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八)
教学主题 信息安全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设置“发现点”,逐步逼近教学目标。比普通教学方法多用一些时间。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难点:理解不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原理,但不是重点。
学习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2、 知道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3、 知道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相关网站:http://www.2、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3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信息安全”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谁是计算机病毒之“父”? 了解计算机病毒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定义。 在检索信息时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进行检索。
生物学上的病毒有哪些特征? 加深对病毒特征的认识,有利于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 创设情景实现生物病毒知识向计算机病毒知识的迁移。
“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与病毒作认真比较并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为什么说计算机病毒防治是一件十分迫切的经常性的工作? 了解不同类型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分别有不同的工作原理。
我的电脑中“毒”了吗?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和暴发症状。 区分病毒感染和暴发的不同症状。
面对计算机病毒我们有哪些防治方法?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策略和基本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病毒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谁是网络信息的SPY 了解采取网络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逐一说明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则可能造成的危害。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通过对SARS的回忆,说明病毒对人类的严重危害。同时引入,说明计算机病毒同样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 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谁是计算机病毒之“父”?活动:通过因特网了解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的有关情况,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快速核对一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2、设问:生物学上的病毒有哪些特征?活动:分小组讨论,共同回忆SARS的有关知识,填写学习任务单上的表格,对病毒的特征有更直观的认识。3、设问:“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活动:根据有关资料,填写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表。讨论:比照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特征,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理解。4、设问:为什么说计算机病毒防治是一件十分迫切的经常性的工作?活动:分组学习,各个小组了解一种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传染对象、传染方法等,并填写学习任务单。交流:各组同学交流不同类型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说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共同完成教材中“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工作原理”的讨论交流活动。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5、设问:我的电脑中“毒”了吗?活动:由曾经有过中“毒”经历的同学现身说法,说明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症状,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交流:大家共同补充完整计算机病毒的症状及严重后果。6、设问:面对计算机病毒我们有哪些防治方法?活动:根据有关资料,说明不同类型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交流:汇总各个小组的方法,共同归纳出基本防治方法。7、设问:谁是网络信息的SPY 活动:对各种网络信息保护措施进行逆向思考,每个小组重点讨论三个措施,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的内容。交流:通过交流加深对每一种保护措施的认识。三、 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四、 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陈越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永兴路365号/200071
电子邮件 Shchenyue@vip. 联系电话 021-56636054(13801688710)
“信息安全”学习任务单
一、 谁是计算机病毒之“父”?
1、 “计算机病毒”称谓的由来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提出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何时: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编写出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___________,何时何地: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一次计算机病毒暴发于何人何时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时使用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____
二、 生物学上的病毒有哪些特征?
试从SARS病毒入手分析病毒的特征,完成下表:
病毒特征 SARS病毒的表现
寄生性
传染性
潜伏性
爆发性
破坏性
三、“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
阅读有关资料,列表说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病毒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寄生性
传染性
潜伏性
爆发性
破坏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称谓的由来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什么说计算机病毒防治是一件十分迫切的经常性的工作?
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重点了解一种类型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完成下表:
病毒类型
传染途径
传染对象
传染方法
五、我的电脑中“毒”了吗?
你所经历的电脑中“毒”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了什么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面对计算机病毒我们有哪些防治方法?
阅读有关资料,列表说明至少二种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病毒类型 采取的对应防治方法
七、谁是网络信息的SPY
学习有关资料所叙述的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所需采取的各种措施,说明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重点说明三种情况,完成下表:
保护措施 不采取保护措施的危害
八、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通过学习,你在病毒防治和信息安全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十三)
教学主题 数据库系统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介绍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含义及关系。重点: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难点:数据库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创建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基本概念2.了解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关系3.知道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创建方式4.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2.1节2. 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程序设计实例”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什么是数据库 了解数据库的含义 数据与应用程序的关系
怎样创建一个数据库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 数据库的创建方式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含义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
多用户应用程序怎样访问数据库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户与数据的接口
什么是数据库应用系统 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含义 由数据库和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组成
怎样创建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设计工具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含义 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其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上一节“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告诉我们,数据库管理技术是网上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那么“什么是数据库?”、“如何通过数据库管理技术维护信息资源?”,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1. 设问:什么是数据库?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数据库中数据与应用程序”的关系。2. 设问:怎样创建数据库?教师活动:提示:Word文档需要通过文字处理系统――Word创建才能得到。学生活动: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探讨创建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单有关内容。3. 设问: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上网搜索Oracle、 Foxpro等数据库管理系统,查阅相关信息。4. 设问:应用程序怎样访问数据库?讨论: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关系。5. 设问:什么是数据库应用系统?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单内容。讨论:与数据库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怎样访问数据库。6. 设问:怎样创建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讨论:创建方式。7. 设问:什么是数据库系统?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学习任务单有关内容。 三、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课后反思
教师姓名 王在平 温宝军 地址/邮编 276200
电子邮件 mysy1234@ 联系电话 0539-4833524
“数据库系统”学习任务单
一、数据库
1.什么是数据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创建一个创建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述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三者的关系。
。
三、数据库应用系统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创建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
。.
3.“数据库应用系统就是应用程序系统”此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四、数据库系统
1.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
五、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
六、通过学习,你在信息评价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
教学主题 信息的编码(1)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0.5课时
教材分析 要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就必须把要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即对信息进行编码。通过对信息编码的学习,初步了解数的编码、字符编码和多媒体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本节课的内容是《1.2.1 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和《1.2.2 字符编码》。
学习目的 1. 了解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 2. 了解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 3. 初步了解字符信息的编码方法。 4. 了解ASCII编码方案。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http://dev.csdn.net/develop/article/17/17680.shtmhttp://www-900./developerWorks/cn/java/j-jtp0114/index.shtmlhttp://www.research./~hollasch/cgindex/coding/ieeefloat.html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1.2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信息的编码(1)》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物投影/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 了解编码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编码?
