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堂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选择题
1.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 市 B. 瓦子 C. 勾栏 D. 邸店
2. 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作者司马光指出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资治通鉴》 D.《四库全书》
3.“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材料中说的“易聚易散”的场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外贸易的兴盛 B. 农业的发展
C. 城市的繁荣 D. 旅游业的兴旺
4.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马致远、白朴、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 《窦娥冤》 B. 《西厢记》
C. 《牡丹亭》 D. 《桃花扇》
5. 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表演形式,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形成于宋代 B. 包含说唱、杂技、歌舞等技艺
C. 元朝南北统一后,传入北方 D. 在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6. 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 )
A. 元宵节 B. 中秋节 C. 春节 D. 冬至
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陆游 D. 李清照
8.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岳飞 D. 辛弃疾
9.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 )
A. 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 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10. “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 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 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 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 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11. 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向普通大众普及,从骚客迁人吟诵的诗,文人雅士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元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有关的是( )
A. 《如梦令﹒声声慢》 B. 《望庐山瀑布》
C. 《窦娥冤》 D. 《史记》
12. 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体现了报国的情怀。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宋代城市娱乐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 古代社会早期的各种文化与娱乐活动,通常主要是特权阶层享受,故而文化娱乐场所并不普遍。入宋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北宋汴京,人们进行娱乐活动的消遣场所茶坊和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在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早茶肆、夜茶肆亦遍布各个街巷。瓦舍相当普遍、繁盛,成为市民们流连之处。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参 考 答 案
1. B 2. C 3. C 4. A 5. C 6. C 7. D 8. A 9. D 10. D 11. C 12. C
13. 特点:享受娱乐活动的主体扩大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场所普遍;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