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d的模板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本章“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中的技巧内容,也是word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了解模板的作用,能熟练使用模板,并根据实际需要创建模板。创建模板时,灵活运用word的基本知识,如文字段落、图片、文本框等的设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把模板应用到证明、介绍信、请假条等常用的文档中,从而使学习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模板的使用
难点:模板的创建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Word文字的排版,图片的设置,文本框的设置等基本操作,而且已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练习,但对“模板”这一概念不容易理解,分不清调用模板建文档与直接在文档上输入内容的区别,导致容易犯的错误是老师要求调用模板建立文档,而学生却直接在刚建好的模板上写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模板可以快速生成多个相同格式的文档,所以学生又对模板感兴趣,在创建“请假条”模板、使用Word 内置的“名片制作向导”模板制作名片时积极性很高。
设计理念: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中有关知识点的探究教学模式,即“观察——思维——迁移” ,本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按照“学习向导”上的操作步骤进行上机操作,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思考此方法与平时用空白文档做文档相比,其优点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引出模板的概念,学生便容易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老师把方法和要点讲解后,就让学生上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并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
本课安排2课时。
教学媒体设计:
简单的幻灯片课件,主要是Word模板的概念、“请假条模板”的例子,思考讨论题,作业等内容。
“学习向导”是引导学生上机操作的依据。
学习目标分析:
1、 掌握Word模板的优点和用途
2、 熟练使用Word自带的模板
3、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创建模板,并使用
4、 掌握利用模板向导创建文档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操作引入
老师拿出求职者的推荐表给学生看,问学生能否在一节课里完成一份个人简历,学生肯定回答:能;20分钟内完成呢?学生开始犹豫了;5分钟呢?学生不敢相信,这时,请学生根据“学习向导”中的操作步骤,利用Word自带的“专业型简历”模板制作一份个人简历,思考:用该方法做文档与用空白文档做文档相比,有什么优点?引入本课课题:Word的模板
2、
3、 观察探索
模板,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老师以月饼模做月饼为例,分析用月饼模做出来的月饼大小、形状、花纹、字体相同,要求学生观察使用“专业型简历”模板建立文档与用月饼模做月饼的相同之处,学生的答案是:快。为什么呢?学生观察个人简历,总结出用模板建文档,文本已输入、格式不用自己设置,从而得出模板的概念:模板是包含有内置文本、样式(字体格式、段落对齐方式)及其他格式(页面设置、图片文本框设置等)的文档。
4、 体验学习
学生此时已对模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老师的简单示范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建立“请假条”模板,并使用该模板向老师请假。体现“诱思探究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的教学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模板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实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四、活跃思维
1、如果创建模板时没有选择模板,而使用默认的文档,能否把文档重新转变为模板呢?一个已存文档又能否重新转变为模板呢?如果能,怎么转?
2、如果模板保存的路径发生改变,即不使用默认路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Templates\2052,怎么使用该模板建立文档?
3、 Word模板与Word文档有什么关系?
这几个问题是学生上机操作时出现的问题和容易混淆的内容,把它提出来,是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真正掌握Word模板的使用。通过同学自己动手操作和老师的总结,学生对模板的认识更深刻。
五、扩展知识:向导模板
学生使用Word 内置的“名片制作向导”模板给自己制作一个名片。
六、作业:
制作一份班刊模板,并用该模板制作一份本月班刊,5人一组,收集资料,进行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