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数的编码基础 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
目前最为通用的字符编码方案是什么? 了解一种常见的字符编码方案 ASCII编码的作用
ASCII编码的方案是怎样的? 了解ASCII编码的具体方案 对于指定字符,能利用ASCII码表查出对应的ASCII编码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由于《1.1 信息及其特征》课时安排为0.5课时,加上《1.2 信息的编码》中的《1.2.1 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和《1.2.2 字符编码》的内容,成为1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设问、引入: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二进制编码? 讨论、交流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 1. 二进制 (1)设问:二进制代码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交流,把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填写到学习任务单上。 (2)依据学生对二进制代码的掌握程度,安排学生一定量的十进制到二进制的数的转换的练习。 (3)设问:如果计算机使用2字节(16位二进制)来存储和处理无符号整数,那么,可供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无符号整数的范围是什么?拓展性的问题:如果计算机使用2字节(16位二进制)来存储和处理负整数,负整数是如何编码的?在进一步,实数又是如何编码的?对这个拓展性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引导一下即可,因为各种类型数的编码不是本课的重点。此部分内容,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数的编码》以及《实数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对部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安排他们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此问题。 2. ASCII编码 (1)设问:目前最为通用的字符编码方案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交流、总结。 (2)阅读教材有关ASCII编码方法的具体内容,并填写学习任务单。 (3)安排一定量的对字符进行ASCII编码的练习。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 部分对数的编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了解整数和实数的编码方法。
课后随笔
教案设计者 马克 电子邮件 marke@
单位 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建国西路135号,200020)
《信息的编码(1)》学习任务单
一、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
二、二进制代码及数的编码
1.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是:
(1)
(2)
(3)
2.把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
(1) 1910 = ( )2 (2)11810= ( )2
(3)25510 = ( )2 (4) 5610= ( )2
3.如果计算机使用2字节(16位二进制)来存储和处理无符号整数,那么,可供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无符号整数的范围是0到 。
三、字符编码
1.目前最为通用的字符编码方案是 。
2.ASCII码使用 位二进制数对字符进行编码。
3.ASCII码包含 个图形字符码和 个控制字符码。
4.使用二进制形式写出下列字符的ASCII编码。
字符 \ & 2 @ A b +
ASCII编码
四、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通过学习,你对字符编码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八)
教学主题 信息评价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在因特网上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基础。重点: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难点:信息评价的标准。
学习目标 1、 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2、 了解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3、 了解信息评价的基本方法。4、 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4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信息评价”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有哪几种主要方式? 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 重点是知道哪一个方式最有效。
可以从哪几方面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 了解信息资源报评价的对象。 了解采用这些评价对象的原因。
为什么说CARS是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指标? 了解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 了解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
如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认真评价一个网络信息资源而不是泛泛而谈。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在因特网上能否找到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基础。 二、 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有哪几种主要方式?活动:参考有关资料,了解不同评价方式的特点。交流:临座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活动的结果。2、设问:可以从哪几方面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有关资料,并讨论评价这些方面的原因。交流: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的内容。3、设问:为什么说CARS是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指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任选一个评价指标,进行重点学习。交流:每一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全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4、设问:如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活动:参照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示例,每一个小组确定一个主题并在因特网上收集信息资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交流:每一个小组向大家推荐一个网络信息资源,并说明理由。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三、 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四、 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陈越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永兴路365号/200071
电子邮件 Shchenyue@vip. 联系电话 021-56636054
“信息评价”学习任务单
一、 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有哪几种主要方式?
每位同学通过学习有关资料完成下表。
评价方式 特点 参考价值
1
2
3
二、 可以从哪几方面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表,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参与评价的方面 主要内容 采用的原因
1
2
3
4
三、 为什么说CARS是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指标?
