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06-05-08 19: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作者:李爱馥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第一节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培养中学生在处理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的良好习惯。那么由于对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个概念的理解在诸多的课本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全准确的概念,所以教师对它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影响到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信息是所有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属性,是对事、物的全方位的阐述,那么我会围绕我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对本节课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
目标的确定着眼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根据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信息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兴趣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来看,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确定为本课的重点。
对于信息的概念在很多课本中都不能给出一个很确切的定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也往往不够透彻,因此将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学生分析:
首先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大多数都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知,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初中学生的情感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不好,对知识的认知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不求甚解,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另外初中阶段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自觉地、依法地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五、教法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达到知识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把信息技术课当成是操作电脑课,要是听教师讲理论课,没兴趣,坐不住,所以我首先采用设疑法、提问法,实行趣味引导,勾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另外,在讲授本章的内容过程中,运用对比法、举例法,比喻法,对周围信息环境,对未来,让学生展开热烈地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认识和提炼,从而促进知识吸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六、学法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逐渐获得学习技能,逐渐学会控制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刚刚结束小学的生活,对初中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的感知,自主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协作学习:对于有些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讨论,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这一节上的是什么课?是不是电脑课?是不是计算机课?”同学们可能回答是,这时老师否定,‘不是电脑课,也不是计算机课’,那是什么课?在同学们的思考中,让学生拿出课本,看封面,请学生回答出是“信息技术”课程。这时教师再提问,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把信息技术课当作是计算机课,放在微机室上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得首先搞清楚什么是“信息”。 开门见山,直接引题,马上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概念 教师将自已知道的信息投到大屏幕上,和学生一起分享信息,并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所有事物的内在的必然属性。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能很难把握,我采取的是举例子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重点。列举同学们熟知的事情,小时候或现在有些父母怕自己的孩子缺锌、缺铁、缺钙等问题带着我们去医院化验,而医生的做法通常是采一些你的头发进行化验。那么从这一根头发中就能发现我们身体的内存的问题,这就是由这根头发所引发出的信息。(解决重难点)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开动脑筋,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寻找答案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师还是利用刚才列举的头发事例,发问学生:我们知道从我们的头发中可以发现我们身体里是不是缺铁、钙等,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呢?学生的回答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事例来说明:教师让同桌之间相互观察5分钟,然后由几名同学说出你看到的同桌的体貌特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描述。这时学生的回答是凌乱的和无章的,接下来教师对学生所描述的学生进行拍摄,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比较,用眼观察的信息和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信息比较有哪些不同,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 专家曾指出优秀的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在15到20分钟左右,所以我利用贴近学生身边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我走。
信息技术的应用 给学生5分钟读课本,了解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现代信息技术都应用在哪些方面,并列举一些例子,看哪组列举的多,并对优秀组进行表扬。 分组讨论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初一的学生在打下合作学习的基础。
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投放现在生活的图片资料到大屏幕,让学生谈谈你家里有什么信息,有什么信息技术,怎么进行信息交流?并让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已对你自己家和你本人造成了什么影响?讨论你知道的利用信息技术做不法活动的事情有哪些。教师做简单点评,并出示大屏幕显示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养成的良好习惯。 因前一环节已经使用了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好处,所以此环节仍采用的是分组讨论,进一步巩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结 让学生自已总结。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归纳总结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结合学生身边的有关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兴趣,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进行举例,另外通过学习能够在课堂的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生受益,价值永恒。
作者:李爱馥 单位:高碑店市第八中学 邮编:074000 电话:0312-5599980
- 5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