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2 12: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四大发明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体现出我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处于中国古代科技高峰的宋元时期,共同领略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的繁荣盛况。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第二篇章 中外交流促发展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雕版印刷术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一、文明传播的加速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材料: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刻完工。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费时、费力、浪费材料材料暴露了雕版印刷术的什么缺点?
一、文明传播的加速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毕昇 活字印刷术泥活字版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即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1、依据材料,概括出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方法。
2、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有哪些。史料研读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优越性:方便灵活,省时省力,发现错误可以改动。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动手做一做:
请你用萝卜,橡皮等材料做几个活字,可以做成你喜欢的字或者自己的名字!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术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激光照排打印机家用彩色打印机欧
洲日本朝鲜东南亚波斯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印刷术的传播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推动了知识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二、文明传播的向导员——指南针的应用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指南针的演变史料研读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一:北宋末年,中国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这是世界
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
材料二:南宋时,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海。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史料研读
材料三:“指南针知识是十二世纪(南宋时),通过西辽经陆路传到西方的。”
——(英)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中国阿拉伯
国家欧洲指南针传到了欧洲地区。传入传入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有何深远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新航路的开辟,往往
带来殖民的血腥镇压,
火药枪成为欧洲殖民者
主要的镇压武器。火药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三、文明传播的助推器——火药的应用火药是如何发明出来的?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宋元时期,火药的应用又是如何发展的呢?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火药的传播及影响传播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著名学者 培根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1)经济: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
(3)政策:政府实行开放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
(4)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对外交往:在传播我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
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
(6)宋元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第一篇章 宋元科技展创新第二篇章 中外交流促发展 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一、陆路交通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小知识: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第二篇章 中外交流促发展史料研读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第二篇章 中外交流促发展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有什么作用?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第二篇章 中外交流促发展二、海路交通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第二篇章 中外交流促发展相关史事第二篇章 中外交流促发展马可?波罗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以丝路精神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习近平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