每个小组完成下表中的一个评价指标的学习内容,通过全班交流完成全部内容。
评价指标 主要内容 主要标准
C
A
R
S
四、如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将评价的内容分别填写在教材P46上,并进行讨论交流。
五、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通过学习,你在信息评价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七)
教学主题 知识产权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0.5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的形成的历史、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自觉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等内容。由于本节教材叙述性内容较多,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 1.了解有关知识产权的定义。 2.了解知识产权形成的历史及知识产权在各阶段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及主要特点。3.知道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4.增强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http:// ( http: / / / )http://www.wipo.int ( http: / / www.wipo.int / )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2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知识产权》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什么是知识产权? 了解关于知识产权概念。 知识产权概念与传统知识产权的不同点。
知识产权形成的历史及各阶段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及主要特点。 从知识产权的形成的历史看知识产权的历史使命。 不同历史阶段的知识产权。
举例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知道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例,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如何自觉保护知识产权 增强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如何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由于《7.2 知识产权》课时计划安排为0.5课时,加上《7.1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1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1.知识产权纠纷。 2.设问、引入:举例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讨论、交流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知识产权? 设问:什么是知识产权? 讨论、交流和总结。 2.知识产权形成的历史及各阶段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及主要特点。设问:知识产权是怎样形成的?各阶段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讨论、交流和总结。3.举例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讨论、交流和总结。 4.增强自觉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设问:说明如何自觉保护知识产权?讨论、交流和总结。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
课后随笔
教案设计者 李延光 电子邮件 lygglz@
单位 山东省临沭县第一中学 276700
《知识产权》学习任务单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
传统的知识产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
另一部分
二、保护知识产权
举例说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三、通过学习,你是如何自觉增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四、 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题:第一章 第二节 信息的编码(二)
费县综合高中 朱文华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汉字编码和多媒体信息编码的原理,内容抽象、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浅显易懂的了解信息的编码,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汉字编码的几种方案及编码方法
2.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的方法
3.理解声音采样频率、量化与声音保真程度的关系
4.理解图像像素、分辨率与清晰度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目前常见的几种汉字编码方案
2.声音、图像、视频信息的编码方法
[教学难点]
声音、图像的编码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指导法、评价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实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室、投影仪、音像资料
2.软件准备:
⑴教学课件
⑵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
⑶学生阅读材料:
①数字化的声音和音乐
②数字音频的获取方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 课 时 ]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 言:
小布什继承父业,终于实现了“倒萨”的父愿。这件事,让人想起另一对父子:小戈尔和他的父亲。当年,老戈尔曾倡议在各大城市间修筑高速公路并使之联网,这一计划实施后,在经济上取得的效益自是不言而喻的;到九十年代初,出任副总统的小戈尔倡议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进而使高速光纤通信网络的末端,能够直达每一基层,每一家庭,随之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国际性的互联网。1998年初,他又提出创建《数字地球》的设想。这里提到的“数字”,也就是“数字化”的意思,而“数字化”实质上就是“信息化”。在计算机的编程运营过程中,数字化只是形式,信息化则是内涵。所谓数字化,是指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两个数字——“0”和“1”来表示。
讲授新课:
一、汉字编码: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几种常用的编码方案。
{实践体验}观察字符的内码
{实践要求}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字符的编码形式
{实践步骤}
第一步:教师说明此实验的目的;再简单介绍并演示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然后介绍拼音输入法的使用。
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启动记事本,输入“科普知识ABC”,并保存这个文件,文件名为“sy.txt”。
第三步:学生用UltraEdit或WinHex工具软件,打开文件“sy.txt”,查看十六进制形式显示的字符的内码,并将内码填写在课本P8的表格对应位置处。(观察汉字与英文字母的内码有何不同?)
字符 科 普 知 识 A B C
内码 BFC6 C6D5 D6AA CAB6 41 42 43
第四步: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编辑修改字符,以观察内码的变化。(提示学生:可以输入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警句或最喜欢的一首歌曲中的某句歌词。)
{实践评价}
由于本次实践体验活动的目的是学生了解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形式,所以,针对“了解内码的形式和作用”这个主题进行评价。
过渡:那么,一首美丽动听的歌曲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数字化的呢?
二、多媒体信息编码:
播放一首轻柔的歌曲,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数字化的声音和音乐》和《数字音频的获取方法》
1.声音数字化:
⑴转换方法:采样和量化
⑵部件:模数转换器
⑶模数转换
⑷关系: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会越大。
在当今众多的电影中,如《英雄》、《指环王》、《星球大战》等都运用计算机制作了一些镜头,这些镜头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那么,这些镜头,在计算机内部也是以数字的形式被存储。
通过电视或大屏幕投影播放《英雄》中的片段。
2.图像和视频数字化:
⑴像素:
⑵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
⑶视频数字化
3.多媒体信息的压缩:
查看刚才播放的歌曲和电影片段的压缩格式。
教师小结: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由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也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机中所处理的一切信息都要转化成数字才能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也就是信息的编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
附:学生阅读材料
⑴数字化的声音和音乐
(http://web.gzsums./casums/ebook/0031/00311001.htm ( http: / / web.gzsums. / casums / ebook / 0031 / 00311001.htm ))
⑵数字音频的获取方法
(http://reion.net/mmc/chapt/chapt9/ 1.htm ( http: / / web.gzsums. / casums / ebook / 0031 / 00311001.htm ))
PAGE
第3页《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十六)
教学主题 算法及算法的表示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设计算法是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算法无处不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含义并了解表示算法的常用方法。重点:算法的流程图表示难点:解决一特定问题的算法的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2.了解算法的表示方法3.学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可以比较方便地描制流程图的软件,如Inspiration等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4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算法及算法的表示”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什么是算法 了解算法的含义 算法的作用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算法” 进一步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无处不在” 步骤的顺序与完整
算法有什么特点 了解算法的确定性和可行性 算法与“计算方法”的区别
对同一问题,怎样做到算法的“优化” 了解算法的质量 速度与空间的矛盾
有哪些常用表示算法的方法 了解表示算法的一般方法 自然语言、流程图、计算机语言
流程图中常用的符号有哪几种 了解流程图的基本元素 各种框和流线
找出两个数中的较大数的算法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如何表示 了解用流程图表示简单算法 基本框类尤其是判断框的使用
找出三个数中的最大数的算法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如何表示 进一步了解用流程图表示简单算法 判断框的嵌套使用
给某个变量赋值如何表示 了解赋值及其表示方法 计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3.1.4“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关算法问题的内容,引入算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算法的概念(1)设问:什么是算法?它有什么特点?活动: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并讨论。(2)设问:举出几个生活中使用算法的实例(如“菜谱”、“乐谱”等)活动:可分小组讨论,每组举出一至二个实例,再全班汇总。(3)设问:同一问题的解法可能有多种,但其中必各有优劣之处,如何判断一个算法的优劣? 活动: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对各个算法进行比较。阅读教材中“泡茶”实例,学会判断一个算法优劣的基本方法。2.算法的表示(1)设问:常用的表示算法的方法有哪些?除了教材中所介绍的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方法? 活动:阅读教材中有关部分,并可以通过因特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有关算法表示的资料,最后通过交流达成通识。(2)设问:流程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表示算法的方法。它有哪些优点,又有什么不足之处? 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并可以通过因特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有关算法表示的资料,最后通过交流达成通识。(3)设问:流程图的常用基本符号有哪些? 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可以以制作表格的形式归纳。(4)用自然语言描述在两个数中找出较大数的算法,并画出该算法的流程图。 活动:由每个学生独立制作,参阅教材中“在三个数中找出最大数”的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和流程图。(5)设问:对教材中“在三个数中找出最大数”的问题,是否有其他的算法,或者对这一个算法有什么可以改动? 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汇总,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觉得好的算法画成流程图。(6)设问:“←”符号是什么含义?“i←i+1”是什么意思? 活动:阅读教材中有关部分。三、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并进行交流。四、作业完成教材P71页上的“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
课后反思
教师姓名 叶彬蔚 地址/邮编 上海风华中学/200072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算法及算法的表示”学习任务单
一、算法的概念
1.什么是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法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出2个生活中使用算法的实例: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生活中算法优化的一个例子。
原算法: 优化后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算法的表示
1.常用的算法表示方法有哪些?
