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
选择题
1(2015?岱岳区校级模拟)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A
1.5mL
B
2mL
C
3mL
D
4mL
2(2014?枣庄模拟)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B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C
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2014?荔湾区模拟)将50g20%氯化钾熔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A
1%
B
5%
C
10%
D
20%
4(2014春?丰泽区校级月考)在25℃时,向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g水,不发生变化的是()
A
溶液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溶剂的质量
D
溶质的质量
5(2013?永州)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A
20%
B
22.5%
C
25%
D
30%
6(2012?宁夏)在20℃时,从2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比较,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变化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密度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2011?宁夏)下列氯化钠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等于15%的是()
A
100g水中溶解15g氯化钠
B
氯化钠与水按15:85的质量比形成的溶液
C
100g溶液中含15g氯化钠
D
30g氯化钠溶解于17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
二填空题
8(2011?张家界)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134g氯化钾溶液则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g
9(2010?西藏)将100毫升浓硫酸(密度:1.84克/厘米3,质量分数:98%),缓缓加到500毫升水(密度克/厘米3计)中,所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 克;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计算题(共1个小题)
10、将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食盐水与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D 5、A 6、B 7、A
二填空题
8、25.4% 34 1 9、68.42、6.4%
三、计算题
10.14﹪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1?宝山区二模)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晶体,同时不断搅拌则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m与所得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a%的图象是()
A
B
C
D
2(2010?广安)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的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g,需要20%的NaOH溶液()
A
95g
B
50g
C
100g
D
10g
3(2010?淄博)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A
50g
B
100g
C
150g
D
200g
4(2003?乌鲁木齐)溶液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A
溶质的质量分数
B
溶质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
D
溶剂的质量
5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
100g水中溶解有10g氢氧化钠
B
10g溶液中含有1g氢氧化钠
C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
D
把5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g水中,可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
6现有1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加入10g硝酸钾
B
加人20g硝酸钾
C
蒸发45g水
D
蒸发50g水
二、填空题
7(2007?北京)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 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2006?内江)某同学做无土栽培实验时,需配制7%的KNO3溶液500g,该同学应称取KNO3固体 g,配得的溶液中钾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9(2003?天津)向40g 5%的NaOH溶液中,加入60g 10%的NaOH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上述混合溶液,恰好能跟 g 10%的稀硫酸完全反应。
10(2002?荆门)将图甲所示的托盘中的氯化钠全部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再将图乙所示的量筒中的水全部倒入该烧杯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完全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全部倒入原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得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 g/cm3(精确到0.0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按1g/cm3计算)
三、计算题
11、(1)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水的 质量为多少?
(2)若从上述溶液中取出5g溶液,则剩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若在(1)溶液中加入40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若在(1)溶液中加入20g氯化钠固体(固体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2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D
二填空题
7、20.4 8、35 39:14 9、8% 98 10 1.20 25.8%
三、计算题
11、(1)20g 80g
(2)20﹪
(3)14.3﹪
(4)33.3﹪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
1.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
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不易洗干净衣物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
3.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
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4.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不需要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蒸发皿 D.玻璃棒
5.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 。
(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6.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
(1)40℃时,该物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 。
(2)影响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 。
(3)40℃时,其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0%(填“>”、“=”或“<”)。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序号).
A.甲>乙 B.甲<乙 C.无法确定.
8.0.2%~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溶液是一种杀菌能力强的高效消毒剂。
(1)过氧乙酸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欲配制0.4%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需用2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_克。
9.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 滴加;
(2)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
(3)上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
(4)配制100g浓度为8%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是 mL.
