课件38张PPT。人教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复习1. 了解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 理解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4.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5. 了解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6. 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 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8. 了解“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生物的生活环境 (鼠妇、蚯蚓)”实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
空气
水
土壤
等生物依赖、影响、适应 影响影响包括包括包括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 生态因素的分类光照水捕食竞争合作竞争光 明亮 阴暗 明亮处 阴暗处 偶然性 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实验误差 [规律总结]
实验组:一般只控制探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
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
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明亮组”为实验组;阴暗组为对照组。 1.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反映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合作 B. 捕食 C. 竞争 D. 寄生
【易错警示】竞争、共生、合作的判断
1. 竞争指的是双方相互争夺空间或食物等。
2. 共生是指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呈“同生共死”变化。
3. 合作关系中,双方只是通过合作谋取最大利益,不会“同生共死”。B2. 影响仙人掌在沙漠中分布的环境因素是( )
A. 光照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
3.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水分CA4.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5. 同一品种的西瓜栽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地,产量相差很大。为了解其原因,有人进行了如下探究,你不认同的是( )
A. 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B. 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C. 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D. 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CC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7. 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影响生物 D. 环境能适应生物
8.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 )
A. 仙人掌叶特化为刺 B. 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C. 蚯蚓改良土壤 D. 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AAC9.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取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单一变量减少误差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将玻璃板换为黑纸板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组成∶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
①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直接制造有机物)
②消费者---大多数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③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部分提供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注意食物链的正确书写:箭头指向能量流动的方向,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最高级消费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3个角色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
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营养级别最高者的消费者。如:树 虫 鸟 食物链和食物网 P 21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能量流动 不能循环 草 田鼠 鹰 所有生物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的能量最多。(生产者数量最多) P 22 物质流动 特殊:
有毒物质: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就越多。 所有物质的总量是不变的,是循环流动的。 P 23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P 23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1.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诗中涉及到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青虫→燕子
B.植物→青虫→燕子
C.青虫←燕子
D.植物←青虫←燕子
2. 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阳光→草→羊 B. 昆虫→青蛙→鹰
C. 小麦←昆虫←青蛙 D. 草→兔→鹰BD3.下列关于岳阳南湖的叙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清澈透亮的南湖水 B. 美丽怡人的千亩湖
C. 湖水中灵动的鱼儿 D. 岸边摇曳的杨柳树
4.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甲→丙→乙BB5.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部分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 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 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 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A7.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部分和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应有________,缺少它们,地球上的动植物尸体将堆积如山。
(2)请据图完成食物链:________→鼠→蛇。该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由图可知,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
分解者草4物质和能量自动调节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壳表面的一薄层——约20千米厚。
2.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生活着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5.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150米以内)
岩石圈的表面
(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P 26 湿地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P 28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氧气来源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P 28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
、“地球之肺”之称。
P 29 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表现在:
①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到阳光、大气、水 等因素的影响。
②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_相互关联的。
③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一种生物可以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P 31 1.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
2.下列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河流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3.河流生态系统与下列生态系统有关联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以上三项都是BDD4.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5.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B. 海洋生态系统造氧量最多
C.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D. 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
DCD7.将以下生态系统类型和与之相适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A.森林生态系统????? ???a.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
B.草原生态系统?????? ??b.分布在湿润地区,生物种类较多?
C.海洋生态系统?????? ?? c.分布在干旱地区,生物种类较少?
D.淡水生态系统??????? ?d.消费者主要是人,生物种类较少?
E.湿地生态系统?????? ? ?e.由淡水和淡水生物组成?
F.农田生态系统?????? ? ?f.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
G.城市生态系统?????? ? ?g.是人工生态系统,生物较少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1.2 了解生物圈 测试题
(满分5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 秋天植物落叶 B. 机器人奏乐曲
C. 病毒繁殖后代 D. 猎豹追捕羚羊
2.小明在课外调查小区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蚂蚁、蜜蜂以及各种景观植物。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 )
A. 都有一定的结构 B. 都能由小长大
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3.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掌握全校学生患近视的情况,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测量法
4.生物圈包括 ( )
A. 大气圈、海洋圈和岩石圈
B. 大气圈、海洋圈和高原圈
C. 大气圈、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D.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5.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
A. 生物圈及生物圈内的生物 B.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C. 一群羊 D. 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6.热带雨林中的植被大都分层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面是一些草本植物。形成这种层次分布的主导生态因素是 ( )
A. 水分 B. 光照 C. 温度 D. 空气
7.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如果去西藏旅游就会出现“高原反应”,与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是 ( )
A. 温度 B. 氧气 C. 水 D. 阳光
8.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
A.草→狐狸→狼 B.阳光→草→兔→狐狸
C.兔→狐狸→狼 D.草→蝗虫→青蛙→蛇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海洋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10.以下诗文或谚语蕴含了生物学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 植物 B. 动物 C. 腐生细菌、真菌 D. 水分
二、非选择题
12.请将下面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10分)
13.在“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活动中,在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5分)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2分)
(2)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得出的结论。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平均值: 。(1分)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最关键的是控制好 。(2分)
1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6分)
(1)上图中, 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动物与植物通过 关系联系。(3分)
(2)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 (任写一项)等。(1分)
(3)平衡状态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1分)
(4)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1分)
15.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12分)
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2分)
(1)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链 。(4分)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 。(2分)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出部分生物成分,未表示的生物成分有 。(2分)
(4)当鼠全部死亡会对该生态系统造成很大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2分)
1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6分)
(1)这里提到了哪些生物??? ? ? ? ? ? ? ? ?。(2分)
(2)它们的生存需要哪些非生物条件??? ? ? ? ? ? ? ? ?。(2分)
(3)这里既可以生活在陆地,又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是?? ?,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的角色。(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B 2..C 3.C 4.D 5.A 6.B 7.B 8.D 9.B 10A 11..C
二、非选择题
11.每线2分,共10分
12.(1)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分)
(2)减小误差(或“避免偶然性”) 。(1分)
(3) 相同 , 单一变量 。(2分)
13.(6分)
(1) 植物 ; 动物; 捕食(或答“吃与被吃”);(3分)
(2)空气(水、温度、土壤)(1分)
(3) 太阳能 。(1分)
(4) 有机物 (1分)
14.(12分)
(1) 草 。(2分)
(2) 5 ;草→鼠→蛇→鹰 。(4分)
(3)鹰(2分)
(4) 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2分)
(5)自动调节能力 (2分)
16.(6分)
(1)鹊、蝉、蛙、稻、树(写出三个即可得分)(2分)
(2)阳光、 空气、水等(写两个即可)(2分)
(3)蛙;消费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