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12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 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对西藏、台湾进行管辖? (2)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指哪一朝代? 导入:大家听说过或看见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知道这幅图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生活吗?给大家用介绍一下。 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北宋________、南宋临安、元朝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 5.传统节日如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6.词在 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 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7.(1)苏轼词风 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3) 的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8.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9.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 10.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 》。 11.北宋著名史学家 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体的通史巨著。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1.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景象。北宋东京 (二)瓦子:2.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1.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2.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3.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学生回答:中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宋词 1.经典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阅读教材,了解宋词相关内容,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提示: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人物代表作贡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目标导学三:元曲 1.阅读教材,了解元曲相关内容。 提示: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提示:(1)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2)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3)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目标导学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阅读教材“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目,了解其基本情况。 提示: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2.学生根据教材回答《资治通鉴》的地位。 提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宋元时期的文学丰采,宋词和元曲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要多向古贤学习,刻苦努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 ①开封 ②兴庆 ③临安 ④大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4.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二人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都善于用口语,词风清新自然 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5.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现。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 ①关汉卿 ②马志远 ③郑光祖 ④白朴 ⑤司马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1.C 2.D 3.D 4.C 5.A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