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九课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直接、主要)
2、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脆弱性,抵挡不了先进
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4、西方工业产品质优价廉
变动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一)原因
(二)表现
材料1:鸦片战争后,英对华商品输出增加了3.5倍,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1、倾销商品
洋纱
“纺”与“织”分离
洋布
“耕”与“织”分离
不再“男耕女织”
材料2: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单位:吨/年平均)
2、掠夺原料
农产品进一步商品化
不再 “自给自足”
材料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 (年平均值) 5000 (年平均值)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三)影响
1、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进一
步发展
3、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提供了条件
4、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① 倾销商品(以洋纱、洋布为主) 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
② 掠夺原料,中国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
自
然
经
济逐渐
解体
(市场、原料)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影响: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2)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市场、雇佣劳动力、原料、资本积累
列强经济侵略
(主要)
变动二:洋务经济出现(洋务运动)
什么是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一)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2、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二)目的:
在不变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
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三)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构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1、学习外国先进机器、技术
2、消除内患,抵制西方侵略
根据材料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左宗棠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奕?,洋务
派在中央的代表
人物,1861年后
掌管军机处和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
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
(四)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筹划海防:
初步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
轮船招商局(李)
开平煤矿(李)
汉阳铁厂(张)
湖北织布局 (张)
安庆内军械所(曾)
江南制造总局(李)
福州船政局(左)
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1、19世纪60年代(前期):
打着“自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官办);
2、19世纪70年代开始(后期):
打着“求富”旗号,创办民用工业(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
(五)内容:
京师同文馆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工人不得随意去留。总局设有“健丁营”及刑具、大牢,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不面向市场。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一般工人杂役几乎没有报酬,仅有一定的伙食、口粮。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曾国藩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企业。
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李鸿章设立的天津开平煤矿
1890年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的高炉
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1872年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
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大批官派留学潮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当时,美国还是国人眼中的“蛮夷之地”。因此这些留美幼童,包括带队的容闳在内,大多出身贫苦。临行前,幼童赴美需要家长签字画押。其中幼童詹天佑的父亲就在保证书上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1867 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
1861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5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6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1872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1877 开平煤矿 李鸿章
1888 湖北织布1890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建立近代海军
北洋海军军旗
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六)结果:
(七)破产的原因:
(1)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
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破房子),虚有其表。”
材料二:
不能使中国自强
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
1、其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
2、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民用工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5、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八)影响: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变动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企业)
(一)背景: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三)早期民族企业的代表: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上海)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广州)
贻来牟机器磨坊(天津)
(四)特点:
材料1:华裔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接近上海六家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2: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这个厂发展很快,已能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后,因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材料4: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2、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材料5: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
材料6: 1895——191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3、工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大城市,特别是通商口岸
(五)影响:
1、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壮大,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3、为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促使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发生变化。
4、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材料2:厘金是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饷而设立的货物流通税,起初税率为1%,到20世纪初,在某些地方已高达10%以上。厘卡的税吏被成为“蚂蟥的后代”。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私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原因2 封建势力的盘剥、勒索
材料1:19世纪,当时很多人反对机器生产,其理由是:汽笛声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高烟囱有伤风水;男女在同一工厂做工有伤风化;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
原因1 对近代机器工业的无知排斥(思想观念)
问题探究: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业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东华续录》
原因3 列强凭借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在中国攫取的特权的压制
知识卡片: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革命性和妥协性(两面性)
根本原因: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外商在中国开办的企业简表
变动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商企业)
时间 地点 国籍 企业名称
1843 香港 英 阿白丁船坞
1843 上海 英 墨海书馆
1845 广州 英 柯拜船坞
1845 宁波 美 美华书院
1846 广州 美 丹麦岛船坞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
洋务
经济
总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民族资本主义
十九世纪六七年代
思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表现在哪两 个方面?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近代工业产生
外商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内外交困”指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西方列强大肆进行资本输出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
2、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及周围地区
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
3、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B.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C.手工棉纺织品当时需求量下降
D.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冲击
4、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它们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A.互相依赖
B.不同程度瓦解着自然经济
C.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
D.继承发展
5、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6、洋务运动起到的积极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A.建立起近代的政治制度
B.将学习西方付诸于全面实践
C.催生了中国的近代企业
D.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实质是( )
A.由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机器大生产
D .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8、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出现的新的经济因素是 ①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外商在华开办的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9、以下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煤矿
C、上海轮船招商局 D、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10.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的重心应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