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文档[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美化文档[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6-11-02 12: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化文档――设置文字格式》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
非常荣幸能把我的讲课过程叙述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也感谢杨老师给了我这个向大家求教的机会。
我讲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的《美化文档――设置文字格式》,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对课本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之所以选这节课,是因为它的内容处于文章的修改与打印之间,是经过辛勤劳动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篇精美文档的关键,是对所录入的文字进行艺术性加工,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动手能力,也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在认知方面:使学生了解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作用以及不同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区别,掌握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字色的方法;认识以边框和底纹为特色的文字特殊修饰效果,掌握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在能力方面:通过学习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以及不同字体、字形、字号、字色和特殊效果之间的区别;掌握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诱趣探求法、比较法,在网络教室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利用网络系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主要教学过程:在复习用知识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复习文档的选取操作,因为文档的选取是新课所有操作的基础,所以先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以“诱趣探求法”和“比较法”引入新课,利用屏幕广播出“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文设置文字格式前后的对比画面,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并转化成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第三个环节围绕目标,整体感知,主要让学生观察“格式”菜单中的命令和格式工具栏上的按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格式”有一个总体的、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进入具体讲解阶段,因为文字处理的实际操作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我的讲解、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授课,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要参与度。设置字体、字号等操作是比较机械的操作,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施。设置字体,我利用“多教”将操作过程广播给学生,主要讲解了利用“格式”工具栏,“格式”菜单和右键快捷菜单三种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过程领会操作技巧。同时注意与学生的勾通,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
设置字号时,我故意没有选中文字给学生设置“错误陷阱”,由学生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学生因替教师纠错而兴趣大增,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反馈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在设置字形、字号两项操作中,我让学生在学习前面知识和基础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设置边框和底纹作为拓展性内容,在学生的探索操作中注意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给出一篇录入好的文章,由学生各自进行润色美化。进一步巩固所学,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活动结束后,挑选出几篇美化效果比较好的文章演示给学生,请大家评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 “任务趋动”的教学策略下,看学生完成的电子作品程度如何,既看作品完成的效果,更看完成的作品是否有创意,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地完成任务。通过网络教学软件的演示,向其他学生展示作品,由学生评价。这样学生既是测评人,又是受评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
这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趋动”教学策略,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起来,我自己认为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一是导入部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而“诱趣探求法”是培养学生爱好的“导火索”。
二是设置“错误陷阱”是一个亮点,通过为教师纠错,学生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堂课达到一个高潮。
三是学生的参与,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
第四是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