10.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
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1:
判别依据:
方案2:
判别依据: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分解成小液滴,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考点:化学与生活
2.B
【解析】
试题分析:乳化原理指的是洗涤剂的作用。AC均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壁上的白膜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B。
考点:乳化原理
3.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50℃时,把50 g A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75 g A的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50克;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因为溶解度在升高,但是没有溶质可以溶解过程中C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故选D.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4.C
【解析】
试题分析: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所使用的仪器是: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天平,药匙,不需要蒸发皿,故选C
考点:溶液配制实验
5.(1)t1℃,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b>a>c(3)75克(4)降温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示看:P点的含义是t1℃,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因为此时三种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b>a>c,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克,因为产生的b的溶解度只有50克,所以50克水中只能溶解25克b, 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降温,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小,所以温度的改变对它的溶解的多少影响很小。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6.(1)20g (2)温度 (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20g;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影响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3)4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40g,那么40℃时,其饱和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0g/140g×100%=28.5% < 40% 。
考点:溶解度曲线
7.(1)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3)加入溶质;(4)C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或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
(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加入溶质;
(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因为没有指明是否是饱和溶液;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结晶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1)2:4:3 (2)20
【解析】
试题分析:(1)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标之比,故过氧乙酸分子中C、H、O 原子的个数比为2:4:3;(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为y;0.4%×1000g=y×20% 解得y=20g
考点:原子个数比的计算、溶液的稀释
9. (1)胶头滴管 (2)加速溶解 (3)A、B (4)8 92
【解析】
试题分析:(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
(2)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3)上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A、B,其中A称量时,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药品质量偏小;B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偏多。
(4)配制100g浓度为8%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需要水的质量是100-8=92g,其体积是92mL。
考点:称量;量取;溶解。
点评: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10.方案1:分别向两杯溶液中加入等量且少量的甲盐的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晶体溶解的为5%的溶液。判断依据:30℃时,甲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5%的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加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
方案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蔫的30%的溶
液。判断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的越快。
【解析】
试题分析:方案1:分别向两杯溶液中加入等量且少量的甲盐的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晶体溶解的为5%的溶液。判断依据:30℃时,甲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则5%的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加晶体立即有不溶物出现的为30%的溶液
方案2:取两份等量的溶液于烧杯中,向溶液中加等规格的两块胡萝卜,先萎蔫的30%的溶
液。判断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的越快。
考点:实验方案评价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同步练习
1.欲将30℃时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 B.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2.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沙子 B.蔗糖 C.氯化银 D.植物油
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4.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5.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6.某物质能与水反应,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
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少
C.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7.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
能形成 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溶液中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物质序号)。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降温结晶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
8.实验室常用锌块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6.5克锌和稀盐酸反应。则:
(1)可制取氢气 g。
(2)若用36.5﹪的盐酸配制稀盐酸,至少需要36.5﹪的盐酸 g。
9.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
①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
②高铁酸钾(化学式K2FeO4)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处理领域。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该物质中铁元素处于 (3)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
③水是重要的溶剂。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4) 。
A.酒精灯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④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列实验中水起吸收热量作用的是 (5) 。
⑤“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 X → NaClO +NaCl+H2O,则X的化学式 (6) 。 次氯酸钠(NaClO)的摩尔质量为 (7) , 1.5mol NaClO中约含氯原子 (8) 个,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9) g。
1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⑴配制1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为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克,需要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 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 在右盘添加 ,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至到天平平衡。
③用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用玻璃棒 ,使其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④存贮: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试剂瓶,塞好橡胶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
⑵粗盐的初步提纯 :①称取5.0克粗盐,用药匙逐渐加入到10ml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 (填编号)
A 过滤 B 计算产率 C 蒸发 D称量精盐
②过滤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
;
。
11.配制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造成偏小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降低温度使30℃时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不变,A错B错C对D错。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B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泥沙、氯化银不溶于水,在水中沉淀;植物油与水分层,它们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故选B.
