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单元检测AB卷
选修3-3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A卷基础篇(原卷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8小题,共24分)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B.物体运动速率越大,分子总动能越大,因而物体温度也越高
C.一个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大,该分子的温度越高
D.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平均动能的量度
2.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关于温度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不同的物质如果温度相同,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相同
B.物体的内能变化时,它的温度一定改变
C.同种物质,温度高的内能肯定比温度低的内能大
D.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
4.用筷子蘸水后滴一滴水,体积约为0.1 cm3,这一滴水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水的摩尔体积为Vmol=18 cm3/mol)( )
A.6×1023个 B.3×1021个
C.6×1019个 D.3×1017个
5.(2019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检测)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或者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两个邻近分子间不可能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C.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温度
D.温度是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则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7.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分子质量为m。若1 mol该气体的体积为Vm,密度为ρ,则该气体单位体积分子数不可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A. B.
C. D.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6小题,选不全得3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共30分)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里放几粒食盐,盐粒沉在水下面,逐渐溶解,过一段时间,上面的水也变咸了,是由于食盐分子做布朗运动形成的
B.把一块铅和一块金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结果金和铅连在一起,并互相渗入,这是由于两种金属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D.压缩气体比压缩固体和液体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液体和固体分子间距离
10.在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 ℃等于278 K
B.升高5 ℃就是升高到278 K
C.降低5 ℃就是降低5 K
D.降低5 ℃就是降低到268 K
11.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铝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铝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kg铝所含原子数为ρNA
B.1 m3铝所含原子数为
C.1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kg
D.1个铝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m3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1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则可以计算出
A.固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B.液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C.气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D.气体分子的质量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14.(2019·新疆建设兵团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分子甲固定在O点,分子乙从无限远处向甲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大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乙的势能最小
D.当r等于r1时,分子乙的动能最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
15.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 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0.6 mL,用滴管向量筒内滴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1 mL。若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
(1)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30 mm,则油酸薄膜的面积为________ m2;
(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m3;
(3)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
(4)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误多计了10滴
四、计算题(共3个小题,共34分。)
16.(10分) 我国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深埋于海底和陆地永久冻土层中,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已知1 m3可燃冰可释放164 m3的天然气(标准状况下),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10-2 m3,阿伏加德罗常数取NA=6.02×1023 mol-1。则1 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7. (12分)很多轿车中设有安全气囊以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爆炸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2)充入气囊。若氮气充入后安全气囊的容积V=56 L,囊中氮气密度ρ=2.5 kg/m3,已知氮气摩尔质量M=0.028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1023 mol-1。试估算:
(1)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N;
(2)囊中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18.(12分)目前,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瓶装纯净水已经占领柜台。再严重下去,瓶装纯净空气也会上市。设瓶子的容积为500 mL,空气的摩尔质量M=29×10-3 kg/mol。按标准状况计算,空气的摩尔体积Vm=22.4 L/mol,NA=6.0×1023 mol-1,试估算:
(1)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是多少?
(2)一瓶纯净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3)一瓶中约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单元检测AB卷
选修3-3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A卷基础篇(解析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8小题,共24分)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B.物体运动速率越大,分子总动能越大,因而物体温度也越高
C.一个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大,该分子的温度越高
D.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平均动能的量度
【答案】D
【解析】选D.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而不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变大,故A错误;物体宏观运动速率对应的是机械能(动能),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无关,与物体的温度毫无关系,B错误;温度是对大量分子集体(物体)而言的,是统计、平均概念,对单个分子无意义,C错误.故只有D正确.
2.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 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从r=r0开始随着分子之间的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而分子势能一直增大,故AB错误;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分子之间距离的减小,分子力增大,分子势能也增大,反之,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及分子势能均减小;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
3.关于温度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不同的物质如果温度相同,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也相同
B.物体的内能变化时,它的温度一定改变
C.同种物质,温度高的内能肯定比温度低的内能大
D.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
【解析】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相同,则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A正确;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宏观上与物质的量、物体的温度及体积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改变,B、C、D错误。
【答案】 A
4.用筷子蘸水后滴一滴水,体积约为0.1 cm3,这一滴水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最接近以下哪一个值(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水的摩尔体积为Vmol=18 cm3/mol)( )
A.6×1023个 B.3×1021个
C.6×1019个 D.3×1017个
【解析】N==个≈3×1021个.
【答案】B
5.(2019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检测)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或者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两个邻近分子间不可能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C.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温度
D.温度是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
【答案】C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了液体或者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错误;根据分子动理论表述,分子间同时存在着斥力和引力,B错误;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共同的热学特征就是温度,所以达到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具有相同的温度,C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不是平均速率的标志,D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B.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则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B
【解析】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距离增大时,分子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故A错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微粒的运动,是由于其周围液体分子的碰撞形成的,故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但并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只能求出水的摩尔体积,求不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故D错误。故选B。
7.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分子质量为m。若1 mol该气体的体积为Vm,密度为ρ,则该气体单位体积分子数不可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A. B.
