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现在是最好的季节,树木丛生百草争茂,我们的校园内也是这样,可是这颗大树一半长出翠绿的树叶,而另一半树叶枯黄即将掉落。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可以如何救治它呢?
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寻找答案吧
学生观看思考,根据所学回答
引发思考,调动学习兴趣,导入内容的主题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是生命之源,那缺少水分对植物体有什么影响,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结合刚才同学们的举例和课本资料,让我们分析看看水有哪些重要性。
指导学生自学交流,得出结论
重要组成成分。
举例晒干小麦种子含水量15%左右,结合在细胞内部
植株硬挺直立,叶片舒展,利于光合作用
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吸收运输
举例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区别,只有变为小分子才能被吸收
举例说明缺水对植物的影响
进行资料分析,理解植物为什么需要水
调动学生从自身经验等思考回答,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提升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其实水还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等,那你认为这么多水,植物体各结构是如何从外界获取的?
图片展示完整植株
植物为什么主要靠根吸水,它有什么特点来适应吸水的功能呢?
正所谓根深才能叶茂,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特点? 考考你的眼力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根毛特点、数量,提供小麦根毛的数据
让我们真正看看根毛的威力吧!(视频)
现在你认为根毛吸水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植物成熟区众多细小的根毛,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吸水效率。 (列举毛巾绒毛,壁虎足底众多的刚毛,深化理解)
植物的根毛如此重要,应该如何更好的移栽植物?
点评
整体感知解答
沿根茎叶吸收运输
观察图片,结合自身经验,回答根的特点,根深长,有根毛等
借助工具观察根毛的特点数量
观看视频,理解根毛吸水的意义
运用经验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水分的运输途径这一主线作铺垫
通过观察,从宏观认识过渡到微观认识,体会根毛吸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以致用,深化知识的理解,提升植物保护意识
水分的
运输途径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送到哪里了呢?课前我们已经开始了探究实验。
问题引导:使用红墨水有什么优点?
你们小组观察到什么现象?
(茎叶表面是否变红)
2.你们将如何处理实验材料来观察水分在茎内的运输?
点评学生答案,指导学生进行茎的横切和纵切观察
3.你们观察到茎的什么结构变色,还有什么结构变红?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实验,可以进一步观察叶柄叶脉结构变化
我们看到的红色管道是导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填空
让我观看一下水分的神奇之旅吧!
你认为导管对水分的运输有什么意义?
其实在根茎叶花果实内都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由导管使植物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现在你能总结出水分进入植物体的完整途径吗?学生总结, 教师板书完善
现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挽救那棵枯黄的树木呢?
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探讨交流
动手解剖观察, 展示表达
自学教材,巩固知识,通过视频加深认识
理解导管提高运输的效率
描述水分的吸收运输途径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实验的观察解剖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加深认识,凸显重点
利用视频使知识形象化,认同导管提升运输效率,使植物形成统一的整体
学生将知识联系汇总,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训练
农谚“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是否有科学道理?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以小麦不同时期的需水量来分析,引导学生组内分析数据,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小麦需水量的变化。让学生分析指出数据和图形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数据分析,在培养植物方面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解读数据,小组合作分析回答问题,绘制图表展示,分析优缺点
培养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情感教育
练习
拓展
通过小实验能看出红墨水能使也变红,如果是花也会变红,但如果将花的枝条分成两半分别插入不同颜色墨水中,你猜想会有什么现象?
课外实践尝试:制作双色花
习题解答
总结练习
课外延伸探究
板书设计:
水 根毛 根导管 茎导管 叶花果实
(成熟区) (木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