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生自主朗读,了解课文描写的奇妙的事物有哪些,大致了解其特点,感受世界的奇妙。?
3.初步让学生感受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阅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描写的奇妙的事物有哪些,感受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掌握作者抓住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短片,想看吗?(想)。?
2.播放植物生长过程视频,生观看。?
3.师:此时你想说什么?(预设:好神奇,好奇妙,奇特……)其实像这样奇妙的事物,在大千世界中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作品《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起去感受一下世界的奇妙吧。?
4.师生共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5.质疑:课文叫《我们奇妙的世界》,那你们觉得课文会写哪些有趣的东西呢?(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把握结构。?
1.师: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出示词语,指名带读,师生共同评价,师指正个别字音。?
3.生快速流浏全文,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场景描写这个奇妙的世界的?(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天空、大地?
4.指导把握课文结构。?
(1)提问:描写“天空”这个部分的是哪些自然段?(2——8自然段)描写“大地”的又是哪些自然段?(9——11自然段)?
(2)师引导:第一自然段两部分都不属于,但全文却围绕它展开描写,放在文章开头,这叫什么句?(总起句)结尾两个自然段呢?你们觉得它们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三、研读课文,感受“奇妙”。?
师过渡:作者抓住天空和大地这两个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下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神奇吧。?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指名读2——8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用圈出天空中描写的事物有哪些??
2.指名汇报圈画的内容。(根据汇报结果板书:太阳、云彩、雨点、群星)?
3.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天空中描写的事物的奇妙体现在哪儿??
4.引导体会“太阳”的奇妙?
(1)出示描写太阳的句子“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2)齐读。?
(3)提问:你觉得太阳最奇妙的地方在哪儿??
(4)师引导:当太阳升起后,天空开始是什么颜色?(粉红色)慢慢变成?(蔚蓝色)后来太阳变成一个?(大火球)作者抓住了什么来描写天空的神奇而美妙?(颜色变化)此刻,你觉得天空像什么?(魔术师、变色龙……)这样的天空你喜欢吗??
(5)指名读,齐读。?
5.引导体会“云彩”的奇妙。?
(1)出示句子“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指名读。?
(2)师:同样挂在天空的还有云彩,它又有什么奇妙的呢?(指名说)?
(3)拓展说话训练:云彩在天空飘动,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可爱的小猫、凶猛的老虎……)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生自由说)?
6.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主感悟“雨点、群星”的奇妙。?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1.师引导:是呀,火球一般的太阳,变化多端的云彩,劈劈啪啪的雨点,不停闪烁的群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那大地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地的神奇之处吧!?
2.默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地的??
3.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春、夏、秋、冬)?
4.引导感受春天的奇妙。?
(1)出示句子“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2)你觉得春天奇妙吗?为什么?(指名说)?
(3)师引导体会:你见过春天的哪些漂亮的花?(桃花、梨花……)这些花有些什么颜色呢?咱们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些颜色吧。(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此时的春天,你觉得美吗?(美)齐读。?
(4)师:美的东西人人都向往,咱们的古人也不例外,他们以春天为题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现在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指名诵读学过的诗句,并要求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5)师小结:一到春天,咱们的世界到处一片五彩缤纷,花团锦簇的景象,这就是它的奇妙之处。?
讨论:如果大自然一年四季都是春天,你还喜欢它吗??
5.引导体会另外三个季节的奇妙:大自然好像知道了我们的心思,它也觉得,美的东西如果一直一层不变,那么它就失去了美的意义。因此一年四季轮换着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奇妙。那么,夏天、秋天和冬天的奇妙之处是什么呢?自己都读课文,体会一下吧!?
6.自主读10——16自然段,把自己觉得最奇妙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桌交流交流。?
7.小结?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作者抓住大地上许多事物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神奇无处不在。?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就是一个魔术师,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变化,奇妙的事物太多太多。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地去寻找,用心去观察。用我们的小手,把它的奇妙之处记录下来吧。??
板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
群星???雨点??云彩?
太阳????天空??????
?大地????
?春 夏? 秋?????冬?
奇妙?
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作品。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文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有趣,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世界的热爱之情。围绕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序地开展我的教学,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导入课题,我让学生观看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学生目睹了种子从生根、发芽、长大的过程后,充分感受到了植物生长过程的奇妙。接着我围绕“奇妙”二字顺势揭示课题,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我便让学生质疑课题,猜猜课文会写哪些有趣的事物,再带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文中描写的事物的奇妙之处。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情绪饱满,学习氛围相当浓厚。?
2.利用拓展说话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去想象,去感受世界的奇妙。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云彩、春天”的奇妙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当太阳出来后天空开始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是什么颜色?此时的天空像什么?(2)云彩在天空中飘动,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这些小动物们在干嘛?
(3)你见过春天里哪些漂亮的花?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进行大量的拓展说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同时想象力更加丰富了。?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文中出现的每一种事物老师都要带着学生去读,去悟,说感受的话,整堂课会出现“满堂灌”的状态,而且学生也会觉得厌倦。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形状、色彩”的变化,再加以想象来感悟太、云彩等的奇妙,学生便无形中掌握了学习方法。接着我没有带着学生往下走,而是让他们将自己学到的方法延伸到体会文中其他事物上去,让学生自读自悟再交流,既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让老师轻松教学,做到收放自如。?
当然,正所谓“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上下来,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当学生发言后,我的评价语言显得苍白无力,特别单调,总是“不错,很好,你真棒……”等,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多向优秀青年教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一步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