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语录
新中国必须实行新外交!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国
美
苏联
资本主义
社会
主义
对立
目的: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众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 “一边倒”是维护“独立自主”的手段、策略。
材料一: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 ——《当代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问题:苏联对待新中国态度如何?该条约的签订有何重大意义?
结盟政策
1 苏联 1949.10.3. 10 印度 1950.4.1.
2 保加利亚 1949.10.4. 11 印度尼西亚 1950.4.13.
3 罗马尼亚 1949.10.5. 12 瑞典 1950.5.9.
4 匈牙利 1949.10.6. 13 丹麦 1950.5.11.
5 朝鲜 1949.10.6. 14 缅甸 1950.6.8.
6 波兰 1949.10.7. 15 瑞士 1950.9.14.
7 蒙古 1949.10.16. 16 列支敦士登 1950.9.14.
8 阿尔巴尼亚 1949.11.23. 17 芬兰
9 越南 1950.1.18. 1950.10.28.
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内容: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问题三:观看视频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的?与“一边倒”政策相比,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最初目的:
为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之一——日内瓦会议
一场尴尬的偶遇
在(日内瓦会议)一间接待室里,杜勒斯(美国国务卿)与周恩来不期而遇,周恩来主动伸出了手。在众目睽睽之下,杜勒斯却故意摇摇头,双手交叉放到身后,扭身大步走出了房间。 ——《周恩来六上〈时代周刊〉》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参加1954年4月至7月举行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大国参加。周恩来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关于恢复朝鲜国家统一的方案。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会议的第二阶段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当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发展,终于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问题四:日内瓦会议有哪两大议题?周恩来又是如何推动会议进程的?此次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
日内瓦会议(1954年)
1954年5月27日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建议》
1、交战双方的一切武装力量在印度支那全境同时实现完全停火;
3、停火期间停止从境外进入各种新的部队和军事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药;
6、互相释放战俘和被拘的平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
一场激烈的交锋
问题五:如果你是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面对其它国家有意或无意的挑战,你会怎么做?如果单纯地与他们争辩反驳,那会议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材料四:
大会第一天,伊拉克外交大臣贾马利就直截了当地攻击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意图挑起争论。整个会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
……
两天的公开发言结束之后,万隆会议进入秘密会议阶段。这个阶段,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充当了第二次进攻的号手,当时锡兰的反共立场非常极端和强硬。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论争眼看就要剑拔弩张。 ——《万隆会议的危机》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任务;共同的愿望。
问题六:根据视频和教材P111“历史纵横”,指出“同”和“异”的具体内容?何为“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团结、友谊、合作……
参加日内瓦会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万隆会议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小结
问题七:从建国初期的外交来看,我国始终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方针?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能够看到哪一灵活的策略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得出制定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小结
1、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坚持的基本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具体的政策策略会有相应的调整,如建国初期的“一边倒”等以及新时期的不结盟外交。但基本的外交方针一直没变。
2、外交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内外形势等因素,但是根本上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知识拓展
中国梦必将实现
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
例1: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B
例2:《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尼赫鲁
吴努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出问题: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国际环境、中国社会性质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