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唱歌曲<<摇篮曲 >>
一、教学目标1.学习摇篮曲的音乐体裁 。 2.通过学习摇篮曲懂得母爱的无私,伟大,学会感恩,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附点音符、装饰音的唱法;??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教学过程??三`组织教学??听《歌唱祖国》做课前准备,进入音乐课状态?,可以边唱边拍手或者做律动踏步。??四、?导入新课??师:(导语)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象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啊,星星象小灯一闪一闪,听还有什么声音???播放蟋蟀的叫声、青蛙的叫声。突然之间发出了婴儿的哭声,然后是母亲哄宝宝睡觉的声音。??师:听到刚才的声音,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那你知道这位妈妈在唱什么歌吗???介绍摇篮曲(出示幻灯片)??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谈话导入??我们的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我们。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妈唱上一首《摇篮曲》,让她睡一个好觉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唱一唱,舒伯特的《摇篮曲》。??五、?新课教学??舒伯特的介绍:(在出示介绍的同时用《摇篮曲》的伴奏进行配乐)??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师问:这首歌曲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讨论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的特点等)??把躺在妈妈怀里、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跟着音乐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跟琴心中哼唱歌谱。??跟琴轻唱歌谱。??指导难点:1)附点音符采用小老师教一教。2)倚音,问“倚音应该怎样来演唱?”采用教师示范听唱法。??完整的练习歌谱。??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第一段,学生朗诵第二段。??聆听歌曲录音,轻声配唱歌词。???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教师在演唱第一段时,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段时,做摇宝宝的动作。(作为提示)??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声音要轻柔、甜美。??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六、?课堂拓展??导入:刚才我们唱外国的《摇篮曲》,其实《摇篮曲》我们中国也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旋律舒展、大方;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曲调极富中国民族特色。)??七、小结??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教学反思:?在学歌曲《摇篮曲》时,目标要求学生能把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表达出来。我的这节课便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先将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灌输给学生,然后再听赏感受歌曲。这个环节做的并不恰当。反思后,得出,应该先感性认识,听赏入手,激发歌唱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课中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而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恰恰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听歌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喜欢的,特别是流行歌曲,不管是一年级的,还是六年级的同学都非常喜欢。那么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我们课内的歌曲感兴趣,喜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