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2006—2007第一学期第一课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信息的例子:
1、课程表
2、天气预报
3、世界杯赛况
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客观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
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
知识内容。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的特性:
1)真伪性
2)针对性
3)完整性
4)时效性
5)可传递性和可再生性
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的行动计划”,这个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连接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能提供电话、数据、图象等综合业务的交互式宽带网络。如将以光纤为主的传输通信网络比作“路”的话,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各种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比作“车”,各种各样的信息就可以比作“货”了。“路”越宽、跑的“车”就越多,“车”越大,拉的“货”就越多。人则是运用先进技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关键。
信息技术与高速公路
第一次 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 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第五次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信息技术:在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存储和发布过程
中涉及的技术就称为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四大类:
传感技术 通信技术 智能技术 控制技术
信息处理分为五个环节
采集、传递、加工、存储和发布
信息技术的应用:
军事方面 工业方面 农业方面 科研方面
三、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的起源:
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大约在1940—1942年间,在研制导弹的过程中,急需要有一种能迅速计算的工具,以便对导弹的飞行进行控制。在它偏离人所预测的轨道时,把它拉回到轨道上来。这样就产生了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用二进位制计算的。它的出现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发明之一。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冯·诺埃门的数学家。
年代:1946
国家:美国
名称:ENIAC
特点:1、体积庞大 90立方米 重30吨 占地170平方米
2、耗电量大 140度/时
3、价格昂贵
4、运算速度慢
世界第一台真正计算机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
1958年,比美国落后12年。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和设备
软件虽然不能用肉眼看见,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
外围设备
主机
键盘
鼠标
扫描仪
显示器
打印机
主板
中央处理器
内存
显卡声卡
硬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计算机硬件
外围设备
主机
键盘
鼠标
扫描仪
显示器
打印机
主板
中央处理器
内存
显卡声卡
硬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计算机硬件
外围设备
主机
键盘
鼠标
扫描仪
显示器
打印机
主板
中央处理器
内存
显卡声卡
硬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CPU
计算机硬件
外围设备
主机
键盘
鼠标
扫描仪
显示器
打印机
主板
中央处理器
内存
显卡 声卡
硬盘驱动器
光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ROM
RAM
冯.诺伊曼把计算机的硬件按逻辑结构分为五部分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运算器 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四 注意信息安全
1、计算机犯罪
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为对象而实施的
犯罪行为成为计算机犯罪。
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能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修改计算机数据、
影响计算机正常使用、能够自我复制的一段计算机指令或
程序代码。
它是一个小程序
它使机器不正常的运行
它会在特殊的条件发作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计算机病毒最早是出现在美国一位科普作家的笔下。1977年 美国的一位科普作家写了一本科幻小说《PI的青春期》,他在书中 虚构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自我传播的计算机程序,并且给它起了 一个奇怪的名字——计算机病毒。并幻想这个病毒游荡在电脑里,对许多计算机进行了严重的破坏。他可能作梦也没有想到过,不到十年,他的幻想就变成了严酷的现实。1983年,美国的一个名叫旨雷德科恩的博士研究生,作了一篇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博士论文,论文的研究内容是:电脑程序能否自我繁殖和进入其它程序。其本意是想检验一个电脑程序能不能改变、影响另一个程序。检验结果证明,这是可行的,-一个程序只要编得巧妙完全可以破坏、改变另一个程序。于是,这位研究生顺利通过了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但是,这位博士论文的通过,无意间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放出了一个真正的恶魔,从此,计算机世界就永无宁日了。
4、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5、规范信息行为
尊重软件版权,不使用盗版软件
使用因特网要有防范意识
杜绝违法行为
3、病毒特征:
传染性 破坏性 潜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