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1 13: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本节概述】
本节内容主要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即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夏朝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国家最高权力方面,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各种官职,地方封侯、伯。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本单元内容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从此立意出发,本课则应突出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前,存在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其过渡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时期确立的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课下搜集、补充相关材料,培养搜集、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归纳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及影响,初步掌握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简要梳理商、周的政治制度演变,培养和提高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性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早期的特色政治文明,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二、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从王位世袭到分封诸侯,勾画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脉络,但贯穿其中始终不变的是血缘关系这一纽带。而这又集中体现在宗法制当中。所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三、教学内容
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教学要点: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
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则;③宗法制的主要内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
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
导入
多媒体显示:
当今中国总人口及人口的性别比
教师设问:为何中国的男女性别比是如此之大?从现实和历史的因素分析,这与中国历史上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你们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吗?我们的姓是从自己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所以从母姓,一般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但随着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人们转而从父姓,这是社会进步打下的烙印。与其有很大渊源关系的宗法制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关。
推进新课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源于夏的王位世袭制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本课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出奴隶制文明演进的过程,了解中国较早进入奴隶制文明社会,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多媒体显示:
朝代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建立者 终结者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汤 纣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周幽王
春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周平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二段,从原因、时间、人物、经过、影响等方面理清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世袭制确立的朝代、人物、方式、王权具有何种色彩,理解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是中国古代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自主学习:请学生把教材中的关键词用笔画出。
教师归纳总结:禹治水有功,得以继承部落联盟首领,势力不断壮大,建立起夏朝,禹死后,其子启即位。这就改变了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民主推选首领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确立,“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商朝时,王位世袭的方式有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没有确定的规则。但在西周有了变化,西周时嫡长子继承制正式确立,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王位世袭制解决了最高统治者的继承问题,以王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使得“国”和“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中国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

1.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①阅读课前提示,得出尧、舜、禹禅让制的特点。
②创设情境:通过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启发学生得出:通过治水过程中对人民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长并开始具备雏形。
③结合“戴冠冕的夏禹”图片,说明: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通过禹传位给儿子启,启发学生得出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
④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通过“学思之窗”和甲骨卜辞图片,引导学生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等级制、把王权赋予神秘色彩)
最后教师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其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多媒体显示:
夏、商、周三朝的三幅疆域图







教师设问:读疆域图回答,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生:我认为在“家天下”的社会,要想巩固统治,必须把土地分给自己的亲戚,特别是同姓,让他们去管理。
师:我们看西周采取了什么制度?以此导入分封制的学习。

③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诸侯国分封对象的情况。得出:对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补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强调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
①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拱守在周王室周围;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实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系统。
可引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关系。
⑤问题设计:通过上述分封制的实施,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分封制对于巩固西周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补充归纳:一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二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三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
①问题设计:西周在分封的同时为什么又实行宗法制?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简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点。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讲解图后,进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 构成了以血缘亲疏来维系的等级制度。   
*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③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宗法制的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和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等级制度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工具。
4.小结:回顾从世袭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制度的进化是适应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前后相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