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同步练习(4份打包下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同步练习(4份打包下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21 22:13:28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步练习1
1.某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鉴别O2和CO2气体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方案1
加入足量的Fe粉,过滤
滴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用带火星的木条
点燃
方案2
加入足量的CuO,过滤
滴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用紫色石蕊溶液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2.实验室常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发现:实验中,若温度不够高或木炭粉量不足,除有铜生成外,还会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一定是CO2
B. 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一定是Cu
C.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后,再熄灭酒精灯
3.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右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4.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也可以对化学进行学习和实验探究活动。下列实验仅利用家庭生活用品不可能完成的是
A.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失去生理活性 B.检验豆油中是否掺有少量菜籽油
C.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单质 D.用小蜡烛制取少量炭黑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6H铅笔芯代替石墨做导电性实验
B.用小颗粒明矾制明矾大晶体
C.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6.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
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或E。
(3)实验室用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小明、小华、小林和小军四位位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O2和CO2,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2)小华同学用浓HCl(具有挥发性)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是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氢气,他需要做的改动是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军也用A装置制取氧气,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由此可以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是 .
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
(1)写出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可通过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用G装置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长”或“短”)导管口进入。
(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与NaOH反应。
① 小组同学分析实验装置后,发现用E装置收集CO2有明显不足,需将装置E中的导管 (填“a”或“b”)加长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方可。
② 改进装置,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确定装置E收集满CO2,同时证明CO2 能H2O发生反应。
③ 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0 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观察到装置F导管内液柱逐渐上升的现象时,即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但有同学认为此现象是CO2溶于水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CO2 与NaOH确实反应了,你在上述现象结束后采取的方法是 。
10.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实验室通过证明 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 压强减小 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 (填“B”或“C”)实验的方法相同。
1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写出用装置B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检验氧气的方法 。
(3) 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图中 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加入的铁粉与硫酸和硫酸铜都可以发生反应,因此方案1不能达到除去少量硫酸的目的;B、方案2所加入的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钠杂质,此方案没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C、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因此方案1使用带火星木条可鉴别出两种气体;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试液可变成红色,而通入氧气则无明显变化,因此方案2可鉴别两种气体;D、一氧化碳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所以采取点燃的方法不能达到除去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的目的。
2.C
【解析】A, 若温度不够高, 木炭粉和氧化铜还没有反应,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
B. 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的,故错误
C.有铜生成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正确
D、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故错误
故选C
3.C
【解析】A、C烧杯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因为氨水呈碱性.
C、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这种说法正确,但不是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故此项错误.
D、通过对比实验,能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故选C
4.B
【解析】A、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通过对鸡蛋加热看是否变性的方法判断,所以正确.
B、豆油和菜籽油都是植物油,呈液态,二者互溶,都不能溶解于水,其性质很相似,所以豆油中掺有菜籽油,很难在家庭条件下检验并证明得到,所以错误.
C、碘遇淀粉变蓝色,土豆或面粉中都含有淀粉,可把碘盐撒在其上面,如出现蓝色则碘盐中含有碘单质,否则就不含有,所以正确.
D、石蜡的成分中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其燃烧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用干而冷的杯子检验水的生成,用燃着的火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5.A
【解析】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 A、铅笔上的H和B代表铅笔的软硬,6H最硬,6B最软,越硬含有的石墨越少,越软含有的石墨越多,6H铅笔的笔芯最硬,含石墨少,导电性能远不及石墨,不能代替石墨做导电性食盐,故A正确; B、用小颗粒明矾溶解重新结晶,可得大晶体明矾,能成功,故B错误; C、植物的叶片、花中含有和酸碱指示剂类似的物质,能够成功,故A错误; D、用灼烧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分别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和刺激性气味,能成功,故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A正确;
B、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正确;
C、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有氧元素,因为氧元素有可能来自于空气中的氧气,故C不正确;
D、密闭的容器内空气量是一定的,燃烧一段时间后空气内的氧气耗尽,蜡烛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D正确;
故选C.