C. D.
【解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除以气体的摩尔体积,就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A选项正确;用摩尔质量M除以一个分子的质量m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化简后和A选项相同,B选项正确;,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答案】D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答案】 B
【解析】 分子间作用力f的特点是:rr0时f为引力;分子势能Ep的特点是r=r0时Ep最小,因此只有B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6小题,选不全得3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共30分)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水里放几粒食盐,盐粒沉在水下面,逐渐溶解,过一段时间,上面的水也变咸了,是由于食盐分子做布朗运动形成的
B.把一块铅和一块金表面磨光后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四、五年,结果金和铅连在一起,并互相渗入,这是由于两种金属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D.压缩气体比压缩固体和液体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液体和固体分子间距离
【答案】CD
【解析】 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B错误。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C正确。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液体、固体大得多,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所以压缩气体时较容易,固体和液体则不然,故D正确。
10.在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换算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 ℃等于278 K
B.升高5 ℃就是升高到278 K
C.降低5 ℃就是降低5 K
D.降低5 ℃就是降低到268 K
【答案】AC
【解析】选AC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是T=t+273 K,可见ΔT=Δt,所以升高5 ℃就是升高5 K,降低5 ℃就是降低5 K,B、D错误,A、C正确。
11.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铝的摩尔质量为M(kg/mol),铝的密度为ρ(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kg铝所含原子数为ρNA
B.1 m3铝所含原子数为
C.1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kg
D.1个铝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m3
【答案】BCD
【解析】选BCD 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C对;铝的摩尔体积为V=,所以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为V0==,D对;因1个铝原子占有的体积是,所以1 m3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B对;又因一个铝原子的质量m=,所以1 kg 铝所含原子的数目n′==,A错。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答案】AB
【解析】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扩散现象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减小,分子间斥力减小,故C错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体积变大,由理想气体方程可知,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AB.
1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则可以计算出
A.固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B.液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C.气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D.气体分子的质量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解析】 分子质量M0=,固体、液体分子大小V0=,但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摩尔体积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单个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但不等于单个分子体积,由此可求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A、B、D正确,C错误。
【答案】 ABD
14.(2019·新疆建设兵团华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分子甲固定在O点,分子乙从无限远处向甲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大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乙的势能最小
D.当r等于r1时,分子乙的动能最大
【答案】AD
【解析】由图象可知:当r大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A正确;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B错误;当r=r1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动能最大,故C错误,D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
15.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 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酸0.6 mL,用滴管向量筒内滴50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1 mL。若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
(1)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30 mm,则油酸薄膜的面积为________ m2;
(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m3;
(3)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
(4)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________。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 mL溶液的滴数误多计了10滴
【答案】 (1)7.7×10-2 (2)1.2×10-11 (3)1.6×10-10(4)AC
【解析】 (1)数出在油膜范围内的格数(面积大于半个方格的算一个,不足半个的舍去不算)为86个,油膜面积约为S=86×(3.0×10-2 m)2=7.7×10-2 m2。
(2)因5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 mL,且溶液含纯油酸的浓度为η=0.06%,故每滴油酸酒精溶液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0=η=×0.06%×10-6 m3=1.2×10-11 m3。
(3)把油酸薄膜的厚度视为油酸分子的直径,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m=1.6×10-10 m。
四、计算题(共3个小题,共34分。)
16.(10分) 我国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深埋于海底和陆地永久冻土层中,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已知1 m3可燃冰可释放164 m3的天然气(标准状况下),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10-2 m3,阿伏加德罗常数取NA=6.02×1023 mol-1。则1 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1 m3可燃冰可释放164 m3的天然气,
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10-2 m3,甲烷物质的量为:
n== mol,
则1 m3可燃冰所含甲烷分子数为:
N=nNA=×6.02×1023个≈4×1027个。
【答案】4×1027个
17. (12分)很多轿车中设有安全气囊以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爆炸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2)充入气囊。若氮气充入后安全气囊的容积V=56 L,囊中氮气密度ρ=2.5 kg/m3,已知氮气摩尔质量M=0.028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1023 mol-1。试估算:
(1)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N;
(2)囊中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1)设N2的物质的量为n,则n=,
氮气的分子总数N=NA,
代入数据得N=3×1024。
(2)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为V0=。
设分子间平均距离为a,
则有V0=a3,即a=。
代入数据得a≈3×10-9 m。
【答案】(1)3×1024个 (2)3×10-9 m
18.(12分)目前,环境污染已非常严重,瓶装纯净水已经占领柜台。再严重下去,瓶装纯净空气也会上市。设瓶子的容积为500 mL,空气的摩尔质量M=29×10-3 kg/mol。按标准状况计算,空气的摩尔体积Vm=22.4 L/mol,NA=6.0×1023 mol-1,试估算:
(1)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是多少?
(2)一瓶纯净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3)一瓶中约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答案】(1)4.8×10-26 kg (2)6.5×10-4 kg
(3)1.3×1022
【解析】(1)m== kg=4.8×10-26 kg。
(2)m空=ρV瓶== kg
=6.5×10-4 kg。
(3)分子数N=nNA=·NA
==1.3×1022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