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2 10: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学习要求: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条件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但其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增加税收,以便偿还战争赔款和维持政府费用支出。
2.表现
(1)19世纪末,民间出现了办厂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商办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
1.出现原因
(1)辛亥革命的推动: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特别是为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有利的客观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展表现
(1)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3.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国民政府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
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1)在沦陷区,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打击,它们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军管理”的办法吞并。
(2)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发展概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2)出现原因:
①外部因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②内部因素: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
(1)从产生原因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产生的。
(2)从地区分布来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在西部和内陆广大地区十分稀少。
(3)从产业结构来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从历史地位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从发展历程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地位: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也不尽合理,它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冲击着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它使封建正统思想不断受到冲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