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1 08: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堂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 顾炎武(明朝)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什九。”这主要反映了( )
A. 官吏贪赃枉法 B. 土地兼并严重
C. 民众不堪重负 D. 农民流离失所
2. 李自成纵横河南、湖广等10余省,于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政权名字是( )
A. 大通 B. 大利 C. 大顺 D. 顺治
3.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康熙帝 D. 雍正帝
4. 在明清之际的大舞台上,以迎清军入关而名噪一时,30年后又举兵叛清,一度割据西南的“逆臣”是( )
A. 李自成 B. 吴三桂 C. 岳飞 D. 戚继光
5.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终于引发了明末农民大起义。下列不属于明朝中后期政治状况的是( )
A.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C.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D. 国家财政充裕,实行“均田免赋”
6. 历史学家顾诚评价:“李自成把一生献给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满洲贵族民族征服的革命事业。”他在起义过程中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
A. 平均地权 B. 打倒土豪 C. 均田免赋 D. 耕者有其田
7.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8.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 阿骨打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9. 以下有关清朝建立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②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④清兵入关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②③
10. 下列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明朝朝政腐败,宦吏专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 ③明末农民起义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 ⑤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11. 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口号是针对明末的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
①大量民田被侵占 ②兵役繁重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贵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2. 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其原因不包括( )
A. 农民得到了土地
B.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皇室贵族、功臣和宦官占有大量土地
C. 明朝后期,地主和官僚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广大农民沦为佃农
D. 农民赋税负担沉重,政府又加派“辽饷”
13.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件中与努尔哈赤无关的是()
A. 明朝后期,统一了女真各部
B. 1616年,自立为汗,建立后金政权
C. 与明朝交战,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D. 1636年,改国号为清

二、非选择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因为勤奋,因为反腐,所以亡国。虽说清朝编纂的《明史》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但“无力回天”这四个字,概括了崇祯的一生。
材料二 1638年陕西等地大旱;1639年,陕西等地大旱;1640年五月陕西等地大旱;1641年全国大旱、大蝗、大饥、大乱,人相食。
材料三 明亡首位殉节官员马世奇评价:“今闯、献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材料四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1)崇祯如此勤奋,仍然无法挽回明朝的颓势,请从官场吏治方面谈谈原因。



(2)由材料二可知,旱灾主要发生在何地?除了天灾人祸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民起义的发生?



(3)李自成最终成就了怎样的伟业?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参 考 答 案

1. B 2. C 3. B 4. B 5. D 6. C 7. B 8. C 9. A 10. A 11. D 12. A 13. D
14. (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陕西。天灾之年,官府催征如故。
(3)1644年,建立大顺王朝,灭亡明朝。
(4)李自成的农民军受到了人民的欢迎。因为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而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