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1 17: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自学目标】
1. 了解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把握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2. 历史上崇祯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但也无法挽救明朝的覆灭,从中认识到明朝腐败政治的巨大破坏力,从而可以理解现阶段为什么我国反腐力度如此之大。
重点:明朝的灭亡,李自成起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难点:明朝灭亡的原因。
【自学填空】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明季北略》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
——摘自郭沫若《甲胄三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记录了明朝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当时的受灾农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二,归纳攻占北京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
【巩固练习】
1.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B.宦官专权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激化
2.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 (  )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宦官专权,权倾朝野
C.官员钩心斗角,结党营私
D.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
3. 明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主要是针对的下列哪项的(  )
A.宦官专权  B.官员贪赃枉法 
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  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 4.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它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
A.1626年,努尔哈赤 B.1636年,皇太极 
C.1638年,多尔衮   D.1644年,李自成 5.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排挤异己,独揽大权,党羽遍布朝廷内外。一帮趋炎附势之徒呼他为“九千岁”甚至“九千九百岁”,魏忠贤欣然接受。
材料二 明朝时,皇帝常强占民田建“皇庄”,或把抢占的庄田赐给亲王等。有的庄田地跨两三个省。
材料三 ……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明朝后期统治腐朽的哪一方面的表现?
(2)材料一、二反映现象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崇祯皇帝自杀,标志着明朝灭亡,推翻明朝的农民军领袖是谁?其最终结局如何?
【本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