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5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5)韩愈在《晚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说明引起自己思乡之情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7)《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目。(12分)
可是,他是低声下气的维持事情,舍着脸为是买上车,而结果还是三天半的事儿,跟那些串惯宅门的老油子一个样,他觉着伤心。他几乎觉得没脸再进人和厂,而给大家当笑话说:“瞧瞧,骆驼祥子敢情也是三天半就吹呀,哼!”
……
大概有十一点多了,祥子看见了人和厂那盏极明而怪孤单的灯。柜房和东间没有灯光,西间可是还亮着。他知道虎姑娘还没睡。他想轻手蹑脚的进去,别教虎姑娘看见;正因为她平日很看得起他,所以不愿头一个就被她看见他的失败。
他刚把车拉到她的窗下,虎妞由车门里出来了:“哟,祥子?怎——”她刚要往下问,一看祥子垂头丧气的样子,车上拉着铺盖卷,把话咽了回去。
(1)“他的失败”是指 ,在这之后,祥子拉包月的东家是 。(2分)
(2)“低声下气”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2分)
(4)请结合语段回答。(6分)
①“虎姑娘”和虎妞的称谓有何不同?
②根据语段分析一下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七年级(3)班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办会针对于“父母经常沟通”“节日的向父母表示祝福”“主动帮父母做事”问卷调查的统计表。请你从中整理出两条信息。
调查对象 与父母经常沟通 节日里向父母表示祝福 主动帮父母做事
初中男生 15% 67% 11%
初中女生 18% 85% 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初中生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长辈呢?为了给大家以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班委会写一封倡议书,请你帮助修改。
亲爱的同学们:
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文化,打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现就这活动发出以下倡议:
一、尊敬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
二、学会与长辈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付出。
三、尽自己所能,不给长辈添麻烦,给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集结各方面的力量,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2019年5月15日
倡议人:班委会
①划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②文中有一处格式错误。应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位置对调。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对“孝”有了深刻的理解。有的同学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的理解写了下来。下面是小李同学写的一句话,请你仿照它再写一句。
小李:孝顺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顺春去秋来的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五】送学(19分)
●李金海
①张图是西北地区某部队边防军的一名大校。这天,他接到了女儿小臻打来的电话,说她考取了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张图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好!爸爸这就去请个假,亲自送你上大学。”小臻听了很高兴:“爸爸要送我,那实在是太好了!”
②于是,张图向上级说明了情况,上级准假了,而且假期很充裕。可正当张图准备出发回家时,上面突然下命令,说部队要进行整编,所有人员取消休假。对于这突然的变化,张图心里不太受用,觉得愧对女儿小臻。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没办法的事。
③晚上,张图给女儿打电话说明了情况,他愧疚地说:“你妈晕车,要是我不送你,那你只能一个人去了。可是爸爸实在请不出假……”小臻 【甲】 :“放心啦爸爸,您安心工作,我一个人能行!”
④可张图还是不放心,他们家在西南面,小臻坐火车去北方上学,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都和到张图部队驻地的距离差不多了。一个女孩子,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张图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小臻!爸爸想好了,用电话送你!”小臻 【乙】 ,说:“用电话?爸,您这是赶时髦吗?行吧行吧,我就勉为其难陪您聊个一整天!”
④小臻启程那天是礼拜六,她决定提前两天去学校,早点置办必要的物品,适应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打从她上车起,张图就跟女儿唠嗑上了。
⑤平日里,张图是个话不多的人,可这会儿,他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但因为还要忙部队里的事,张图只能隔一段时间,掏出手机给小臻打电话,唠唠叨叨说上几句,等女儿催他去工作,再心满意足地挂掉。
⑥直到傍晚,张图终于忙完了,他又拨通了小臻的电话:“到哪了?爸爸有空陪你了,可以一直聊下去!”小臻 【丙】 ,说:“我看看哦……火车刚到A站,停了一会儿。”
⑦张图愣了一下,想了想说:“哦,那里啊,是个好地方!爸爸去那儿执行过任务。以前爸爸是侦察兵嘛!”之后小臻每到一站,张图就会给女儿讲解一番当地的历史和人物。小臻认真听着,还不时与爸爸争论上几句。
⑧夜深了,小臻笑道:“爸,我有些累了,该休息了。明天凌晨我就要到站啦!您也早点睡!”于是,张图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也躺下休息了。
⑨第二天清晨,小臻到站了,不过不是学校所在的北方大站,而是张图部队所在的小镇。她提前两天出门,就是想来这儿,给爸爸一个惊喜。
⑩小臻随着人流走出火车站,一抬头,却吃惊地发现父亲就在眼前。她 【丁】 ,大声叫道:“爸爸!您怎么会知道我要来这儿的?”
