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第1课时)
【设计依据与构想】
植物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生物类群,也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本课的设计构想是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和其他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以及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形成认知:植物的作用很大、不可缺少,我们应该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形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概述植物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概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一些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采集池塘水,准备相关玻片标本、实验工具等。
学生准备
通过杂志、报纸、网站等,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神奇的植物王国》,展示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植物,体现出植物世界的五彩缤纷,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中的水长时间不换,鱼缸内壁就会长出绿膜,鱼缸内水会变绿,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引起学生们的议论,有的说是鱼排出的粪便染绿的;有的说是那是水中生长的绿色植物造成的;还有的说是水中生长了藻类植物等。
展示鱼缸水变绿的原因,引出藻类植物。
2、实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展示春天池塘水变绿的图片,思考问题:池塘水变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刚才的学习可以回答出也是由于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那么藻类植物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引入实验。播放实验操作视频。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视频中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①你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的?②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吗?③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展示成果:
实验结束,学生小组派代表发言观察到的藻类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解决实验前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及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活动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1、实验: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观察葫芦藓和蕨。观察的同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吗?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植株高矮一样吗?③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观察完毕,小组汇报:苔藓植物无真正的根、有茎和叶,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和输导组织,它们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2、生殖方式
教师展示蕨类植物的生活史标本,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们是靠孢子繁殖的。
3、总结:通过多媒体课件总结展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生活环境等。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回顾这三类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环境和作用。
四、课堂评价
通过几道题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