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改革的后果
[知识复习] 穆罕默德 · 阿里的改革
经济方面:改革赋税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促进农业、工业、商业发展。
政治方面:消除马木路克和宗教长老阶层的威胁;建立中央集权。
文化方面:实行开放政策,向西方学习。
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按法国模式,建立新式军队。
2.扩张的分期和战事(1811-1841)
⑴第一阶段(1811-1831年,共3次战事)
东征——
南伐——
西讨——
⑵第二阶段(1831-1841年,共1次战事)
北战——
阿拉伯半岛(1811年)
苏丹(1820年)
希腊(1824年)
奥斯曼帝国
扛着奥斯曼素丹的旗号进行扩张
直接挑战奥斯曼帝国
一、穆罕默德· 阿里的对外扩张
1、扩张的原因
改革后国力增强,对内巩固专制政权,对外力争独立和扩张势力。
(1)东伐阿拉伯半岛
起因: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威胁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结果:历时17年,付出10万多人生命,阿里获得第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实际控制。
(2)南征苏丹
起因:改革全面展开,急需财力、人力;东伐战争的损耗和诱惑。
结果:历时2年,阿里的统治区域扩大;财源、兵源没有解决。
(3)西讨希腊
起因:希腊人民起义,奥斯曼帝国无力控制局势;叙利亚、克里特岛的诱惑
结果:英、法、俄干涉,失败。阿里第一次对外战争受挫。
(4)北战奥斯曼帝国
起因:没有得到叙利亚,奥国的慵弱。
结果:奥斯曼帝国不堪一击,签约求和。俄国乘机出兵,英法干涉。阿里获得第一次埃土战争的胜利。
3、扩张的后果
a、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b、战争影响改革进程,加重人民负担,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是导致阿里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阿里改革的失败
1.扩张结果: ——19世纪40年代,失败;
2.失败原因:
⑴内忧:
原因 根本:
具体:
表现:
⑵外患:
原因:
结果:
土地荒芜,工厂停工,父母残子,起义不断.
封建王朝的专制性和扩张性;
对外扩张→税役繁重,兵役频繁.
英俄等列强助土反埃;英土协议激化矛盾.埃及战败,阿里身死,埃及沦为半殖民地。埃及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被冲的七零八落。
英、俄等欧洲列强的干涉
(1)埃土矛盾因列强插手显得复杂而对立;(2)英土协定激化矛盾;
(3)英国联合俄、普、奥签署伦敦条约干涉土埃战争;
(4)军事胜利并自恃有法国作靠山的阿里拒绝接受伦敦条约;
(5)英国直接干涉,法国临阵脱逃,阿里屈膝求和,接受英土一切条件。
改革失败的复杂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三、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 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结束了埃及长期混乱状态,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埃及社会历史的进程。
3)(综合国力上)——促进了文化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实际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 (近代化进程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1.积极性:
三、改革的意义
2.局限性:
⑴没有触动封建政治体制;
⑵实行对外扩张和独裁统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失败说明
封建地主阶级在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的条件下,仅在表面上采取一些资本主义形式,以求达到富国强兵之目的,是行不通的。
[材料解析]
材料一:马克思赞扬说: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材料二:马克思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材料三:史学家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以上材料说明了那些历史信息?)试用史实解说证明以上的言论的正确性。
[资料回放]
苏伊士运河是在埃及东北部的苏伊士地峡上开凿的。运河是贯穿湖泊和洼地修建的。运河修成后,亚非以此作为界线。苏伊士运河全长173千米。
苏伊士运河被马克思称为“东方最伟大的航道”,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
单元小结:
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落后的埃及先后遭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侵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斗争中崛起了穆罕默德·阿里。为巩固政权、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阿里进行了伊斯兰世界中第一次有利于阿拉伯民族近代化的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其突出的进步之处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但改革未能涉及对政治体制的根本性改造,所以改革的性质可认定为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
由于改革自身的缺陷,更由于西方势力的镇压,改革失败了,但它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