7.(1)试管 (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A C
(3)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紫色溶液变成红色 H2O + CO2 = H2CO3
【解析】
试题分析:有所学知识可知(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 K2MnO4 + MnO2 + O2↑,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因为是固体加热故为A,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是C_或E;(3)实验室用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溶液变成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 + CO2 = H2CO3
考点:实验室支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8.(1)B;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a(3)将集气瓶口向下放置收集氢气;验纯;2H2+O22H2O.(4)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1)小明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需要加热应选用上图中的B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属于分解反应,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a.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3)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氢气,他需要做的改动是将集气瓶口向下放置收集氢气,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4)由此可以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是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9.(1)长颈漏斗 (2)催化作用;D; 2KClO3 2KCl + 3O2 ↑; (3)ACE; CaCO3+2HCl==CaCl2+H2O+CO2↑;长。 (4)①b ②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③ 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再做一次。
【解析】
试题分析:(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2)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剂,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故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 + 3O2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AC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G装置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应长近短出;(4)①小组同学分析实验装置后,发现用E装置收集CO2有明显不足,需将装置E中的导管b加长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方可,因为收集的二氧化碳从倒置的集气瓶口,充满,瓶中的空气要通过长管排出;② 改进装置,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F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确定装置E收集满CO2,同时证明CO2 能H2O发生反应。③ 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0 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观察到装置F导管内液柱逐渐上升的现象时,即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但有同学认为此现象是CO2溶于水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CO2 与NaOH确实反应了,因进行对比试验,具体为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水再做一次。。
考点:气体的制取与净化、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
10.(1)烧杯内壁出现水雾(2)生成物(3)压强减小(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甲烷的性质和用途。这三个实验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其中AB是通过生成物的组成来推断反应物的组成,A的现象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C实验是通过消耗氧气的体积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不生成气体),会使容器内压强明显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B实验通过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的,即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而A实验与B实验的方法相同。
11.(1)①长颈漏斗 ②集气瓶(2) 2H2O2MnO22H2O+O2↑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3) CaCO3+2HCl====CaCl2+ H2O+ CO2↑ 、 BC 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解析】
试题分析:(2)B装置可用于固液常温型制氧气,即方程式2H2O2MnO22H2O+O2↑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即CaCO3+2HCl====CaCl2+ H2O+ CO2↑,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BC;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步练习2
1.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B.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氧化镁难溶于水)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水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2.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A.研究影响音调大小因素
B.验证Zn、Fe、Cu的活动性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3.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未能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C.实验前没有检查装置气密性.
D.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4.如图是同学们利用大可乐瓶设计的储气装置(铁架台未画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倒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
B.取用气体时,可通过控制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方便地将气体排出
C.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D.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5.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A B C D
6.下图是大家所熟悉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顾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要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 (填序号,下同)组合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
(2)实验室欲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要求使长颈漏斗的下口深入液面内的目的是 ,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装置C的理由是 。
(3)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经验,总结写一条具有可拓展、迁移意义的制取或收集其它气体的规律 。
7.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人们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干燥剂)。
(1)硅胶。无色或白色颗粒,吸水量为30%~35%,可反复使用。其主要成分可看作是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生石灰。白色块状固体,吸水后生成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其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4)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仍有效的化学方法为 。
8.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通过查舞资料了解到,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40万吨塑料袋。假定这些使用后的废塑料袋都通过焚烧处理。将排放大量CO2。该活动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
(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装置Ⅰ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H2O2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O2供塑料袋充分燃烧,产
生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塑料袋燃尽,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_________。
A.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
B.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Ⅱ的质量
C.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
9.在两个相同的茶杯内分别注入同体积的凉开水,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另一只杯子里加一小匙白醋,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发现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这说明______分子的运动的速度比_____分子的运动速度快。已知醋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蜂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的运动速度就_______。
如下图所示的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着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HCl )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在________处(A、B、C)
10.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着广泛的用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阴离子对应的酸都是 (填化学式);
⑵碳酸钠常作食用碱,水溶液PH 7(填“>”“=”“<”)
⑶碳酸氢钠俗名 ,在医疗上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碳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常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则“”中的化学式为 ;
⑸干粉灭火器利用碳酸氢钠来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参考答案
1.B
【解析】点燃时要加入氧气,而二氧化碳的常用于灭火,所以点不燃;将硬水软化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是用高温煅烧。除杂质时,要求不引入新的杂质。常见的方法是加入固体除杂试剂。
2.A
【解析】
试题分析:A、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所以该实验不能研究影响音调大小因素,故A错误;
B、金属锌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金属锌比金属铁活泼,金属铜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金属铁比金属铜活泼,故B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烧杯中,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D
【解析】分析:本题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有可能有以下几点: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读数;如果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就说明操作太慢,致使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红磷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等.