?张图笑着说:“从家里出来去北方读大学,有一段路线是和到我这儿重合的。之前你说你到了A站,还停了一会儿,可是爸爸早在你说考上大学的时候就查过了,你坐去上学的那班火车刚刚改成大站车,根本不会停A站,反倒是到我们这儿的车会停。家里的列车时刻表肯定很久没更新了,爸爸稍稍想了想,就知道宝贝女儿要去哪里了!说了爸爸以前是侦察兵嘛,厉害着呢!真是难为你了,和爸爸说了那么久的电话,还要想着法子骗我,累不累啊?”
?小臻笑着抱住爸爸,说:“不累不累!怪我,列车时刻表没更新,露馅儿啦!”
( 2019年2期《故事会》)
4.本文故事一波三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图为什么要电话“送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愣了一下 ②哈哈大笑 ③惊讶极了 ④笑了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7.文章以为 线索,围绕中心事件 展开故事情节。
8.你是怎样看待张图父女俩的行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老家”挂上墙
●徐立新
①母亲70多岁了,我不放心她独自留在乡下的农村老家,于是便将她接进城里跟我住。
②母亲这一来便再难回去了,她一向晕车,呕吐得特别厉害,用她自己的话说:“坐一次车,等于大病一场!”对坐车充满了极度恐惧的母亲,不肯再来回折腾受罪,便将我家视为她生命最后的归宿点。
③可是,这个归宿点到底不如老家。刚开始,母亲帮我带孩子,每天都乐呵呵的。可后来孩子上学了,无需她照顾,母亲便一下变得无所事事了,整日愁眉不展。
④一次,我问母亲:“您想老家吗?”母亲迟疑了会,说:“不想。”可我分明感觉到她言不由衷。
⑤晚上,我跟妻子说起此事。妻说,肯定想,那可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她所有的青春记忆,亲戚朋友都在那里呀。“你难道忘了以前妈常说的一句话:‘城里再好的金窝、银窝,都不如我的老家穷窝’!”
⑥我觉得妻子说得对,并开始设法让母亲能经常见到她的“穷窝”,以缓解她的思乡之情。
⑦我把以前回乡下时拍的老家照片,从电脑里调了出来,精选十多张,然后洗出来。我还特意将老家的堂屋、厨房以及母亲的卧室照片放大,扩洗,并用相框框起来,然后挂到我家的墙上。
⑧墙上的老家,似乎有一股勇气的力量,它说不清道不明,却让母亲感到高兴和安心,她眉头开始舒展了。当我再问她是否想家时,母亲笑着抬头,用手指着墙道:“有啥想头?它不就在这嘛!”