3.C
【解析】
试题分析: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A正确;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40克,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只能溶解40克,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B正确;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错误;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 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正确。
考点:溶解度曲线。
4.A
【解析】
试题分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小于配制所需要的溶质质量,引起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故选:A。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5.D
【解析】A、称量氯化钠时,要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故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错误,
C、为加快固体溶解应该用玻璃棒,而不能用温度计,故错误,
D、最后配好的溶液应该装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故正确。
6.B
【解析】A、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故选项不正确;B、该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因此反应后溶质Ca(OH)2的质量一定减少;故选项正确;C、反应后溶质Ca(OH)2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因为如果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D、因为该物质能与水反应,因此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1)75,33.3%;(2)a,b﹥a﹥c;(3)a.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0g形成饱和
溶液,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25g就会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t2℃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
断搅拌,能形成75g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由于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后不会析出晶体; 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a物质的变化较大,故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析出的晶体多;a、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都还是饱和溶液,c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即溶解度大则溶质质量分数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大于t2℃时c 的溶解度,则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3)由于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很大,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降温结晶的是a.
考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点评: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答案】(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需要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65 73 2
6.5g x y
(2)需要36.5%的盐酸溶液质量=7.3g÷36.5%=20g
答:(1)制取氢气0.2g;(2)需要36.5%的盐酸溶液质量为20g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锌的质量计算出氢气的质量和需要的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根据氯化氢的质量计算出需要的36.5﹪的盐酸溶液的质量;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点评:要知道计算题的基本思路:解、设、列、算、答,同时要注意:设的未知量不要带有单位,但最终所求的数值要带有单位;在求物质的质量比时,不要忘记乘以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9.(1)2H2O2H2↑+O2↑⑵+6⑶化合态⑷BCD⑸BC⑹Cl2⑺74.5g/mol⑻9.03×1023⑼24
【解析】
试题分析:(1)水在通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 2)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Fe+6价,处于化合态。(3)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 、烧杯、量筒、天平;(4)B、C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量,水吸收热量;(5)依据质量守恒定律X为Cl2 ;1.5mol NaClO中约含氯1.5mol,氧元素1.5mol.则氯原子1.5mol×6.02×1023个/mol= 9.03×1023;氧元素的质量是24g
考点: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
10.⑴① 15 135 ② 烧杯 砝码 ③ 搅拌 ④贴上标签
⑵ ① ACDB ② 未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高出漏斗边缘
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漏斗尖嘴末端未紧贴烧杯B的内壁(答案无顺序要求,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①利用一定量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溶质、溶剂的量;②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因此应先称出烧杯的质量,再加砝码进行氢氧化钠的称量;③为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应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④配制完毕的溶液应贴上标签存放;(2)①为计算粗盐提纯所得产率,在对粗盐溶解、过滤、蒸发后还需要称量所得盐的质量,然后由所得食盐质量与溶解粗盐的质量比,计算产率;②根据过滤操作的要求,观察图示的操作,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错误.
解答:解:(1)①配置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150g×10%=15g,需要水的质量=150g-15g=135g合135mL;②为防止氢氧化钠腐蚀天平托盘,称量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进行称量,先称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增加砝码,称量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③混合后需要使用玻璃搅拌,加快氢氧化钠的溶解,至全部溶解;④为标识该溶液,配制完成后应贴上标签保存;(2)①粗盐的提纯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为计算产率还需要称出所溶解粗盐的质量、称出蒸发后所得食盐的质量,最后进行计算;因此顺序为ACDB;②图示的过滤操作存在多处错误:未用玻璃棒引流,会在倒入液体时使滤纸破损;滤纸高出漏斗边缘,会导致液体流出漏斗;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流过,过滤不彻底;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液体流速小且会溅起;故答案为:(1)①15;135;②烧杯;砝码③搅拌④贴上标签;(2)①ACDB;②未用玻璃棒引流;滤纸高出漏斗边缘;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漏斗下端尖嘴未紧靠烧杯B的内壁(无顺序要求,合理均可).
1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氯化钠晶体不纯(或烧杯中有水等,合理即可).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