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第13课 张衡传(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 第13课 张衡传(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1 21:24:20

文档简介

课件71张PPT。同步导练/RJ·必修④ 语文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同 步导 练04 古代传记 十三 张衡传快乐晨读课前预练课堂精研课后拓展温示提馨课时作业13 (点击进入)word板块 课时作业13 张衡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宣:表达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服
C.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拨动
解析:B项,“征”,应验。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文:写文章。
B.精思傅会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C.其牙机巧制 牙机:枢纽和机件。
D.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管理。
解析:D项,“政理”应为“政治清明”。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趁机/凭借;B.介词,在……方面/介词,比;C.才/于是,就;D.“以”均为介词“用”。
答案:D
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解析:A、B、C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即指后者。
B.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也指被举荐的士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说的是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后,没有去应荐。
C.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官员到职工作叫“视事”,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D.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有很多,其中“授”“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错,“转”表职务调动。
答案:D
6.将下面的单句连成一个长句,给“候风地动仪”重新下定义。
(1)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2)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感知地震的仪器。
(3)它利用惯性原理,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测定地震的方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对这种题型的解答,关键是先弄清长句的主要内容,确定主干,然后把短句化为短语,分别修饰主干成分。本题的句子主干是“候风地动仪是……仪器”,然后再找出修饰“仪器”的成分即可。
答案:示例: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张衡利用惯性原理发明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以摆和杠杆机械为主要结构模式,来测定地震的方向、感知地震的仪器。
7.仿照画线句,根据文段内容另写两句话,与例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
正能量是一切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并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我们也学到很多正能量,如从《赤壁赋》中我们学到了身处逆境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段中特别解释了正能量的基本含义,这是选择材料的标准。然后确定例句的句式特点是:“从”+课文题目+“我们学到了……”。根据要求,从课文中选择能够体现“正能量”的材料加以仿写。
答案: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学到了无论何时要有忘我为人的阔大胸襟
从《老人与海》中我们学到了面对挑战要有永不言败的坚韧斗志
从《张衡传》中我们学到了若想成功要有谦虚好学的优良品质(写出两句即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诗人被贬而沦落天涯后的孤独、无助、苦闷之情。
(3)《荀子·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9-10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确 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②因以讽谏 ③十年乃成
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解析:①副词,于是;②介词,凭借;③副词,才;④副词,于是。
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了原籍。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八尺,盖子中部隆起,像个大酒樽。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请求辞职还乡。
解析:A项,是因他“善术学”,所以被召进朝廷。B项,不是回了原籍,而是又回到太史令任上。C项,不是半径,而是圆的直径。
答案: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的翻译注意原句为被动句,注意“举”“辟”的翻译;(2)的翻译注意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答案:(1)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不去应召。
(2)自从有书典记载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件事。
三、课外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荷国厚恩,而纵恣无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书御,京师震竦。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朝廷论功当封,梁冀遏绝,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纲自被疾,吏人咸为祠祀祈福。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诏曰:“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婴等缞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拜纲子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六,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B.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C.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D.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解析:“上坐”,座席中较尊贵的席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疾”,恨。“苦”,形作动,为……所苦。“所疾苦”,表示所憎恶、怨恨的东西、事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
答案:D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一种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
B.长老,是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属于褒义词。在古代也是对一个教会帮派里面职务较高者的一个尊称。
C.尚书,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为六部的主官。
D.考妣,是父亲、母亲的别称,一般指死去的父母。但也可指活着的父母。
解析:“尚书为六部的主官”错,三省六部制起始于隋朝,东汉的尚书是尚书令,总揽一切政务,与六部的尚书迥异。
答案: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纲出身高贵,砥砺节操。他身为贵族子弟,征召为侍御史;心中感激顺帝的知遇之恩,立志誓死解除国家危难。
B.张纲痛恨权奸,勇于直谏。他上奏弹劾外戚将军梁冀,认为他肆意妄为,应当严惩。此事震动朝野,但皇帝没有采纳。
C.张纲真诚仁义,劝服巨盗。他只带十几人前往张婴营垒,询问疾苦,申明国恩,让张婴大惊流泪,次日率部归降。
D.张纲爱护百姓,深得民心。张纲生病,吏民都为他祭祀求福;去世后,百姓哀悼,张婴等五百多人为他穿戴丧服。
解析:“心中感激顺帝的知遇之恩”错,原文为“时顺帝委纵宦官,纲常慨然”,意为“当时顺帝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
答案:A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冀,荷国厚恩,而纵恣无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的关键点有:(1)荷:蒙受。无底:没有限度。大辟:死刑。(2)降:招降。剧:巨。干戈:战争。
答案:(1)大将军梁冀,蒙受国家大恩,却放纵肆意没有限度,实在是天威所不可赦免,死刑所应施加的。
(2)招降收容巨盗张婴(及其部众)万余人,平息了战争,拯救百姓于困苦之中,还未擢升显赫爵位,就不幸过早去世。
参考译文
张纲字文纪,年轻时就通晓经学。父亲张皓,被封为留侯。他虽为公子,却磨炼平民的气节。他被举荐为孝廉也不就任,司徒征辟张纲为侍御史。当时顺帝任用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叹道:“污秽丑恶之人聚满朝廷,却不能奋不顾身献出生命解除国家的危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名使者出行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一些知名的老儒生,地位很高,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其他人都奉命前往官署,唯有张纲把他的车轮埋在洛阳都亭,说:“豺狼一样暴虐奸邪之人当道,为何去查问那些狐狸一般的奸佞的坏人!”于是上奏说:“大将军梁冀,蒙受国家大恩,却放纵肆意没有限度,实在是天威所不可赦免,死刑所应施加的。谨分条陈述十五件他心中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子所切齿痛恨的。”书进献之后,京城震动。当时,梁冀的妹妹为皇后,正得到皇上的宠爱,诸梁亲族满朝,皇帝虽然知道张纲进言正直有理,最终却不愿意采用。
当时,广陵贼寇张婴等众数万人,在扬、徐间作乱长达十几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梁冀于是暗示尚书,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想用此事攻击陷害他。以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兵马,张纲却只请求轻车简行赴任。到任之后,张纲只率领吏卒十多人,直接来到张婴的营垒,安抚慰问(他们),请求能够与头目相见,申明朝廷对他们的恩德。张婴起初大惊,看到张纲的诚心后,才出来拜见。张纲延请张婴坐在上座,询问他们的疾苦,张婴听后,流下泪来,深受感动,于是告辞回营地。第二天,张婴率部下一万多人与妻子儿女双手反绑归降。张纲于是遣散张婴的部众,任凭他们离去;亲自为被遣散的人员挑选宅子,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都推荐召请他们。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朝廷论功,将要封赏张纲,梁冀从中阻挡,于是便未对他封赏。天子嘉奖称赞他,征召他想加以提拔,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他,皇帝于是应允了。
张纲在郡任职一年,年四十六岁去世。百姓老幼相携,到太守府哀悼的人不可胜数。张纲自从生病后,吏民都为他立祠祭祀求福。张婴等五百多人穿戴丧服送丧,背土把坟筑好。皇帝下诏说:“已故广陵太守张纲,端正自身教导下属,宣扬德行诚信,招降收容巨盗张婴(及其部众)万余人,平息了战争,拯救百姓于困苦之中,还未擢升显赫爵位,就不幸过早去世。张婴等为之服丧服执丧杖,如死了父母一样,朕对他的死十分忧伤!”于是任命张纲的儿子张续为郎中,赐钱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