解:A、没有冷却就读数,气体体积膨胀,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故选项正确; B、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有剩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故选项正确; C、装置漏气,内外的压强差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故选项正确; D、如果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就说明操作太慢,致使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试题分析: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这是利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气体,故A正确;B、取用气体时,由于c是与外界通着,打开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即可方便地将气体排出,故B正确;C、由于此装置工作原理是通过重力作用,所以c必须是与外界通着,故不需要安装止水夹;故C错误;D、下边瓶中放入石灰石,上边的瓶中放入稀盐酸即能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故D正确。
考点:量其装置。
5.A
【解析】
试题分析:A可通过关闭和打开止水夹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此项正确。B项塑料版太高,不能实现实验的控制。此项不正确。C项中的铁片可与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药品稀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气体不纯。此项不正确。D项导气管伸入试管中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A项。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6.(1)A E
2KMnO4K2MnO4 + MnO2 + O2 ↑
(2)CaCO3 +2HCl = CaCl2 + H2O + CO2↑
防止气体通过漏斗遗失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3)固体需加热时应用装置A做反应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物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气体应
用装置B做反应装置;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宜用装置E收集;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应用装置D。
【解析】
试题分析:(1)高锰酸钾法制取氧气,应选择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A,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要求使长颈漏斗的下口深入液面内,否则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导致收集不到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选择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固体需加热时应用装置A做反应装置;固体和液体反应物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气体应
用装置B做反应装置;
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宜用装置E收集;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应用装置D。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7.(1)+4 (2)CaO+H2O===Ca(OH)2 (3)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4)取少量该“双吸剂”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双吸剂”还有效;否则无效。
【解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则x=+4,故答案为:+4;
(2)生石灰吸水后生成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故答案为:CaO+H2O=Ca(OH)2;
(3)根据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它作除湿剂;
故答案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4)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而Fe2O3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因此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仍有效的化学方法为:取少量该“双吸剂”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双吸剂”还有效;否则无效;
故答案为:取少量该“双吸剂”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双吸剂”还有效;否则无效
8.⑴装置气密性

⑶装置Ⅰ中生成氧气,使Ⅰ内压强增大
⑷A C
【解析】分析:在实验开始时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 为了测量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需要知道塑料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答:解:(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故填:装置气密性.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装置Ⅰ中生成氧气,使Ⅰ内压强增大.故填:装置Ⅰ中生成氧气,使Ⅰ内压强增大. (4)根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也就是要知道塑料和二氧化碳质量的质量关系,所以需要称量的是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故填:AC.
9.液体 固体 越快 C
【解析】因为立即尝两只杯子里的水,发现放蜂蜜的杯子里的水基本不甜,放白醋的杯子里的水很酸,这说明 白醋分子的运动的速度比 蜂蜜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填:白醋;蜂蜜.
醋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蜂蜜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这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物质其分子的运动速度就 越快.故填:越快.
因为氨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所以氨气分子运动的快.故填:C
10.(1) H2CO3 (2) >
(3)小苏打 NaHCO3+HCl=Na Cl+ H2O+CO2↑
⑷CO2 ⑸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解析】(1)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阴离子对应的酸都是碳酸,
(2)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所以本题答案为:>;
(3)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NaHCO3+HCl=NaCl+H2O+CO2↑;
(4)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CO2;
(5)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本题答案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因而隔离了空气而灭火.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
A.燃烧木炭 B.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煅烧石灰石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木炭和氧气
D.碳酸溶液
3.(2012?江西)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氧化钙中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紫色石蕊试液
C
软化硬水
煮沸
D
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4.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5.下列“家庭小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铅笔芯试验石墨的导电性 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用淬火后的钢针做钓鱼钩 D.用铜导线和食醋制氢气
6.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
7.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
8.下列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②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③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实验中的现象
①向浓氨水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②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絮状不溶物生成
C.“低碳经济”的措施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是否使用催化剂
②反应物的浓度
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9..实验室常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发现:实验中,若温度不够高或木炭粉量不足,除有铜生成外,还会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一定是CO2
B. 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一定是Cu
C.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
D. 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后,再熄灭酒精灯
10.为了探究”影响双氧水制氧气的速率”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 ?
