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导学案 无答案)(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导学案 无答案)(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2 19:33:08

文档简介

七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 总第10页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新知预展课 学生姓名: 时间:2020年 月 日
学习课题: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教记录
学习目标:1. 简要罗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说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理解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和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
学习难点: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文天祥的历史评价
【诊——诊断学情】你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句吗? 【定——学习目标】 【习——自主学习】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的兴起 生活地区 生活方式 统一蒙古 背景 统一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蒙古与南宋的 关系 对峙 战争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元朝的 建立 忽必烈继承汗位 改国号 定都 忽必烈的 治国方略 元朝的 统一 过程 意义 【交、展——合作探究】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圣度优宏,开白炳浪(文章辞采声韵之美),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材料二 元军攻略南宋的轻杀束掠的政策,使得杭州乃至江南大部分地区“九衢之市肆不惊,一代之繁华如故”。 材料三 元世祖即位之初,即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思考: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2. 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请说出你的看法。 【评——随堂检测】 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建立元朝 B.设置行省 C.统一蒙古 D.开凿运河2.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反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⑦元朝统一 【总——课堂小结】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灭亡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XUEXI MUBIAO
1. 简要罗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及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 说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 理解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和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目标导学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出现前,蒙古地区没有首领或君王。部落时时发生战斗或冲突。他们有些人把抢劫、暴行、酒色看成豪勇或高尚的行为。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分裂、混战、动荡——统一、和平、安定
目标导学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的早年经历:
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
1170年(9岁)父亲在部族纷争中离世 1179年(18岁)在部族纷争中妻子被掠 1189年(28岁)被拥戴为乞颜部汗 1206年45岁——统一蒙古草原
在逆境中成长,在团结中壮大,在征战中强盛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哈伯斯杂志》
目标导学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打破了以氏族为纽带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
塔塔统阿,原为乃蛮部掌印官,乃蛮部灭亡后被擒,被成吉思汗任命为御前大臣。其最大功绩是以回鹘字母为基础创制了蒙古文字。
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蒙古民族文化发展
*
蒙古汗国
俄罗斯
中亚
印度河流域
对内
西夏

对外
目标导学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说:“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在很短时间内,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
目标导学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出征西夏。


1227年8月25日,西夏将灭之际,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时留下联宋灭金的策略和秘不发丧的遗嘱。
目标导学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所率领的军队的足迹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他们通过的有些地方城市被夷为平地,河川改变方向。 ——(英·莱穆)《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
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
——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元朝国号出自《易经》“大哉乾元”一句,是对浩大宇宙的赞叹,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圣度优宏,开白炳浪(文章辞采声韵之美),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元世祖即位之初,即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
有利于取得汉族贵族对元政权的认可,便于稳固政权;
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强元军实力 。
元军攻略南宋的轻杀束掠的政策,使得杭州乃至江南大部分地区“九衢之市肆不惊,一代之繁华如故”。
——(元)伯颜《归师表》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元军进攻临安时,文天祥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朝廷委任文天祥为右丞相,赴元军大营谈判。他遭到扣留,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后来乘机逃出,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顽强抵抗。后兵败被俘,从容就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
《崖门谒三忠祠》
(清初)陈元孝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来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化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清初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近代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广为流传。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60年
1271年
1276年
铁木真统一
蒙古各部
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
定都大都
西夏灭亡
忽必烈
继承汗位
南宋灭亡
1279年
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1.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是( )
A.建立元朝 B.设置行省
C.统一蒙古 D.开凿运河

2. 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建议,施行哪一治国方略(  )
A.重农抑商 B.军政合一
C.治国安民 D.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