教材中介绍的 特点 在其他资料中查到的 特点
2.归纳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的优缺点。
表示方法 优点 缺点
自然语言
流程图
3.小结流程图常用基本符号。
图形 名称 功能
4.用自然语言描述“在两个数中找出较大数”的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该算法的流程图。
6.用自然语言描述“在三个数中找出最大数”的算法。(与教材中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出该算法的流程图。
三、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二)
教学主题 设计制作《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的报告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制作《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的报告,掌握图表处理技术。重点:熟练使用表格处理软件。难点:综合使用图表技术处理信息。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使用。2、 掌握信息加工和表达技术。3、 图表综合应用能力。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3.2.3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设计制作《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的报告”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如何描述《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 了解图表处理基本技术。 图表信息综合应用。
如何计算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值? 掌握表格处理软件中数据输入和计算方法。 如何快速输入数据和计算。
如何直观描述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掌握图表在表格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的图表的应用。
如何完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 掌握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软件的综合应用。 表格软件结果如何应用在文字处理软件中。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通过《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的演示,激励同学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同时引入,如何加工信息和表达信息。 二、 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如何描述《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活动:通过浏览《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了解图表处理基本技术,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如何设计和美化《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2、设问:如何计算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值?活动:从教师机中采集13个国家的原始数据,输入表格中,并完成综合国力分值的计算。建议:为加快输入数据的速度,教师可将原始数据事先保存在文档中。3、设问:如何直观描述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活动:利用国家名称和综合国力分值,制作出较为直观的《综合国力比较图》。探索:完成《综合国力指标分值表》。4、设问:如何完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活动:在字处理软件Word中,复制有关综合国力的文字内容和《综合国力比较图》、《综合国力指标分值表》,进行适当的排版,完成报告。交流:若干同学组成一组,交流各自的报告。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三、 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后的体会。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吴申广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闸北区少科站,上海芷江西路151号/200070
电子邮件 wushenguang@ 联系电话 28507724
“设计制作《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的报告”学习任务单
一、 如何描述《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
1、 《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在13个国家中综合国力排名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除报告中列出的国家综合国力数据外,如何采集其他国家的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时使用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____
二、 如何计算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值?
1. 如何快速计算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分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调整行和列的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改变数据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何直观描述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1. 报告中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图表来设计《综合国力比较图》的。
2. 如何在图表中添加数据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修改图表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如何完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
1. 能否在表格中采用插入批注方法来交流和完成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在图表的背景中添加有关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在Word文档中添加表格和图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通过学习和交流,你对《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比较》报告有哪些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通过学习,你在图表处理技术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二)
教学主题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相关主题”素材的广泛收集和分门别类地整理,使学生掌握网上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在“过程中成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重点:图片格式转换,图片截取,视频资料的截取、拼接,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难点:动画制作,流媒体格式转换
学习目的 1、 学会分门别类地收集和整理资料;2、 掌握素材收集和整理所涉及的相关技能;3、 培养学生在“过程中成长”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http://www.或http://www.http://www.skycn.com/soft/4631.htmlhttp://www.skycn.com/soft/2446.html http://www./dishui/index.asp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6.2..4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Photoshop 6.0、ACDSee、Flash 4、《素材收集与整理》学习任务单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
教 学 设 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 题 目 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网页里面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资料? 了解一般的网页元素 自主观察、探究、总结
除了可以到网上下载一部分资料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获得? 了解素材收集的各种渠道和方式 了解哪些资料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输入计算机成为网页制作的素材
