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1 18: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温故而知新:
16世纪前后
16-18世纪
世界市场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
(雏形出现)
 殖民扩张
(进一步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本形成)
想想看:世界市场如何发展?是什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本形成)
重要概念: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19C中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
1776年,美国独立
1871年,德国统一
1868年,明治维新
1861年农奴制改革
政治前提:
……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③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②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
兴起条件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金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积累 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
劳动力 有自由的身份
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市场 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1、 条件
(1)政治前提:
(3)市 场:
(2)资 本:
(4)技术条件:
19C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充足的资本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2、发 源 地
美国
德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
电气时代
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
美国发明家 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以电力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从19世纪六七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 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 西门子 发明
1876年:美国: 发明电话
1879年:美国: 发明白炽灯
1888年:德国: 发现电磁波
1899年: 马可尼发明电报
1.电的广泛应用
法拉第
发电机
赫兹
意大利:
贝尔
爱迪生
Thomas Edison(1847-1931)
纽约,1895
纽约,1888
被电光照亮的巴黎,1900
福特发电厂,1958
年轻时的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
爱迪生和他改进的留声机。为了改进这架留声机,爱迪生一连五天没有睡觉.(摄于1888年)
这是一张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上的速描。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Edison)的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喷火器、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水底潜望镜、
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
● 所谓天才,那都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 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有人作过统计: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在专利局正式登记的有1300种左右。1881年是他发明的最高纪录年。这一年,他申请立案的发明就有141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种新发明。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 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 西门子 发明
1876年:美国: 发明电话
1879年:美国: 发明白炽灯
1888年:德国: 发现电磁波
1899年: 马可尼发明电报
1.电的广泛应用
法拉第
发电机
赫兹
意大利:
贝尔
爱迪生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890年代,汽车问世,一战后开始被普遍使用,美国成为轮子上的国家。汽车工业因其具有迅速成为广泛关联效应的“先导产业”,对经济产生了多重影响,比如对钢铁生产的促进,又比如对人造橡胶工业的催生。
汽车,1897年
美国成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1903年,莱特兄弟驾驶使用汽油动力的飞机上天;
1909年,实现了跨越了多佛尔海峡的飞行;
一战促进了飞机的设计和制造;
1919年,飞机飞越大西洋成功;同年伦敦和巴黎开辟了民用航线。
二战中又出现了喷气式飞机和直升飞机。
美国福特 美国通用 德国奥迪
德国保时捷 德国宝马 德国大众 德国奔驰
东风 一汽 上汽荣威
3、化学工业的建立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结果使他获得巨款。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作用,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去世,终年63岁
原因: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史称“钢铁时代”。
钢铁时代的杰作、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
【建设地点】:法国巴黎战神广场
【开工时间】:1887年1月28日 
【竣工时间】:1889年3月31日 
【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324·79米
【建筑总重量】:约为10100吨
【建筑层数】:4层 
【结构形式】:钢架镂空结构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①发源地和中心:
②开始标志: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新能源:(电力)
(2)交通:(电车、汽车、飞机)
(3)石油化工:
贝尔----1876,电话(附:1882年传入中国)
美国、德国
1866年,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电气时代”
(4)电信:(电话、电报)
诺贝尔----炸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美、德)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德国);
4、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生铁产量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但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史》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生产结构:规模扩大,轻重工业比率变化。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列宁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3、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出现垄断组织,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生 产 力:
2.生产结构:
3.生产关系:
主要资’国家进入帝’阶段
4.国际关系:
三、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
经济组织的变化: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组织
1.垄断的方式

2.垄断的表现


3.垄断的目的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兼并或相互联合
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追求更多的利润
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
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
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
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
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
断的趋势。”
卡特尔:
销售协定
辛迪加:
共同销售和采购原料协定
托拉斯:
生产、商业和法律上完全组成一体
参议院议员正在辩论反托拉斯法
他们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被垄断组织控制的美国参议院
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
到一定程度
影响
首先产生于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对内
对外
政治
经济
对外
关系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2)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
奠定基础
早期殖民扩张
得到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东方落后于西方
东方从属于西方
世界被瓜分完毕
打破孤立状态
评价
从生产力角度看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
从道德角度看
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 和 ,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向现代文明转化
形成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亚
非拉国家变成资’国家的经济附庸
(1)17 、 18 世纪,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相继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大肆侵略和掠夺,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雏形。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历程
(2)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本主义各国对全世界展开扩张和争夺,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各国终于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4)二战后,各殖民地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20世纪九十年代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解放 标志着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
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巨大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形成)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迅速应用于生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工厂制
公司制、垄断制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
局限于少数国家,时间长、进展慢。
在欧美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发展快。
开辟“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
进入“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特点之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 明
来 源
生 产
组 织
标 志
重点
规模
新时代
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