⑨我又想,仅仅是照片,还是无法冲淡母亲的思乡之情,因为那毕竟是静态的,我要给她再弄些老家的动态消息。
⑩我在老家宗亲微信群里呼吁,让宗亲们在群里时不时地发些随手拍的老家照片,我则发微信红包予以奖励。春天,拍发些田野里的小麦;夏天拍发郁郁葱葱的稻田;秋天拍发些满枝的果实,冬天拍发白雪皑皑的山头……凡是母亲熟悉的村容村貌,田间地头,同乡族人,全都要,之后我再将它们一一展示给母亲看(母亲不会用智能手机)。
?村里镇上的大事小情,也要宗亲们通告给我,谁家承包了鱼塘,谁家孩子订了亲,火热的美好乡村建设,旱厕的集中改造……而且件件要他们用微信语音发送,这样我便能直接播放给母亲听。老家原汁原味的乡音土话,总能让母亲听得特别开心。获悉宗亲微信群里的动态,一下子成了母亲每天最期待的事。
?母亲还常念叨老家出产的食物好吃,我知道那是她在怀旧。于是,便让宗亲们将自家产的红薯,大豆,时令蔬菜等土特产,快递到我这,我付钱购买。吃到这些土特产的母亲,又一次乐开了花。
?再后来,我又开车回老家,将陪伴母亲大半辈子的木头澡盆、洗脸架、腌菜坛等老物件,都运了过来。这些老物件,虽然母亲也很少用了,但却能让她有种莫名的安全感,也让她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都说只有游子才会想家,殊不知,晚年背井离乡,投奔儿女的老母亲们,同样也会想家,只是她们将这份想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怕说出来让儿女为难。为了孩子们能安心地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她们宁愿说自己没有乡愁。
?而作为儿女,我所做的也仅仅是帮母亲缓解一下思乡之情,让她觉得自己其实并未真正离开老家。
(2019年1月17日《新安晚报》)
9.当“我”问母亲是否想家时,母亲为什么言不由衷?
10.“我”采取了哪些方法来缓解母亲的思乡之情?
11.本文写“我”帮母亲缓解思乡之情,母亲因此由 变得 ,从而表达了 这一主题。
12.第⑨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第?段有何作用?
13.读了本文,你觉得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对待父母?
【三】卖油翁(15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1)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_______
(3)睨之 _________________ (4)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
(5)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遣之”说明了什么?(3分)
17.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战斗;学习中困难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战斗;人生中坎坷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战斗……
请以“我和 的一场战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100
200
100
200
100
参考答案
1.(1)此夜曲中闻折柳(2)故园东望路漫漫(3)惟解漫天作雪飞(4)明月来相照
(5)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6)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7)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2.(1)在苛刻的杨宅只拉了三天半的车 曹先生
(2)形容说话时态度卑微恭顺的样子。
(3)心理
(4)①“虎姑娘”是祥子心中对虎妞的称呼,反映了二人地位的差异,透露出祥子对虎妞的敬畏和尊重。“虎妞”只是小说的叙述性称呼,不带有上述情感色彩。
②通过祥子在杨宅拉车失败,不愿大家看见他的落魄心理描绘,反映出祥子是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
3.(1)示例:①初中阶段与父母主动交流和帮父母做事的学生很少,其中男生比女生少;②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喜欢在节日里向父母表示祝福。
(2)①打造 营造 ②日期 倡议人
(3)示例:孝是舍身处地的理解,孝是直接行动的付出。
二、阅读(55分)
【一】送学
4.张图请假送女儿上学未成,就用电话来送小臻上学,结果小臻顺道到了爸爸的部队所在的小镇,本想给爸爸个惊喜,谁知爸爸却已在火车站来迎接小臻。
5.小臻的妈妈晕车,不能送小臻上学;张图部队要进行整编,所有人员取消休假;女儿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张图担心女儿。
6.B(根据语境来判断)
7.时间 送学
8.一方面表现出他们互相关心的父女之情,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是很有生活情调的人。
【六】把“老家”挂上墙
9.怕说出来让儿女为难;为了孩子们能安心地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她们宁愿说自己没有乡愁。
10.①把老家的照片挂在墙上;②让宗亲们在微信群里发老家照片,我展示给母亲看;③让宗亲们用微信语音发送村里镇上的大事小情,播放给母亲听;④购买家乡的土特产给母亲吃;⑤将一些老物件拉来陪伴母亲。
11.愁眉不展 特别开心 儿女如何尽孝(或如何关心父母)
12.承上启下 总括全文,点明主旨
13.示例:经常关心父母,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尽力让父母的日子过得快乐舒心。
(三)
14.(1)夸耀。(2)放下(3)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4)只(5)慢慢地
15.(1)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陈尧咨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16.通过卖油翁对酌油技艺的展示,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7.详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表现卖油翁技艺的高超,突出他的以理服人,同时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18.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