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故都的秋》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22 20:4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凄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瑟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绚丽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品味语言
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复诵读
品 味
感 悟
一、美美地听、美美地读
请同学们思考:读本文时节奏应当是怎样的?或者说本文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尽量揣测作者的内心世界。
明确:节奏宜慢、语速舒缓、语调低
沉,带有孤寂悲凉的味道。
二、筛选语言,美美地品
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
秋槐落蕊
没声音
没气味


秋蝉残声
“衰弱”
“残声”
“嘶叫”
秋雨话凉
灰沉沉的天底下
一阵凉风
息列索落的雨声

秋枣日胜果
淡绿微黄
秋晨院落


悲凉
整体感知:

思考:1、文中哪句最能表现全文基调,即
作者眼中故都的秋景有哪些特
点? (文眼)
2、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写故都的
秋?味、色、声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3、文章题为“故都的秋”
作者为何还着力去写南国之秋?
明确:形成对比


悲凉



故都的秋
江南的秋
(黄酒)
(稀饭)
(鲈鱼)
(黄犬)
(白干)
(馍馍)
(大蟹)
(骆驼)
5、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最大的
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4、此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
北国之秋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

南国之秋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

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
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
6、 作者以这些景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分别简要概括。
秋院静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7、在南国时,最让作者思念的是北国的哪
些景物?
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玉泉的夜月
西山的虫唱
潭柘寺的钟声
8、那我们来想一想,这些平素让他魂牵梦萦的景色,现在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而只是匆匆的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呢?这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安排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借鉴一下别人的想法,看能不能对自己有所启发?
我们的思考
明确:作者所提到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地方都是京都的名胜,这是历史留下来的外在的印痕,而外来人最易注目的,最能渗透于骨髓里的传统神韵,却存在于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1)、大家想必都去过北京,你没有去的时 候, 一想起北京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
引你思考
(2)、是不是非得到了这些地方才能感到那种京
味呢?
(3)、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9、作者在文中写了秋天的这么多声音,文章基调是清、静、悲凉,声音如此丰富,怎么称得上静呢?
读12节,本段与本文抒情性散文的表达方式并不一致,本段属_____性文段。作用何在?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点拨:从喻理的角度将情、景、理交融,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深化了秋的意义。
同时这样写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议论
10、作者为何不用明快的笔调颂秋,而是伴以清、静、悲凉?
背景(一):郁达夫三岁丧父,十七岁随长兄赴日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
背景(二):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 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为知识分子的郁达夫,在30年代中期思想亦是苦闷,为了逃避现实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给他带来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作者喜欢的色彩
作者喜欢的景物
作者喜欢的环境
作者喜欢的生活
作品流露的情调
冷色
萧索
清静
悠闲
悲凉
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
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
秋中有情的眷恋
情中有秋的落寞
一曲悲凉的颂歌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三、美美地练
(一)试填一曲,依照《天净沙 秋思》的曲牌,用课文所写景物为内容入诗,过一下当诗人的瘾。
小院破屋浓茶,
青天碧草蓝花,
鸽飞蝉鸣雨下。
故都闲话,
秋在寻常人家。
美美地练(二)
是啊!
故都的秋是清的,清在碧绿碧绿的高天里;
故都的秋是静的,静在驯鸽的飞声里;
故都的秋是悲凉的,悲在钓鱼台孤寂的柳影里------
仿照上面句式,写一写故都的秋还会在哪里。
(可不必拘泥于字数)
例:

故都的秋是清的,清在低矮的破屋里;
故都的秋是静的,静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故都的秋是悲凉的,悲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

故都的秋是清的,清在秋雨的每一个雨滴里;
故都的秋是静的,静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故都的秋是悲凉的,悲在故都闲人充满京腔的互答中------
美美地练(三)
描绘一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郁达夫?
请同学们再一次融进画面,走近作者的灵魂
看到他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于寂静的秋光中;他在轻轻地踏着落蕊,徘徊在树下;他坐在破壁腰的破院里,细数阳光,静对蓝朵儿;他-----


他的心情是恬静的,清闲的,又是落寞的,孤独的。
在房前院后听着秋蝉的嘶叫;他漫步在雨后的桥头树底,听着那都市闲人的闲话;他站在屋角墙头看着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颗儿
作业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
——郁达夫自题
 
一语天然万古新,
去掉豪华见真淳。
清水出芙蓉,
闲笔出真情。

----这便是郁达夫笔下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