B.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探究CO2的性质
12.(10徐州20)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二、填空题
13.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加入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 ,理由是 ▲ 。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粗产品含量测定】
Na2CO3含量的测定: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2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①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②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
的反应为:NaHCO3 + HCl = NaCl + CO2 ↑ + H2O。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G的质量;
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
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4.8g。
(3)问题探究
①F中的试剂应为 ▲ 。
②B装置的作用是 ▲ ,H装置的作用是 ▲ 。
③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 (填“偏大”、“偏小”、“不变”)。
事实上20.0 g粗产品只能产生4.4 g CO2 。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4.8g比正确值4.4 g偏大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 ▲ 。
(4)数据计算
根据正确值4.4 g可求得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
NaOH含量的测定:
该小组同学又另取20.0g粗产品,逐滴加入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73 g,放出CO2 4.4 g(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求原粗产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三、探究题
14.(10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可供选用: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药品是__________;
(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用仪器的序号回答)________________;
(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只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盐酸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
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有CaCl2溶液,最好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原材料易得、反应条件简单、易与收集,产生的气体为纯净物等,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故选B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2.A
【解析】A、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故A合理;
B、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不适合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C、木炭燃烧虽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但是难以收集,所以不适合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
D、碳酸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但反应速率较慢,故不适合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药品的方法,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首先要考虑反应的适应性及收集方便,其次要考虑反应能否进行等问题.
3.C;镁、银和硫酸铜的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采用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会得不到氧化钙,正确的方法是高温加热使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B、使用酸碱指示剂能对溶液酸碱性进行确定,但不能反映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一般是采用pH试纸完成; C、煮沸硬水可以使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成沉淀,从而使硬水达到软化的目的; D、三种金属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两头金属中间盐,中间金属两头盐;这三种金属中有两种氢前一种氢后,也可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方法,因此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时可采用镁、银和硫酸铜的溶液(合理即可),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从而可知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是:镁>铜>银。
4.D
【解析】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人体要通过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气,故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因此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和吸入的气体不同,故选D.
5.A
【解析】A、因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可以用铅笔芯试验石墨的导电性.正确;
B、氯化钠不能和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错误;
C、淬火后的钢针变得很脆,不能用淬火后的钢针做钓鱼钩.错误;
D、铜不能和食醋中的醋酸反应,不能用铜导线和食醋制氢气.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6.C
【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需要的仪器为:导气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故A正确;
B、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复燃,证明集气瓶内是氧气,所以需要的仪器是集气瓶、毛玻璃片、带火星的木条,故B正确;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由于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故C错误;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二者接触就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可用长颈漏斗、锥形瓶和双孔橡皮塞,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发生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题目综合性强,要细心.
7.C
【解析】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需要的仪器为:导气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故A正确;
B、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复燃,证明集气瓶内是氧气,所以需要的仪器是集气瓶、毛玻璃片、带火星的木条,故B正确;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由于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故C错误;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二者接触就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可用长颈漏斗、锥形瓶和双孔橡皮塞,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A
【解析】A、①缓慢氧化一定产生热量②能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的现象之一③燃烧能放出一定的热量,但在不燃烧时有可能也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
B、①碱遇酚酞显示红色②活泼性铁>铜,故铁能置换出铜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故B正确;
C、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及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措施符合“低碳经济”模式,故C正确;
D、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有催化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化学知识,是一道综合性质的题目.