你知道怎么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上找到所需的资料吗? 复习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筛选、使用合适的关键字
怎么把找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保存到自己的硬盘上备用? 方便使用 见名知意
如果找到的图片格式不对或者大小不合适或者需要修改怎么办? 学会图片浏览、格式转换以及简单处理的方法 用ACDSee进行浏览和格式转换,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处理
如何让页面动起来呢? 制作简单的gif动画或者Flash动画 用“呼吸小秘书”制作gif动画,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制作Flash动画
并不是任何的声音或者视频文件都合适放在网页中,那怎么办呢? 声音、视频格式的转换 RM文件制作精灵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由于事先对同学们进行了分组,网页素材的收集部分面向全体同学进行讲解,网页素材的整理部分主要面向“素材整理组”进行讲解。一、课题引入评价一个网站的标准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设计是最引人注目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就像盖高楼大厦需要水泥、砖瓦、钢筋、混凝土一样,做一个好的网站也要广泛地收集素材,利用多种“工具”对它们进行精雕细琢,进行处理和加工,才能让它以“靓丽的面孔”出现。二、教学内容1、 设问:网页里面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资料?活动:讨论并填写学习任务单。2、 设问:除了可以到网上下载一部分资料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获得?活动:讨论并填写学习任务单。3、 设问:怎么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上找到所需的资料?活动:讨论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总结可以使用的搜索引擎“关键词”,填写学习任务单。4、 设问:怎么把找到的资料保存到自己的硬盘上备用?活动:自主完成网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文件的保存,填写学习任务单。[说明]以下部分主要面向“素材整理组”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继续收集素材资料5、 设问:如果找到的图片格式不对或者大小不合适或者需要修改怎么办?活动;安装ACDSee软件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并学会用ACESee浏览图片和转换格式,以及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编辑处理。6、 设问:静止不动的页面当然不好看,怎么让页面动起来呢?活动:一部分同学利用“呼吸小秘书”,制作简单的gif动画;一部分同学制作简单Flash动画。7、 设问:并不是任何的声音或者视频文件都合适放在网页中,那怎么办呢?活动:安装并学习使用“RM文件制作精灵”,将声音或者视频文件转换为rm格式以备用。三、学生练习1、 各组收集各类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编辑。2、 自评、他评(肯定别人,提高自己)。3、 各组重新整理后的素材上传到指定的FTP站点或共享文件夹。四、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后的体会。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五、作业1、 根据初步整理的资料适当调整各组的“网站构思”。2、 课下到图书馆查阅更多的相关主题的资料。
课后随笔
教案设计者 徐新元 赵翠丽 电子邮件 xuxiny@
联系电话 0539-8270687 单位 临沂双月园学校信息技术中心(276017)
《素材收集与整理》学习任务单
一、网页里面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资料?
二、除了可以到网上下载一部分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获得相关资料?
用什么方式可以把它们输入计算机?
三、针对你们自己的网站主题可以采用的搜索引擎“关键词”有哪些?
四、如何把网上的下列资源保存的本地的计算机上?
资源 保存方法
文字
图片
声音
视频
其他
五、网上还有哪些介绍相关专题内容的网站?
1、
2、
3、
4、
5、
六、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美中不足之处”在哪?你认为你的同学的“亮点”在哪?
七、通过学习,你对网页素材收集与整理还有哪些新的想法?《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四)
教学主题 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二)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图像处理是多媒体素材采集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在对图像的分辨率、颜色、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图形图像的区别和常见的文件格式等方面内容介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创建或获取原始图像的方法、用图像编辑软件对原始素材进行编辑的一些常用方法。通过实践,使学生基本掌握图像编辑软件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学习目标 1.了解创建或获取原始图像的几种方法,并掌握其中二种以上的方法与技巧。2.认识Photoshop的界面,了解常用工具。3.学会利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裁剪、调整、滤镜等操作方法与技巧。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相关网站:http://www./softxue/che/photo.htmhttp://www./5dmedia/image/photoshop/http://www.hongen.com/pc/tools/media/pictool/pshop/ps0101.htm2.教师制作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多媒体信息处理》部分3.位图制作工具: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软件4.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3.3.1小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图像处理(二)”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知道如何创建或获取图像吗? 学会创建或获取图像的方法 创建或获取图像
你认识Photoshop吗? 了解Photoshop的界面及常用工具 Photoshop的常用工具
你能裁剪、调整图像吗? 掌握裁剪图像、调整图像亮度、对比度、色阶等方法 裁剪及调整图像
你会使用滤镜吗? 了解常用的滤镜,并掌握其中几种滤镜的使用方法 几种滤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打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多媒体信息处理》部分,展示用Photoshop制作的一些作品,滤镜特效。引入新课,用Photoshop编辑图像,可以产生许多匪夷所思的特效。那么,在制作这些特效之前,首先要创建或获取原始图像。二、教学内容:1. 设问:获取原始图像的方法有哪几种?教师演示其中一至二种方法。 学生活动: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软件创建一幅图像,在屏幕上拷贝图像,在网上下载图像,保存到学生练习的文件夹中。2. 设问:你认识Photoshop吗?教师活动:演示Photoshop的打开、关闭方法,在Photoshop中打开一个图像文件,保存及关闭这个文件。新建一个文件,利用套索,选框,填充,渐变等工具创建一个名为“春天山野”的图像文件并保存。学生活动:学生打开Photoshop尝试新建一个文件,并用套索,选框,填充,渐变等工具创建一个图像并保存。3. 设问:你能裁剪、调整图像吗?教师活动:教师演示用Photoshop打开一个原始素材,选择裁剪工具进行裁剪、亮度/对比度的调整和色阶的调整,并保存文件。 学生活动:学生用Photoshop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打开原始素材,进行裁剪、亮度/对比度的调整和色阶的调整,并保存文件。4. 设问:你会使用滤镜吗?教师活动:教师用Photoshop打开一个原始素材,进行一个滤镜的操作,并保存文件。学生活动:学生用Photoshop打开一个原始素材,进行一个或多个滤镜的操作,并保存文件。三、学生练习1.实践体验练习2.提高练习:在完成实践体验练习的基础上,打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多媒体信息处理》部分的《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篇,按要求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3.上传作业:作业上传到指定的FTP地址。四、本课小结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林斌 单位地址/邮编 杭州三墩振华路5号/310030
电子邮件 linbin@ 联系电话 057188959988-1402
“图像处理(二)”学习任务单
一、创建或获取图像的方法有:
、 、 、 。
二、从屏幕上截取图像常用的有几种方法:
三、可以用哪些软件进行图像的创建?
