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土壤与植物 大象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4 土壤与植物 大象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22 12:2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4 土壤与植物
【教学分析】
本课从对土壤的具体观察中跳出,通过研究以绿豆为代表的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认识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将其观察视野延伸到“资源”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土壤与植物、与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树立“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这一大概念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教材从蚯蚓小导游“植物喜欢什么样的土壤”这一问题引入,引发学生猜测,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再通过实验设计观察,搜集证据,发现不同土壤对绿豆长势是有影响的,进而产生调查的需要,所有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里吗?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哪些植物呢?最终建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这一概念,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树立“地球家园”意识。
在一二年级学习以及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土壤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对植物和土壤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土壤和植物的关系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些只能形成一个经验化的认识,并不能从数据方面总结出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同时,在中长期的观察上,对观察指标和观察方法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缺乏持久性,这都将成为本课学习活动的不利因素,应注意减少或避免。
【教学目标】
会对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作出合理性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2.在坚持参与中长期观察、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举例说出不同土壤适宜生长哪些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对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作出合理性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难点:在坚持参与中长期观察、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能举例说出不同土壤适宜生长哪些植物。
【教学准备】
沙质土、粘质土、壤土、花盆、绿豆种子、水等。
【教学过程】
一、猜想假设
师:(出示蚯蚓图片)蚯蚓是土壤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动物,它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尤其是腐殖质比较多的土壤,这种土壤营养丰富,而且比较松软,有利于蚯蚓取食和活动。动物有自己喜欢的土壤,那植物有自己喜欢的土壤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板书课题:土壤与植物)
师:(出示绿豆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一猜绿豆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情况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在哪种土壤中绿豆长得比较好?
生:应该不一样吧,壤土可能长得比较好。
师:为什么?说说你猜测的依据?
生:我种过绿豆,都是种在花盆里的,应该不是沙质土或黏质土。
师:嗯,这是你的生活经验。还有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大家都不是很确定,那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的土壤对绿豆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
师:请大家思考,如果要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不同的土壤对绿豆生长的影响,这里面哪个条件是不同的?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
生:土壤是不同的。
师:还有没有不同条件?
生:没有,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师:非常棒,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这样我们才能判断是不是这个因素导致的不同结果。那么相同条件应该都有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保证它们能够一样或尽可能地相似?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填写活动手册P12“活动记录”。
生:绿豆苗要尽可能一样,浇水的多少要一样,可以每次用同一个杯子浇。
师:我有个疑问,同一个杯子就能保证水的多少一样吗?
生:可以用量杯量,或者在杯子上画条线,每次装水就装到线的位置上。
师:这样就比较准确了。还有其他要求吗?
生:土的多少也要一样。
生:花盆的大小要一样。
生:花盆放的位置也要一样。
师:嗯,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有利于绿豆的生长。还有吗?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我们在实验中应该选择同样的豆苗,种在大小一样的盆,土壤的量也要同样多。另外,幼苗生长速度快,建议大家可以直接选择绿豆幼苗,在短时间里实验结果就会比较明显。
师:一份合理的实验方案还应该包括对观察内容的设计,想一想,我们要观察什么?绿豆在生长过程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生:绿豆会长高,可以测量比较绿豆在不同土壤中的高度。
师:在测量时间上应该有什么要求吗?
生:应该测量同一天同一时间时的绿豆高度。
师:这样就比较科学了,除了生长高度外,还可以观察什么?
生:看它长了多少片叶子。
师:观察叶子的时候,除了数量,我们还可以观察叶子的颜色。想一想,一般来说,长势良好的叶子会呈现什么颜色?
生:绿色,长得不好会发黄。
生:长得不好的叶子还会比较小,茎会比较细……
三、设计表格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等,这些观察内容我们一般可以使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当然,如果有条件,更欢迎大家用照片的形式来记录绿豆的生长变化,这样更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结果,参考课本46页,把我们的记录表进行完善。
小组设计记录表。
师:说一说,你们的记录表哪里进行了修改?
生:我们增加了“观察提示”,把每天要观察的项目都写了上去,高度、叶子的数量、颜色都写了上去。
生:我们用的是统计图,这样每天只需要测量,然后涂上去就行。
师:那叶子的颜色,你们记录到哪里呢?
生:单独记录。
师:也可以,或者你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做一个标记。
师:观察绿豆苗的生长需要时间,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绿豆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但别人的实验结果不等于自己的实验,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依据我们的实验观察计划坚持认真观察,比一比,看谁坚持得最好,老师也会及时关注。(播放视频)
四、得出结论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发现了哪些变化?接下来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简单描述绿豆在不同土壤中的长势情况。
生:绿豆在壤土中长得比较好。
师:怎么解释?结合具体的现象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绿豆在壤土长得最高。
生:叶子也最多。
生:看起来叶片也比较大,比较绿。
师:这说明什么?土壤对绿豆的长势有没有影响?
生:有,不同的土壤,绿豆的长势也不一样。
师:是的,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会发现绿豆在壤土中生长得比较好。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长势也不同的现象?
生:田地里,野草长得比庄稼好。
师:哦,你想表达的是同一种土壤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是不同的。
生:妈妈原来种的月季花老不开花,有时还会死掉,老板说是因为土不对,后来买了老板的土,月季才开花。
师:这说明什么?
生: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长得不一样。
师:通过刚才几个同学的分享,相信大家会再次确定,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影响是不同的,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己适宜生存的土壤。
调查
师:实践出真知,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调查不同土壤中长势较好的植物种类,说说我们的调查结果吧。也可以观察课本46页的图片,看看这些植物是什么?你认为它比较适宜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生:小麦比较适合种在壤土中。
生:月季花适宜种在偏酸性的土壤中。
生:花生适宜种在沙质土中吧,要是黏质土的话,估计都把花生泡烂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花生是在地底下,黏质土的保水性比较好,渗不下去,水多的话,可能花生就被泡了,时间一久,肯定烂了。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像花生一类的,吃的是生长在地表以下部分的植物,可能都比较适合种在哪种土壤中?
生:沙质土。
师:那水稻呢?
生:黏质土。水稻,水稻,肯定需要的水比较多,黏质土的保水性最好,能留住水分。
师:大家分析得都很有道理,土壤类型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课下,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植物,调查它适宜生长在什么土壤中,结合土壤的成分,尝试解释原因。同时,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完成我们绿豆长势的观察研究,亲身经历不同土壤对绿豆长势的影响过程,想必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教学反思】
对于“土壤与植物”,教材给出的目标比较简单,“不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学生已经有相关的经验认知。因此在设计本课学习活动时,重点放在了对实验方案和观察内容的设计上,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观察,使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使学生意识到,长势良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本课需要的观察时间比较长,所以采取了播放相关视频的解决方法。但肯定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观察,印象会更深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课后的实际观察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结点评】
本课的教学以方案的指导为主,训练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采用视频的形式,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了分析的数据和素材,可以满足部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坚持观察的学生学习需要。但,这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在方便教学的同时,学生如果偷懒也可能会失去中长期观察的实际经历。有经历才有成长,教师也可以和第三单元进行有效整合,鼓励孩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种植绿豆,满足实际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