9.C
【解析】A, 若温度不够高, 木炭粉和氧化铜还没有反应,就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错误
B. 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的,故错误
C.有铜生成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正确
D、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故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对比实验②和③,采用的催化剂种类不同,即反应条件不相同,无法研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二氧化锰的质量相同,双氧水的体积相同,反应条件相同,但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可研究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双氧水体积相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即条件不同,所以无法研究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催化剂种类及质量均相同,所以无法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D
【解析】A、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铜片上缺少红磷作对照,不能完整全面的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故B错误; C、选取的反应物不合适,应把木炭换为红磷,故C错误; D、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操作图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氯化铜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推测生成氢气不违反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故A有价值; B、根据金属铝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因此,猜想氯化铜溶液呈酸性有其道理;故B有价值; C、氨气由氮、氢元素组成,反应前各物质中都不含氮元素,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没有价值; D、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绝不能放过,应认真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故D有价值; 故选C
13.【粗产品制备】
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 (1分)
【粗产品成分分析】
(1)Na2CO3+ Ba(NO3)2= BaCO3↓+2NaNO3 (1分)
Ca(OH)2 (1分)
Ca(OH)2和Na2CO3能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共存(1分)
【粗产品含量测定】
Na2CO3含量的测定:
浓硫酸(1分)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分)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G中碱石灰吸收(1分)
偏大(1分)
装置D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与装置E中NaHCO3反应又产生了二氧化碳(1分)
53(1分)
NaOH含量的测定:
解:
(1)设与粗产品中碳酸钠反应消耗的盐酸溶液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2CO3 + 2HCl = 2NaCl+ H2O+CO2↑
73 44
x 4.4g
73∶ 44 = x∶4.4g x=7.3g …………………1分
(2)73g20%盐酸溶液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73g×20%=14.6g ……1分
与粗产品中氢氧化钠反应消耗的盐酸溶液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14.6g-7.3g=7.3g
设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y 7.3g
40∶ 36.5 = y∶7.3g y=8g …………………1分
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g/20g×100%=40.0% ………………1分
答: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0.0%。
【解析】略
14.(1)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上排空气法;
(3)A、C、D、E;
(4)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
(5).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A、C、D、E;
(4)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
(5)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药品、仪器的选择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会根据反应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以及生成物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解题的关键.
15.(1)Ca(OH)2+2HCl=CaCl2+2H2O;
(2)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A)的溶液呈碱性,所以猜想(A)可以排除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B)正确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CaCO3
【解析】
试题分析:(1)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实验探究】①根据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待测液体加入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A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排除;
②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所以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必须是足量的;
【反思与拓展】若使溶液中只有氯化钙溶液,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就是除去过量的盐酸,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应该加入碳酸钙,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只有氯化钙溶液。
考点: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A.研究影响音调大小因素
B.验证Zn、Fe、Cu的活动性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2.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作出结论
3.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A.H2 B.CH4 C.He D.NH3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得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木炭,得知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天然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显红色,说明石蕊试液能使酸变红
5.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以下符合该条件的发生装置是
A B C D
6.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7.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9.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10.(2011?南充)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可能改变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说明了分子可以再分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12.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A.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用稀盐酸和铜粉反应制取氢气
D.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气
13.某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Ⅰ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C.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比较铁钉这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
二、填空题
14.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时,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名称是 ;用装置A还可制取 (填一种气体即可).
(2)收集CO2的装置是 .
(3)如图E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
15.(15分)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内几种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好的氧气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若采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用D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a或b)管通入
(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填字母),用D收集甲烷气体时气体从 (填a或b)导管进入。
三、探究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可能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没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
①Mg2+;???? ②Mg2+、Fe2+;????③Mg2+、Fe3+;????④Cu2+、Fe2+;?????⑤Mg2+、Fe2+、Cu2+.
17.不少溶洞里的地下河水是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下表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软化硬水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步骤Ⅰ:取少量硬水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OH)2溶液,直到反应完全。
有白色沉淀产生。
MgCl2+Ca(OH)2=Mg(OH)2↓+CaCl2
步骤Ⅱ:向上述试管中滴加
溶液,直到反应完全。

化学方程式:

步骤Ⅲ:      (填操作
名称)。
除去沉淀物。
得到澄清滤液。
步骤Ⅳ:用两试管取等量的上述滤液和原硬水样品,分别滴加
  ,振荡。
盛有滤液的试管中 。
证明硬水已软化。
【拓展】经过上述实验后得到的软水还含有一种可溶性杂质。要得到纯净水,
可以将滤液再进行 操作。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A、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所以该实验不能研究影响音调大小因素,故A错误;
B、金属锌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金属锌比金属铁活泼,金属铜不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金属铁比金属铜活泼,故B正确;
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烧杯中,故D正确.
