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达标自测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小石潭记达标自测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1 12:3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小石潭记达标自测题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为坻(dǐ)
B.为屿(yǔ) 为嵁(zhàn) 蒙络(luò)
C.佁然(yǐ) 参差(cān) 披拂(fú)
D.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o)
2.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____》,作者___,字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___”。柳宗元与___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愤郁的散文。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4.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如下内容:发现小石潭;____________;小石潭源流;____________;同游者。小石潭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作者对小石潭整体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佁然/不动
D.似/与游者相乐
6.下列对《小石潭记》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凄”到“乐”,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幽深凄怆,后半部分是清静神乐。
B.本文的记叙顺序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C.文章描写景物特征非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有多处照应,如写小石潭的环境幽静时,前后用了伏笔和照应。
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丽的环境与作者凄清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遭贬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
B.凄神寒骨
C.日光下澈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卷石底以出(_______)
(2)日光下澈(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三、对比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节选)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cóng):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杜鹃鸟。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pàn):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文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 石 出 潭 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
(2)乃记之而去( )
(3)被而名之( )
(4)要客九人饮于是(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坻”应读“chí”。B项“嵁”应读“kān”。C项“参”应读“cēn”。
2.【答案】 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唐代 柳河东 韩愈 柳宗元 【解析】它主要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
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不是“愉悦的心情”,而是“形乐实悲”。从文章吊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作者的孤寂凄苦。根据作品当时的写作背景——作者被贬永州,也可推知是“形乐实悲”。
4.【答案】 游览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 幽静 幽邃冷寂,孤凄悲凉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要点内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按照游览顺序,内容分别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前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项,朗读节奏停顿有误,应改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理解不正确,正确表述应为“文章中作者的感情由‘乐’到‘凄’,文章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清静神乐,后半部分是幽深凄怆”
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B项,“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C项,“下”,名词作状语,向下。D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翻卷) (穿透) (像狗的牙齿那样) (离开)
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3.C
4.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三、对比阅读
【答案】
1.大石/出潭中
2. 清凉 离开 命名 同“邀”,邀请
3.
(1)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潭。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像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4.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感。
5.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烘托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中比喻为在空中,烘托出溪水的“清冽”。“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已到达了高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