四、裁剪图像的时候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方法?
五、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与亮度时一般用什么方法?
六、调整图像的色阶是如何操作的?
七、要让图像产生动感,可用哪些滤镜?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五)
教学主题 多媒体信息处理——声音和视频处理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声音处理的常用软件及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对声音素材进行创建、获取、编辑及格式转换。介绍了处理视频素材的线性与非线性编辑原理,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编辑视频素材的常用软件等。重点在于了解声音和视频素材的采集与编辑,音频格式的转换。难点在于视频素材的编辑与合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创建声音素材的方法,音频格式的转换。2.了解Ulead VideoStudio的操作界面与基本操作方法。3.学会利用Ulead VideoStudio对视频及音频素材进行编辑、合成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相关网站:http://zh-cn./guide/gsg/rp10/ t=gsg&p=gsg-rp10http://www./soft/15495.htmhttp://www.yesky.com/SoftChannel/72351180822413312/20021204/1642823.shtml2.教师制作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多媒体信息处理》部分3.音频制作工具: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软件4.音频转换软件:MusicMatch Jukebox或RealOne5.视频编辑软件:Ulead VideoStudio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3.3.2小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声音和视频处理”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知道如何创建声音素材吗? 学会创建声音素材的方法 创建声音素材
你知道如何转换音频格式吗? 了解将CD音轨转换成MP3格式的方法 CD音轨转换成MP3格式
你了解视频素材的采集吗? 了解视频素材的采集 视频素材的采集
你能编辑视频素材吗? 掌握视频素材的编辑及与声音、音乐素材合成的方法 编辑合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打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多媒体信息处理》部分,展示用Ulead VideoStudio制作的一段电影片段,有背景音乐,有旁白,有视频的场景切换。引入新课,用Ulead VideoStudio编辑、合成视频、音频素材,可以产生富有冲击力的电影。那么,在制作电影片段之前,首先要创建或获取原始的音频与视频素材。二、教学内容:1. 设问:你知道如何创建声音素材吗?教师活动:教师演示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软件录制一段旁白的方法。 学生活动: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软件录制一段一分钟左右的旁白,保存到学生练习的文件夹中。2. 设问:你知道如何转换音频格式吗?教师活动:演示将一张CD光盘中的一首歌曲,通过RealOne软件打开,并以MP3格式保存。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共享CD光盘,通过RealOne软件打开,并以MP3格式保存在学生练习的文件夹中。3. 设问:你了解视频素材的采集吗?教师活动:演示当场用DV机摄录教室里的一段场景,并通过IEEE1394接口将视频素材导入到电脑,整个过程可通过实物展示台及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给每一个学生。视频素材与学生共享。 学生活动:通过教室的局域网将教师采集的视频素材复制到自己的电脑硬盘中备用。4. 设问:你能编辑视频素材吗?教师活动:教师用Ulead VideoStudio打开一个声音旁白素材,一段MP3音乐素材,一段视频素材,在视频素材中添加文字解说,场景切换,合成声音旁白与MP3背景音乐,最后保存文件。三、学生练习1.学生用Ulead VideoStudio打开一个自己录制的声音旁白素材,一段自己转换的MP3音乐素材,一段教师共享的视频素材,在视频素材中添加文字解说,场景切换,合成声音旁白与MP3背景音乐,最后保存文件。2.提高练习:在完成以上练习的基础上,打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多媒体信息处理》部分的《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篇,按要求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3.上传作业:作业上传到指定的FTP地址。四、本课小结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林斌 单位地址/邮编 杭州三墩振华路5号/310030
电子邮件 linbin@ 联系电话 057188959988-1402
“声音和视频处理”学习任务单
一、 创建声音的方法有:
二、哪些软件可以转换音频格式,如何转换?
三、怎样采集视频素材,用DV采集的视频素材通过电脑的什么接口导入?
四、什么叫线性编辑,什么叫非线性编辑?
五、在Ulead VideoStudio中如何输入标题文字,如何设置文字的移动?
六、在Ulead VideoStudio中如何添加背景音乐?
七、在Ulead VideoStudio中如何进行配音?《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十)
教学主题 信息资源管理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发展,并通过学生具体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管理不同数量的对象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运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3、知道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4、能够描述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相关网站:http://www.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4.1.1~4.1.3小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信息资源管理”学习任务单。4、蒙阴一中1990—2004年各班毕业生名单
教学支持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1、你爸爸如何获取他某一个同学的工作单位? 引出信息资源管理 体会管理信息不同方法的特点
2、你知道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吗? 理解什么是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的范围
3、你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 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4、你知道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吗? 明确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并知道我们学习的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的诞生和发展
5、 举出日常生活中信息资源管理的例子吗? 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信息资源管理 日常生活中的信息资源管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进入因特网,(1)演示计算机内存目前的价格情况以及近一年来的价格变化走势。(2)演示网上书店(3)演示目前所有由北京发往广州的火车发车时间。从而引出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概念。二、教学内容:1、提问:要知道90级2班某一同学的工作单位有几种方法?学生活动:回答并总结。2、演示:进入新浪网上的同学录完成上述问题。学生活动:总结他们的做法较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足。3、设问:我们对这些信息是如何管理的?教师活动:引出信息资源管理这一名词学生活动:讨论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并阅读课本内容4、设问:信息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教师活动:对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信息资源管理作比较学生活动:让学生讨论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并阅读课本内容5、设问:信息资源管理如此重要,你认为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有哪些?教师活动:讲解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学生活动:总结自己的观点,并阅读课本内容。三、学生练习:进入因特网查看网上图书馆管理图书资源的方法。四、本课小结: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公丕艳 丁雪峰 单位地址/邮编 蒙阴一中/276200
“信息资源管理”学习任务单
一、你爸爸如何获取他同学的工作单位这一信息?
