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辽阳市二十中学
刘晖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设计依据】留心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动物的运动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
本节内容是利用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动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列举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能量的供应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PPT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生物进化所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通过学生回答,复习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新课
正是由于生物长期的进化,才有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都有其独特的运动方式。
(标题) 第一节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动物的运动形式
1、 通过观察图片,师生共同探讨水、陆、空三种自然环境中动物运动的形式
水中
鱼
游泳
蚌、蟹
爬行
【设计思想】通过观察,调动学生的兴趣,暗示学生“海阔凭鱼跃”,使学生欣赏美的同时,感受水中动物运动形式的多种多样。
陆地
大象、北极熊
行走
豹、马
奔跑
蛇、蜗牛、蜥蜴
爬行
蛙、袋鼠
跳跃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观察,真切体会陆地动物的运动形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通过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唤起学生关爱生物,对大自然的热爱。
空中
蜜蜂、蜻蜓、家鸽
飞行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感受,领略鹰击长空的风采,暗示学生“天高任鸟飞”,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填表完成,加深理解教材宗旨,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归纳理解能力,锻炼了学生合作意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各种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78家鸽形态结构示意图,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分组总结生活在不同环境的动物,都有相适应的结构,区别于植物能够主动、有目的、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学生朗读教材P79内容,举例狮子捕食,鸟类迁徙,学生总结其意义。
【设计思想】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一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道理。大自然给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社会是个大舞台,只要你认真学习,掌握足够的本领,天下之大,一定会有让你施展才华的地方。
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老师提问: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都需要能量。能量从哪里来呢?
学生回答:食物。
学生看书、思考、交流,联系七年级学过的知识。
由此引出食物是怎样转化为能量的呢?最后得出结论。
消化系统 ← 食物
↓
有机物
能量 ←
氧气
↑
呼吸系统 ← 空气
【设计思想】本环节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理解能量的转化, 如萤火虫发光、电鳗放电等。
知识梳理
请学生回答,归纳总结知识点:
动物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动植物的区别之一(运动)。
水、陆、空三种不同环境中的运动形式。
动物运动的形式与环境相适应。
动物运动的意义。
有利于个体生存。
有利于种族繁衍。
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总结评价
独立完成P80“自我评价”,独立完成练习册。
【设计思想】对学生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感悟
本节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较好的完成了本节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教学反思
学 科: 生 物
年 级; 八年级
讲课人:刘 晖
学 校:辽阳市二十中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音、图像、视频、文本等多种展现方式,在教学中可以产生各种视听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这一课是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六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里的第十七章《动物的运动》的第一节。
本节的教学宗旨在于通过学生观察、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多渠道获取动物运动形式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对生物进化规律的复习导出新课,目的在于复习学过重点知识,从而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望。新课内容采取边观察图片边归纳总结动物的运动形式,既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本节的重点、难点知识采取举例、引导、师生互动等环节来解决问题,并在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社会竞争激烈,同学们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本领,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才能像天空中的鸟一样翱翔、像海中的鱼一样畅游。
最后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自我评价,一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独立完成的喜悦。
这节课,课堂反应不错,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足和缺点,如果能用到动画和音效,更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