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1 21:21:52

文档简介

课件101张PPT。同步导练/RJ·必修④ 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 步导 练04 古代传记 单元学习说明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快乐晨读课前预练课堂精研课后拓展温示提馨课时作业11(点击进入)word板块 课时作业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固止之   固:本来
B.臣请就汤镬 就:接近
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款待
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
解析:“固”,坚决。
答案:A
2.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刃相如 B.秦王恐其破璧
C.臣请完璧归赵 D.毕礼而归之
解析:A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介词,表凭借;B项,“以为”是一个复音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C项,连词,表目的;D项,①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②中的“以”是介词,表原因。
答案:D
4.下列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徒见欺
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均为被动句。
答案:B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C
6.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一位位作者、一个个人物如在眼前,请从中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两位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句式一致。
例句:没有坚定的信念,蔺相如就不会完璧归赵,不完璧归赵,史书何能赞勇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紧扣“信念”造句,仿句也要先确定一个立意,从教材中选取大智大勇之人,采用反问句表述。
答案:示例:没有过人的胆略,荆轲就不敢图穷匕见,不图穷匕见,天下何人夸壮士?
没有坚贞的节操,陶潜就不会辞官归隐,不辞官归隐,文坛谁敢称靖节?
7.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为入选的蔺相如写一则颁奖词。
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30-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给获奖人物撰写颁奖词应该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同时要纵向开掘,彰显精神,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在表达上,事、理、情有机融合,做到水乳交融,自然成趣。就本题来讲,要注意修辞的使用。
答案:入选人物:蔺相如 身为门客,胆识非凡。完璧归赵,不畏强权;渑池赴会,机智周旋。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
(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_________。
(3)卒相与欢,__________。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忠贞爱国的体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也体现出蔺相如的这一情感。
答案:(1)徒慕君之高义也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为刎颈之交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9.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是(  )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
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解析:④是写蔺相如阻止门人离开;⑤仅能见出蔺相如的勇气非凡,不畏惧秦王。排除这两个即可。
答案:C
10.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心理的很大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的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解析:B项“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理解错误。廉颇的意思是蔺相如仅仅凭借“口舌”立功,没有自己攻城野战的功劳大,并不是一点都不承认蔺相如的功劳。
答案:B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左右:身边的人,指秦王身边的侍从。刃:名词作动词,杀。叱:呵斥。靡:退却。(2)顾:只是,不过。徒:只,仅仅。以:因为。
答案:(1)(秦王身边的)侍从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呵斥他们,(秦王身边的)侍从都被吓退了。
(2)只是我想,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进攻赵国,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在。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张耳陈馀列传
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馀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节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B.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C.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D.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解析:“野无交兵”“县无守城”结构对称,中间可断开;两个“诸侯”连接,中间断开;“诛暴秦”可根据学过的知识断开,“据咸阳以令诸侯”是“诛暴秦”的结果。其他根据文意断开。
答案:A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公子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四公子”指楚国春申君黄歇、燕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B.客是门客,寄食于贵族豪门的人。古时各贵族豪门门客众多,如孟尝君就有门客三千人。
C.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为庙号,如“高祖”“太宗”等,文中的“高祖”指刘邦。
D.里是古代的地方行政组织。有以五十家为一里的,有以七十家为一里的,也有以一百家为一里的。
解析:孟尝君田文是齐国的。
答案:A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耳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未嫁张耳之前跟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丈夫死后才嫁给了张耳。
B.陈馀年龄比张耳小,与张耳共事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张耳,两人遂结为忘年生死之交。
C.陈涉占领陈地后,拥兵数万,陈地的父老劝陈涉自立为王,认为不称王不足以镇服诸侯。
D.陈涉就称王之事问张耳、陈馀,二人认为这样会使天下离心离德,可先立六国的后人为王。
解析:A项,理解错误,“亡其夫”是从她的丈夫家逃离。
答案:A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的用法。“购求”,悬赏捉拿;“令”,下命令;“王”,称王;“私”,有私心。
答案:(1)秦二世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两人,他俩也以监门吏的身份下令里中百姓去查找。
(2)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
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过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你如果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正单身逃亡在外,女家用大量钱财资助他,张耳因此招纳了许多远方来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了他,他知道陈馀不是一个平庸无为的人。陈馀年龄小,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和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捉拿,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为一个里巷看门,借以为生。两人相对守门。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他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跟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手上吗?”陈馀认为他说得对。秦二世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二人,他俩也以监门吏的身份下令里中百姓去查找。
陈涉在蕲县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相见后就非常高兴。
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说陈涉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征求陈馀、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使百姓人力疲惫,财力枯竭。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恶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同时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为王,树立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秦国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就自立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