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3案例分析-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与思考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3案例分析-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与思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22 22: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2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基础上,从物质的分类角度,进一步深化分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从反应的分类角度,又引入了离子反应。
二、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讨论,实验探究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和离子反应的实质。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能书写常见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过程,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识别强、弱电解质
难点:如何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五、课堂实录——教学过程
【引入】
初中我们学习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高中从有无化合价变化,将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今天从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方面来分类,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离子反应,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从分类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学科素养。
【先学检查,查知学情】
问题:说出以下物质①铜 ②稀盐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氨水 ⑤稀醋酸 ⑥硫酸钡固体
⑦蔗糖 ⑧二氧化碳 ⑨氯化氢
1. 能导电的是
2. 属于电解质的是
3.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学生:说出答案
教师:硫酸钡固体导电吗?
答案:不导电,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②-⑤这些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学生: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设计意图:查知学情,以学定教,先行组织者原则。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实验与探究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教师:相同条件的它们,导电能力一样吗?进行活动探究一。请同学们往前看,在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为了比较它们导电能力,我控制了一些定量:如浓度、温度、体积、电压、灯泡规格等。这些都相同,接通电源,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生: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溶液和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
教师:看来他们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为什么导电能力不同呢?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移动离子浓度不同。
教师: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上述溶液,为什么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同?
学生:电离程度不同。
教师:根据电离程度不同,我们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学生:说出强、弱电解质的定义。
教师:不难看出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
学生: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教师:我们怎样表达他们的电离过程呢?
学生:电离方程式
教师:书写氯化氢和醋酸的电离方程式,强调“连接符号”。举例说出1万个醋酸分子中有132个发生电离。不难看出弱电解质(例如:醋酸)在水溶液中绝大多数以分子形式存在。
【思维训练】
例1.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C.硫酸钡难溶于水为弱电解质,醋酸易溶于水为强电解质
D.在一般浓度下,强电解质的电离是不可逆的,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检测反馈】
教师投影: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Ba(OH)2 (2)HCl (3)Na2SO4
(4)H2SO4 (5)HClO (6)NH3·H2O
学生:做练习,实物投影仪。强调,“首先判断强弱电解质”“然后注意连接符号”。
设计意图:即讲即练,小组合作,及时讨论,及时评价,注重生成。
教师:将氢氧化钡和盐酸、硫酸钠、硫酸分别作用,能发生化学反应吗?什么反应类型?边说边演示实验边说实验现象,书写相应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刚刚解决完成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角度思考,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进一步激发解决新问题的欲望,衔接自然,一气呵成。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写到学案第二页相应位置上)。
学生展示、板书:
Ba(OH)2 + 2HCl = BaCl2 + 2H2O
Ba(OH)2 + Na2SO4 = BaSO4↓ + 2NaOH
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
教师:这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离子,他们之间的反应是否有离子参加呢?你怎么知道的呢?(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沉淀,离子浓度明显下降)但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我怎么知道哪些离子反应了?我能用什么方法来探究探究呢?
设计意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积极讨论,设计实验,探究离子反应本质。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活动探究二】离子反应实质
各个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组一:在三支试管中加入1-2mL Ba(OH)2溶液和1-2滴酚酞,分别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Na2SO4溶液和稀H2SO4。
组二:还可以用石蕊,pH试纸,pH计
组三:我们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方案如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mL Ba(OH)2溶液,然后滴加氯化镁溶液,有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
教师:太棒了,利用实验台上的试剂,选择上述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吧!
教师:实验结束,将试管放回到试管架上,提醒下课后将试管里溶液倒入废液缸,现在梳理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实质
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和反应实质。
反应物 实验现象 反应实质
Ba(OH)2 酚酞 HCl 红色消失 OH-和H+反应
Na2SO4 红色保持,生成白色沉淀 Ba2+和SO42-反应
H2SO4 红色消失,生成白色沉淀 OH-和H+反应,Ba2+和SO42-反应
教师:书写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OH- + H+ = H2O
教师: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我们称为离子反应。这个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
边讲边板书(四步和不拆的物质的强调)
学生:书写剩下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教师:实物投影——答案,讨论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Ba2+ +2OH-+2H++SO42- = BaSO4↓+ 2H2O
Ba2+ +OH-+H++SO42- = BaSO4↓+ H2O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学生答案,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帮助,解答疑惑,形成结论,训练思维。
【检测反馈】
练习书55页“问题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上练习中,化学方程式不同,但他们的离子方程式一样,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某一个特定的反应,而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这个式子表示所有强酸与强碱作用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中和反应。
【思维训练】
例题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溶液与过量的醋酸溶液反应:CO32- + 2H+ = CO2↑+ 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 + 2OH- + Cu2+ +SO42- = BaSO4↓+Cu(OH)2↓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 + Cu = Cu2+ + 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设计意图:即讲即练,小组合作,及时讨论,及时评价,注重生成。
【质疑拓展】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教师: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通过这么多离子反应同学能不能归纳一下,离子间发生什么反应?结合生成什么物质,反应就能发生了呢?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学生:发生复分解反应(有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生成)和在水溶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反思】
1. 熟记常见强、弱电解质,会写电离方程式。
2. 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和发生条件,书写离子方程式。
【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课后巩固】建议:20分钟
先学内容:“镁的提取与性质”
1.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及反应。
2.梳理镁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


