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五课 图画文章 湘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五课 图画文章 湘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3-22 11:5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 目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授课人
何韧
时间
课 题
图画文章 第三课时(古诗配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提升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
3、通过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4、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教学重点
学习根据一首古诗,用绘画表现出古诗的内容及意境,注重培养学生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构图的安排;以兴趣引导学生对绘画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聊聊古诗。我知道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 那么请问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古诗,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同学们学过这么多首古诗,那老师还要考一考大家,我这里有一些图片,看你们能不能通过这些图片猜出古诗 ?
1、出示课件, 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图片。
? 2、通过看图片猜古诗名 , 指名学生回答(猜一猜)
3、 总结:我国古代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作为炎黄子孙,不仅要能吟诵诗歌,还要能用画笔为诗配画,以表现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同时感受诗、画的意境。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给古诗配画。(板书课题 图画文
章—古诗配画)
引情激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
课件出示古诗《寻隐者不遇》
1、齐声朗诵《寻隐者不遇》,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我来到山中……”开头,说几句话,描写诗中意境。(说一说)
2、出示课件《寻隐者不遇》动漫。(观一观)
师:同学们欣赏了课件中的美丽风光,比较一下和自己想象的情景有何不同??
? 师:刚刚我们去山中游玩了一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山中所见画出来,你将会呈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3、出示范画《寻隐者不遇》
学生欣赏画作 , 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看这幅画和自己心里想的画面有何不同?
师:我们到底该怎么给古诗配画呢?
(二)深入探究
《寻隐者不遇》画法分析(想一想)
画作中画了那些事物?(学生回答)
能从诗句中找出这些事物吗?
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并回答
老师板书关键词(松、童子、山、云)
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画面,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给古诗配画的重点就是要把诗中的关键事物描绘出来。
(三)画法指导
以古诗《咏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这首诗配上富有诗意的图画。
教师示范并讲解绘画方法:
(1)找出诗中关键词。(曲项、白毛、红掌、清波)
(2)确定构图。(铅笔线条?画出关键事物)。
(3)添加辅助事物,渲染气氛,完善画面。
(4)着色 。
(5)选择画面合适的位置写上古诗。
(四)学生范画欣赏(赏一赏)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表现上比较接近,便于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画作,一边在心中默念古诗。
三、学生作业:(试一试)
作业要求:
1、选古诗: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2、构思:在理解领会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找关键词,进行构思。
3、构图: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并且在画面中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4、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着色(彩色铅笔、彩笔、油画棒、国画颜料等)。
四、作业展示评价:(比一比)
展示并讲评构图有新意及画面安排得当的学生作业,启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更好地提升自己为古诗配画的能力。
对优秀作业加以表扬并给予奖励。
五、教师总结: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诗也总是充满了画意。给古诗配上画,发挥了两者的长处,相得益彰。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感想)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多背背古诗,多为古诗配配画,多交流交流,看谁会背的古诗多,看看谁为古诗配的画好。
板书设计
图画文章——古诗配画
关键词
松、童子、山、云
曲项、白毛、红掌、青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