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1 00: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判断题
1.我们既可能在白天看到月亮,也可能在夜里看到月亮。( )
2.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
3.现代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了地球是球形。( )
4.太阳和月亮本来就是一样大的,所以我们看到它们也是一样大的。( )
5.改变小圆柱的摆放方式,物体的影子形状发生变化。( )
6在模拟实验中,大的圆纸片用来模拟太阳,小的圆纸片模拟月球。( )
7.在模拟制作环形山实验中,我们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 )
8.光源离遮光物越近,物体的影子就越小。( )
二、选择题
9.月球表面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这些比较亮的地方主要是(  )。
A、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B、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C、地势比较平的地方
10.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谁的体积最大(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1.以下关于月球描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但是有水
B、月球跟地球一样,充满了生机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也没有水
12.一个完整的月相周期的时间为(  )。
A、一个月
B、一个星期
C、中年
1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特点?( )
A、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一直不变的
B、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会发生变化,方向不变
C、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14.做影子观察实验时可以用( )来确定方向。
A、 指南针
B、北极星
C、太阳
15.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从圆变为缺
B、从缺变为圆
C、从圆变缺再变圆
16.地球卫星图上蓝色的表示( )。
A、云朵
B、陆地
C、海洋
17.一天上午9点,小明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那么一小时前大树的影子( )。
A、等于5米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三、填空题
18
___________是唯一适合我们居住的星球,__________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
19. 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 古代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计时工具叫做__________。
21. 上午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朝 __________,中午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朝 __________,下午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朝__________。
22.

小红和小明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若小明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__________(填球面或平面)上移动,若他先观察到船模的顶部,后来才观察到整个船模,说明船模是在__________(填球面或平面)上移动。
四、连接题
23.将下面的月相和时间对应起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A. 农历初一
B. 农历十五
C. 农历初七
D. 农历初三
E. 农历二十七
五、排序题
24.观测月球方法进展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排序。

_______ 探月飞行器观察月球
_______ 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_______ 载人登月观察月球
_______ 肉眼直接观察月球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六、探究题
25.阳光下,木棒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她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5厘米),并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她发现影子在中午12时最短。下面是小红在4小时内测量的木棒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上面的数据表中,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________________(填“上午”“中午”或“下午”)结束测量的。
(2)从上面的数据表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填“短”或“长”)。
(3)从上面的数据表中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此时木棒影子的长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