板书设计
离子反应
1、强、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
写:Ba(OH)2 + 2HCl = BaCl2 + 2H2O
拆:Ba2+ + 2OH- + 2H+ + 2Cl- = Ba2+ + 2Cl- +2H2O
删:2OH- + 2H+ = 2H2O
查:OH- + H+ = H2O(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

Ba(OH)2 + Na2SO4 = BaSO4↓ + 2NaOH
Ba2+ +2OH-+2Na++SO42- = BaSO4↓+ 2Na+ + 2OH-
Ba2+ + SO42-= BaSO4↓

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
Ba2+ +2OH-+2H++SO42- = BaSO4↓+ 2H2O

(1)NaOH + HCl = NaCl + H2O
Na+ + OH-+ H+ + Cl-= Na+ + Cl-+ H2O
OH- + H+ = H2O

(2)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2K+ + 2OH-+ 2H+ + SO42-= 2K+ + SO42-+ 2H2O
OH- + H+ = H2O

(3)Na2CO3 + 2CH3COOH = 2CH3COONa + CO2↑+ H2O
2Na++CO32-+ 2CH3COOH = 2CH3COO-+ 2Na+ + CO2↑ + H2O
CO32-+ 2CH3COOH = 2CH3COO- + CO2↑ + H2O

(4)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CaCO3 + 2H+ + 2Cl- = Ca2+ + 2Cl- + CO2↑ + H2O
CaCO3 + 2H+ = Ca2+ + CO2↑ + H2O
《离子反应》案例分析与教后思考
在教学中从物质、反应分类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素养,激发学习兴趣;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过程,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意识。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和离子反应的实质。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兵教兵,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激励学生自主“学进去”和主动“讲出来”。通过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的行为的改变。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预习检查,查知学情:“先学后教”原则,使我们教学更有针对性。
实验探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深化。本节课以两个实验为主线,通过电解质
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 通过讨论、查阅教材,解决问题,引出强、弱电解质的
概念、本质区别,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即讲即练,检测反馈书写6个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引出新问题,通过将氢氧化钡和盐酸、硫酸钠、硫酸分别作用,引出离子反应。学生讨论交流,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积极创
设氛围,有效组织学生实验、促进学生互动,在讨论中得到答案,形成结论,掌握了离子反应
的实质,学会了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精讲点拨,学会提升:主动构建、完善知识网络,发展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通过例题,
引导学生归纳“不拆的物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在最近发展区,通过拓展质疑,针对
学生共性疑点开展讨论。学生形成结论,教师精讲点拨。
即讲即练,即练即评:通过检测反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思维训练,当堂完成,及时点
评,并及时完成书上的习题,进行二次矫正性训练。
存在不足:
1. 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如胶头滴管的使用。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第二步“不拆的物质有哪些”,讲授、强调再充分些就更好了。因为这个环节是个难点,学生易出错,多补充一些物质,让学生说出哪些能拆或不能拆,及时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