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3 09: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学海导航问题,提出新奇问题。
本课值得同学们深思的理伦问题:
美术艺术与思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现象是多因素的结果
美术艺术家是通过他们的美术作品,,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反映社会背景、现实,赞扬什么,抨击什么。画什么像什么或者不像什么来达到最高思想艺术境界。
毕加索作品
镜子前的少女
毕加索自画像
莫奈作品
日出.印象
师生互动:一、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背景、特点、代表作赏析:
1、背景:
A: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社会动荡
B: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2、特点:
A强调理性(人的思考,判断)崇尚英雄
B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创作题材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
安格尔的《泉》
《泉》
马拉之死仔细观察特征
马拉: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而染上了严重的湿疹。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法国大卫油画《马拉之死》即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马拉之死》更以严谨的写实手法表现刚刚发生的悲剧,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通过刚劲的用笔溢于画面,
拿破仑加冕式,符合新古典美术的特征吗(重大题材,英雄主义)
《拿破仑加冕式》堪称巨作,画家用了两年时间(1805~1807年)才完成这幅画为了达到逼真,大卫把画中许多人请去作过模特儿,对于满是刺绣和金饰的服装,画家也作了一丝不苟的描绘。骄横一世的拿破仑,毕恭毕敬的约瑟芬,遭到胁迫而无可奈何的教皇,以及如此宏大场面中的每个角色,都鲜明生动,决无雷同
师生互动:二、浪漫主义美术赏析
1、背景:19世纪30年代后
A 拿破仑统治结束以后,人们对启蒙运
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
B 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2、特点:
A注重感情和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
B强调色彩和奔放的作用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德洛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背景:19世纪中期,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和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⒈现实主义美术背景、特点、成就
特点:
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批判
师生互动三:现实主义美术和印象派 赏析
成就:米勒《拾穗者》《播种者》
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
法国米勒的《拾穗者》:反映的是农民生活和情感
法国米勒《拾穗者》中,所画的三个农村妇女,身穿粗布衣服和沉重的木鞋,费力地弯着腰捡拾收割后遗漏的麦穗。这使人自然联想到劳动果实不能归劳动者所有这样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所以在此画第一次展出时,立刻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费加罗报》惊呼:“在这三个突出于阴沉天空之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现俄国现实,对劳动人民悲惨处境深切同情。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渴望。
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所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国社会现实的产物,画家描绘的纤夫们既是生活于苦难社会底层的人,更是有毅力的强者。画家通过构图,利用沙滩与河湾的转折,把11个纤夫塑造成一组雕刻群像。在宏伟深远的画面中,不仅揭示了现实的矛盾,也肯定了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力量。
2、早期印象派
背景:19世纪60年代
社会经济发展,光学领域出现新成就,“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 ”
特点:
A探讨如何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B画面明亮灿烂
代表人物及作品: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1872年,莫奈创作了闻名于世的 《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此画于1874年4月15日第一届“独立派”画展中展出,《喧噪》杂志记者勒鲁瓦以这幅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感受赏析其特征?
3、后期印象派
⑴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要揭示主观世界
⑵代表:
荷兰:梵高 《向日葵》
法:塞尚、
⑶特点:强调光和色、微妙变化
(强烈主张抒发个性,并吸收了东方艺术的一些特点,形式夸张)
《十四朵向日葵》
《向日葵》系列画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当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凡·高
凡·高?(1853—1890),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而当他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的时候,则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在阿尔,凡·高想要组织一个画家社团。此后,凡·高的疯病(有人称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
师生互动四:赏析现代主义美术
特征:
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代表人物及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 《格尔尼卡》
背景:20世纪
⑴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巨大精神创伤
⑵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使人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形式
⑶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格尔尼卡》(普拉多博物馆藏)
布面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1937 年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
探究尝试: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现象是多因素的结果”
美术艺术家是通过他们的美术作品,,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反映社会背景、现实,赞扬什么,抨击什么。画什么像什么或者不像什么来达到最高思想艺术境界。

请问主要美术学派各自蕴含的思想是什么?
(小组抢答)
(英雄主义思想;资产阶级自由乐观主义思想;现实主义思想;反传统,反理性,自我表现的思想;)
作业
美术流派 兴起时间 代表作品 特点 趋势
新古典主义 18C末到19C初 理性 客观再现
浪漫主义 19C中期 感性
现实主义 追求真实
印象派 瞬间印象
后印象派 个性抒发 主观表现
现代主义 自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