故选: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我们在选择所做实验能否完成时,一定要熟悉所实验的内容,也就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课本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同学们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A
【解析】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
解: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
3.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以前有三种元素,即钠元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反应后不会出现除这三种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而B和D中出现了碳元素,氮元素,所以B和D不正确,而题干中描述该气体是种可燃性气体,而C氧气没有可燃性,故C不正确,A氢气有可燃性,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所以A正确.
故此题选A.
4.B
【解析】
试题分析:A、水通电分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B、在显微镜下观察木炭的结构,能够看到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B正确;C、天然气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故C错误;D、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显红色.说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D错误.
考点:电解水实验;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5.A
【解析】
试题分析:A可通过关闭和打开止水夹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此项正确。B项塑料版太高,不能实现实验的控制。此项不正确。C项中的铁片可与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药品稀盐酸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气体不纯。此项不正确。D项导气管伸入试管中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A项。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6.C
【解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可知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C
7.B
【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仪器不能将试管的底部紧靠桌面,防止将试管弄破;取用石灰石不能用手直接拿,同时试管应该先横放;验满时要用燃着的木条。故选B.
考点:实验操作
8.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9.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是正确的操作;B选项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向下倾斜;C选项制取并验满二氧化碳是正确的操作;D选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操作是正确的;故答案选择B
考点:基本操作
10.A
【解析】A、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氮气,故D错误.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的特性,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硫酸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11.D
【解析】分析:A、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即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水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分子本身并没改变; C、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 D、酚酞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碱溶液及某些盐溶液呈碱性.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故A不正确; B、水受热而使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体变成气体,过程中水分子不变;故B不正确; C、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才称为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却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不正确; D、碱溶液都呈碱性,可使酚酞变成红色;但能使酚酞变红的却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A、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于制取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D
【解析】
A、铁钉生锈能够耗氧气,从而使得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而使液面上升,故A描述正确;
B、在I和II中铁钉都与水和氧气接触,并且酸溶液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率,故B描述正确;
C、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使得铁不能与水充分接触,不容易生锈,故C描述正确;
D、考虑到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得压强增大,所以比较铁钉这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低,故D描述不正确.
故选D
14.(1)稀盐酸;O2(2)B(3)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
【解析】(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加入,装置A是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中双氧水制氧气、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都可用此装置;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点评】明确实验室三大气体的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关健.
15.(1)酒精灯 集气瓶 (2)高锰酸钾 放在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正 氧气不易溶于水 (3)二氧化锰 双氧水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氧气 a (4)A b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是酒精灯②集气瓶(2)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A装置需要加热,且瓶口有一团棉花阻止药品进入导管,所以符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C装置收集气体,要求气体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答案为:高锰酸钾,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氧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3)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加热且有液体参加反应,符合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所以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过氧化氢;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管通入.故答案为: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氧气;a(4)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反应物均为固体,且反应需加热,所以用A装置制取,又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用D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b管通入.故答案为:A,b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6.(1)Fe + CuSO4 == FeSO4 + Cu ; Mg Fe Cu
(2)Cu ; Fe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HCl(H2SO4)
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中没有铁
②⑤
【解析】
试题分析:(1)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Fe>Cu;其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 = FeSO4 + Cu。
(2)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铁在继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可能有铁的剩余,也可能没有。
由于铁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所以可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并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铁,否则没有铁;
由于铁与硫酸镁不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由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溶液中还有亚铁离子的存在;由于不能确定硫酸铜是否完全反应,故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铜离子。故选②⑤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步骤Ⅱ:碳酸钠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步骤Ⅲ:过滤
步骤Ⅳ:肥皂水   现象:出现较多泡沫,无浮渣。
【拓展】  蒸馏
【解析】
试题分析:步骤Ⅱ:经步骤Ⅰ处理后,硬水中的氯化镁已转化为氯化钙;要除去氯化钙可用沉淀法,根据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的性质,可向上述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步骤Ⅲ:根据题意,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
步骤Ⅳ:鉴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用两试管分别取等量的上述滤液和原硬水样品,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盛有滤液的试管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原硬水样品中泡沫较少,且有很多浮渣,则证明硬水已软化。
【拓展】由于蒸馏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故可再进行蒸馏即可。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已知硬水的成分和所含物质的性质,以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硬水、软水的成分及鉴别方法,熟练掌握涉及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