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4.7超重与失重_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4.7超重与失重_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20 20:5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超重与失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2.能运用牛顿第二、三定律分析超重与失重现象。
3.了解并能分析和说明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了解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探究实验发现超重失重现象。
2.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再引出完全失重。
3.使学生在练习与讨论中体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超重和失重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身边的超重失重例子,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知道物理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体会物理实验对于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作用,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太空授课,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是本节的重点,要了解什么是超重现象以及失重现象并能在实例中找出。
教学难点:“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是本节的难点,要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产生与加数度a的方向有关,而与速度v无关。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增强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观察实验1:从砖头中抽出纸巾
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实验
应用希沃授课助手 的“手机屏幕同步”功能,对学生实验进行直播,用慢镜头的形式回放,学生观察得很清楚
(二)对电梯实验的模拟与分析
小组合作掌握实验的探究方法
1.探究实验
2.用对比方法发现超重失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并归纳结论
1.小组进行实验,按下表完成实验探究
小组在书写实验数据,分享实验结果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探究实验应用希沃授课助手中 的与电脑屏幕同步功能,把学生的探究实验数据填写在课件中,实时展示学生实验数据。
(三)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
1.突破难点,锻炼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
2.理论探究
1.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2.超重和失重与与速度v无关。
3.引导学生做小实验,讲解完全失重的概念
1.小组讨论得到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2.小组讨论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
3.学生用矿泉水瓶做完全失重的小实验
1.把小组的解答过程拍照上传,与全班共享做题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出学生分析的漏洞。
播放视频:慢镜头下完全失重的现象。
(四)理论和实际应用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把物理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超重和失重。
学生做习题巩固,并举例说明生活中跟超重失重有关联实例,最后观看太空授课片段
教师让小组代表到白板上把习题的解答过程写出,屏幕批注,及时反馈
插入不常见的实例与视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
课后小结
超重和失重这一节课,以学生的以前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从平常生活现象中归纳总结出超重和失重,通过实验与思考的观察与分析,得出的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和实质,并与日常生活中现象为基础加以运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自主探究,探究实验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电脑屏幕同步”功能,让把学生把探究实验的数据填写在课件中,实时记录和展示学生数据。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本节课的亮点是,利用希沃白板截屏功能,把学生的两次实验数据导入到同一页面,这是物理中常用的对比法,直观、生动的实验对比,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深准确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不同的实验结果,说明超重和失重的普遍性。
对比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跟超重和失重的关系,学生一目了然,快速总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有效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的不仅是一堂课所学内容,它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把现实的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
对于本节课我认为有几点要改进的:
1.实验的感染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我们在上课中尽量的做演示实验,本节课演示实验可以增加,让学生多体验超重和失重。
2.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应该提示学生。
3.让学生体验超重和失重的实验,一方面弹簧秤与钩码易脱节,另一方面需要观察瞬间示数的变化,老师要抓住这些微小环节,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记录。
4.对这节课的遗憾的地方是,探究实验中,测力计在运动过程中读数看得不太清楚,多数同学都是估读,能定性分析数据。如果需要定量的分析,利用传感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由条件限制,本节课无法使用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