二、你认为利用网上同学录管理同学的信息较我们通常的管理方法有哪些优点?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四、信息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
五、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六、当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有哪些?
七、你认为影响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八、你认为要促进我们国家更快发展,应如何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
教学主题 网站和网页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打开的几个网页,理解网页的作用,找到构成网页的元素和构件并比较它们各自在表达信息时的优劣。为以后在设计网页过程中更加清楚地理解所操作对象的作用和地位打下基础。重点:掌握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使用。难点:在设计网页时各种网页元素和构件的合理使用。
学习目标 1、 了解万维网的基本架构。2、 理解网页的作用。3、 掌握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使用。4、 知道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相关网站:http://www./ ( http: / / www. / )(宽带中国),http://www./ ( http: / / www. / )(中央电视台)2、 自己最喜欢的网站。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6.1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所以采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解决新问题。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最喜欢哪一个网站的哪一个网页? 引出学生对不同网站的不同评价。 因人而异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网页? 引出对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认识与讨论 网页元素和网页构件的使用
你自己能否构思出一个漂亮的网页? 合理的使用各种网页元素与网页构件表达主题 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的表达信息的能力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自己所构思的网页? 引出对各种网页设计工具的思考与探究 了解几种常用的网页设计工具和它们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首先登录两个不同的网站,打开不同的网页,引发同学们对更喜欢哪一个网站哪一个网页的大讨论。然后提出“你为什么更喜欢这个网页(网站)?”“你想做出自己漂亮的网页吗?”等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和参考资料下传给每位同学,教师巡回答疑。任务一:登录自己喜欢的网站,你认为网站与网页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登录网站,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讨论:网站与网页区别。任务二:你最喜欢哪一个网页?为什么? 学生活动:打开自己喜欢的网页,让大家一起欣赏,自己思考一下喜欢的理由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理由任务三:你最喜欢的那一个网页的页面有哪些元素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针对网页,找出网页的组成元素。交流讨论:网页构成元素的作用任务四:在你喜欢的网页中,有几种类型的图像?。 学生活动:找出网页中的图像类型。 交流讨论:探讨图像类型及各自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任务五:在网页中你通过什么方法调用文件和图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方法。交流讨论:调用的方法任务六:登录央视国际网站http://www./default.shtml ( http: / / www. / default.shtml ),进行一次投票操作。 学生活动:上网投票。阅读教材 交流讨论:做网页经常使用哪几种构件?。任务七:在作业本上构思一个你喜欢的网页。 学生活动:参考资料,设计网页。 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任务八:教师展示某一个学习小组做的比较好的学生网页,给予点评并鼓励。任务九:用哪些工具可以将自己设计的网页在计算机上呈现?。 学生活动:找出做网页的几种常用工具。 交流讨论:你为什么喜欢用某一种工具? 三、小结。教师活动:阐明网页各元素及网页构件的含义及作用。学生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学生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臧家波 单位/地址/邮编 山东省莒南县第一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室 276600
电子邮件 zjb@junan.net 联系电话 13105391295
“§6.1网站和网页”学习任务单
一、网站与网页
1、你认为网站与网页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网页的基本元素与网页构件
1、你最喜欢哪一个网页?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喜欢的那一个网页的页面有哪些元素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喜欢的网页中有没有图像?有几种类型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网页中你通过什么方法调用不同的文本文件和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录央视国际网站http://www./default.shtml ( http: / / www. / default.shtml ),进行一次投票操作。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全频道运作的“2004CCTV城市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次进行的城市经济活力评介活动。 ( http: / / www. / financial / special / C12786 / 01 / index.shtml" \t "_blank ) ——点击进入投票页面 ( http: / / www. / financial / special / C12786 / 20040818 / 102492.shtml" \t "_blank )
然后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回答:做网页经常使用哪几种构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作业本上设计一个你喜欢的网页。
三、网页制作工具
1、 用哪些工具可以将自己构思的网页在计算机上实现?
