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旧闻播报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为了纪念19世纪一位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的沙皇,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一座塑像。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莫斯科市长
“他不仅使俄罗斯摆脱了农奴制的桎梏,同时在国内也十分重视教育兴国,创立了许多大学。”
——东正教大牧首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
专题七
“前一天”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那一天”
自上而下的改革
改革的背景
改革的内容
“后一天”
俄国近代化的漫漫进程
改革的影响
19世纪初期俄国疆界图
俄军木制帆船
英法铁甲战舰
实质: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农奴制之间的较量
战败反思暨解决农奴制问题恳谈会
探源俄国落后
能说出与下列图片相关的人物信息吗?
从两幅图的比较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俄国 71 26 1606
英国 323 385 14603
法国 150? 108 9160
德国 175 40.2 10065
新兴资产阶级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农奴制如何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自由劳动力:
2)市场:
3)原料:
4)资金:
5)技术:
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劳动力
农奴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
工业落后,国际竞争力差,国际市场也狭小。
农业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
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农奴小组代表发言:
年份
次数
1801-1860年农民、农奴骚动
讨论:上述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认识: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革命民主主义者代表发言:
寻求解救之道 ?
农奴主小组:沙皇、贵族
警察局长的报告: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 强迫的农奴劳动,无论是工业方面还是农业方面,经济上的不利情形已经是很清楚了。如不废止农奴制,国内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 ”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
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目的何在?
缓和矛盾, 挽救危机,巩固沙皇统治。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农奴向沙皇欢呼
“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
课标二、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获得公民权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
仅是法律上的自由,仍受限制。
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为资义发展提供了必要资本和市场
需高价赎买,数量少 、贫瘠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
村社制度,强化对农民管理。
农民仍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地主。
▲笔记整理
措施 内容 进步 局限
政治
经济
组织
政府给农民的解放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要求从地主的土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农民为得到解放而付出的代价:
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
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思考:
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材料1: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2:(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三、评价
◆性 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实质: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合法”的野蛮的掠夺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进步性:(四发展)
◆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②掠夺性:支付高额赎金;
农民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
重新再受盘剥。
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 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问题一
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
(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
问题二
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问题三
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德国统一
1871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中国1、---------
2、----------
概念解读——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宗法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制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启动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整体内容归纳: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自主阅读思考:阅读教材第二目,并完成下表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地主、富农、资产阶级进入自治机构。
有财产限制;
权力上有限制,实权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员手中。
废除了等级审判制度,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
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促进军队的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推动教育近代化
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笔记整理
领域 措 施 评 价
政治
司法
军事
教育
进步意义
局限 改革后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端恶劣的痛苦和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激化了阶级矛盾。但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结合俄国近代化改革的成败经验,你对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何建议?
提示:
从背景看,
从目的看,
从过程看,
从结果看,
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成功的改革必须是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