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 自相矛盾
1.认识“吾、弗、夫”3个生字,学写“矛、盾、誉、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的道理。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2课时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2.出示《自相矛盾》图片。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矛”“盾”的写法。
(2)提问“矛”“盾”是什么意思?“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意思是什么?“鬻”,应读yù,其笔画较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半部分是“粥”,下半部分是“鬲”。
(2)“弗”字正音。“弗”与“佛”对比识字。出示:弗能、仿佛。
(3)其人弗能应也。出示:(yìng):①回答或随声相和。②接受,允许,答应要求。③顺合,适合。④对待。(yīng):①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②回答。③随,即。④姓。
师提问:在本句中,“应”读哪个音?读一读。
三、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一说“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由回答。
2.学习第一句
(1)楚人在卖什么?
(2)这个楚国人是怎样夸耀的?(用原文的话回答。)
(3)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夸耀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3.学习第二句
(1)楚人还在卖什么?
(2)这个楚国人又是怎样夸耀的?用原文的话回答。
(3)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又夸耀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
4.学习第三句。
(1)听了这个楚国人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后,人们是怎样说的?用原文的话回答。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5.学习第四句。
(1)这个楚国人是怎么回答?
那个人答不上来了。
(2)“弗”字教学。
这句话里,“弗”是生字,它的读音、意思是什么?读音:fú;意思:不。
6.学习第五句。
(1)作者是怎样评论这个楚国人的?用原文的话回答。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夫”字教学。
这句话里,“夫”是生字,它的读音、意思是什么?读音:fú;意思: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播放多媒体课件,深化寓意。
1.播放《自相矛盾》多媒体课件。
2.悟出寓意。
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四、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相矛盾》。
2.根据原文内容,展开想象,把它改写成一篇短文。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穿得透 穿不透
寓意: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教师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角色。而老师呢,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表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教与学服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现。多媒体课件《自相矛盾》为学生理解原文意思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总之,上述教学设计体现了教育新理念,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