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欣赏 春天音乐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欣赏 春天音乐会》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3-20 20: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天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春天音乐会》,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感受春天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用人声以及打击乐曲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3.开展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周围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用动听的歌喉、美妙的舞姿、丰富的想象力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童声齐唱歌曲,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轻快、活泼,充满欢快情绪。歌词采用春天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每句歌词中衬词的运用新颖活泼,充满童趣。在欣赏该曲时,可要求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要求学生用人声以及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来展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云》,背唱该歌曲。 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学生对照歌词,聆听歌曲《春天音乐会》。 2.教师朗读歌词。 3.学生朗读歌词。 4.启发学生结合歌词,关注歌曲所表现的情景与事物。 (1)问:歌曲表现了春天哪些景象?(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春笋。) (2)这些事物是如何表现状态的?(引出对象声词的关注:滴答、滴答、沙沙、轰隆、哗啦。) 5.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春天音乐会》,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为表现音乐做铺垫。 教师提问: (1)为什么题目定为“春天音乐会”?音乐会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内容表现春天景象,音乐会立足表现美妙的乐音,歌词中准确生动地展现了春天里多种美妙的声音。 (2)结合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我们在演唱时能否很好地表现出春天的这些声音? (3)为什么把春笋比做“乐队指挥”?它像不像一个“指挥”(启发学生如何借助人声、物体声来进行表现。) 6.欣赏视频《迎接春天里的小动物》。 三、为歌曲伴奏 1.给学生一定的构思和尝试时间,并发给相应的道具(沙锤、梆子、钹或大铙,以及掌声等),来表现“音乐会”的情景。 准备就绪后,教师应先询问每个同学各自要表现什么声音?在什么时候表现?如何表现?从中了解孩子们表现得是否贴切、适时、适度。 在询问中还可让孩子们一边说,一边示范。如果有不尽合理的设计,教师可通过征求其他同学意见与建议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做适当修改。 2.在教师“导演”下进行实践性表演。 合理地、有层次地组织“音乐会”。在每句歌词出现象声词时,伴以贴切的伴奏。如“滴答滴答”(响板或木鱼),“沙子沙沙”(沙锤),“轰隆”(大钹或大鼓),“哗啦啦啦”(掌声或摇动铃鼓),在创造中让学生体会欢乐的气氛。 创编实践的难点在于演唱中象声词连续出现八个小节里,四种象声词滚动出现,需要很清晰的角色意识。要准确地介入各种表现工具及表现手段,形成春之声交响繁汇,众声齐鸣的景象。教师应当好“导演”,多指导孩子们演练几遍,让学生其乐陶陶、兴趣盎然,进入积极而忘我的状态,在欢乐中提升审美意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童声齐唱歌曲《春天音乐会》,通过学习歌曲,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景象,在欣赏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