四、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通过协作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资料: 网站的要素
文字与图片
文字与图片是任何一个网站最基本的要素。浏览器会根据网页文件中的HTML代码,将文字与图片正确的表现出来。在一个网页中,文字与图片的比例要适当,文字太多,会减低网站的吸引力;图片太多,又会使页面的浏览速度大大下降,浏览者可能还没等到网页内容全部出现,就已经跳到别的网页去甚至把浏览器关掉。
动画
假如网页上只有静止的文字和图片,就未免显得过于沉闷。假如有些动画点缀,必定会生色不少。通常看到的网页动画,都是动态的GIF格式图片(ANIMATEED GIF)。动态GIF的原理十分简单,就是高速显示多幅的静态GIF图片,就像播动画片一样。动态GIF的制作也是相当简单的。
要指出的是,动态GIF使用也不能过多,否则不仅网站的浏览速度会大打折扣,更会给人一种眼花乱的感觉。
如果需要在网页上加上一些大型或复杂的动画,就需要借助于FLASH动画。利用FLASH技术,我们可以在网页中做出交互性很强的动画,甚至是网上游戏,不过,浏览者要看到用FLASH制作的动画,就需要在浏览器上加装PLUG-IN程序。
音乐
在多媒体技术流行的今天,网页不仅仅可以有色,还可以有声。在网页上适当地加点音乐效果,会使网页更具吸引力。网上流行的声音格式有MIDI、WAV、MP3及REAL AUDIO。
MIDI格式的音乐,占用空间小,一般有十几KB、几十KB不等,适于网上传播,但音色单调,要发挥MIDI的最大功力,就需要访问者装有带硬波表的声卡或软波表程序。
WAV为常见的无压缩声音文件,占用空间大。
MP3是时下非常流行的压缩音乐文件,占用空间比WAV少得多,但也能保持相当好的音质。缺点是一定要先下载再收听。
REAL AUDIO是网上最流行的流音频格式,虽然他比起WAV和MP3的音质稍差,但占用空间却少很多,而且它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浏览者可以一边下载一边播放。
视频影像
众所周知,视频影像是一种非常直观而有效的表现方式,但碍于网速所限,下载一个视频文件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现时借助一边下载一边播放的流技术(STEAMING),来解决这个问题。流视频技术常见的格式有REAL VIDEO、MICROSOFT MIDIA及APPLE QUICKTIME。他们各有所长,其中数REAL VIDEO的使用者最多。
搜索功能
搜索功能是使得浏览者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从大量的资料中找到符合要求的资料。这对于一个资料非常丰富的网站来说非常有用。要建立一个搜索功能,就要有相应的CGI程序以及完善的数据库(DATABASE)支持,而建立数据库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
留言版、论坛及聊天室
留言版、论坛及聊天室为浏览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换的地方。浏览者可以就各种产品、服务或各种工作、生活学习上的题材展开讨论。也可以就这些网站中提出的问题提出咨询和发表个人见解,或者得到各种支持和服务。
表单
要使用表单的场合很多,从收集意见、资料登记、服务申请、网上购物等等,都需要使用到表单的功能。表单的功能看似很简单,其实也需要一些专门的网页程序,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处理才能用作其他用途,如CGI。
网页程序
要设计一些更复杂、更大型、用途更多的网页,例如大型的门户网站、拍卖网站、购物网站等,就需要更专业、更高级的网页程序支持,如JAVA、JAVA SCRIPT、ACTIVEX、ASP等。不过,一般的网站通常都不会用到这些技术,即使使用,也只限于一些简单的应用。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九)
教学主题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难点:信息素养的含义重点:理解有关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素养内涵。2.加深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识。3.用实际行动来要求自己,争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4节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
教 学 设 计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信息素养的涵义,主要通过虚拟情景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第二部分“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涉及到学生的切实的网络问题,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搜索材料、总结材料并且对自己进行反省,来使学生的学习深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 题 目 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信息素养的涵义有那些? 列举信息素养所涉及的问题 创设情景“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
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是什么? 了解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和内容 通过前面的举例大体概括出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内容
如今存在的关于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的问题有哪些? 通过查资料来具体实践信息素养的涵义,并且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来加强教育 使用搜索引擎和关键字查找资料汇总
网络课程上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范? 学会合作,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自查 分组讨论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通过对前面六章的知识的回忆,让同学们思考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什么(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接着从社会最近发生的网络案件(网友见面、虚拟财产被窃等)引入网络安全,引入网络道德,引入“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的主题。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 1、设问:什么是信息素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所涉及的方面。 2、设问:假如现在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打算如何写?学生活动:集体思考并且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的想法向信息素养概念靠拢。 3、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内容的总结介绍教师活动:通过前面创设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来分析介绍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素养。4、网络的积极影响及产生的问题。教师活动:首先肯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然后,引出课题:网络也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提供学生必要的搜索引擎及关键字,学生活动:上网搜索最新的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的事件。然后举手给全班同学以新闻的形式做出报告。5、设问:既然网络产生了各种负面的影响,团中央为此制定了一个《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大家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并且对自己的日常上网行为进行反省(1)设问:去过网吧的同学有多少?一般去一次是多长时间?在网吧里一般都做什么?平均一周去几次?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2)设问:在网络上,聊过天吗?泡论坛吗?玩过最近流行的网络游戏吗?在这些方面上,你投资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活动:民意调查,从而阐明“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3)利用搜索引擎及部分相关资料,举实例,如网页木马、恶意代码、网络虚拟财产案、重要机构机密资料被窃等。 活动:让学生自己总结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号召学生“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争做网络小卫士。(4)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注意保护个人的相关资料,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生日、亲属关系、银行账号等相关内容。活动:假如泄露了个人相关资料,会引起什么样的恶性后果?(让学生自己自己总结)从而阐明“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通过(1)至(4),从而对学生提出要求。6、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教师活动:在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下,信息课程日渐成为以后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倡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制定一个网络课程学习守则,并对学生制定的守则进行评价。学生活动:根据《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从“课程学习”、“交流讨论”“联系反馈”等方面讨论总结出学生自己的学习守则,并且努力自觉的遵守守则。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努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四、作业让学生课下思考“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中使用了那些信息技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抄写《青少年网络公约》及课上制定的网络课程守则,制定一个表,时时提醒自己,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信息素养与网络道德”学习任务单
一、假设让你写一篇关于信息素养的文章,你会怎样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查找资料回答现今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网络问题。
四、《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
大家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风络文明公约》,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且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及个别事例。
★ 拒绝泡网吧,珍惜生命健康。
★ 擦亮慧眼,分清虚实世界。
★ 刻苦钻研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守护个人资料。
五、分组讨论并且制定网络课程学习守则。
六、思考我们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遵守网络规范网络道德,做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三)
教学主题 网页制作(1)(设计制作“北京故宫”的网站主页)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网页设计,了解并掌握网页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网页设计的一般步骤重点:熟练使用网页设计软件FrontPage,表格的修饰和图片属性的设置难点:表格的修饰和图片属性的设置
学习目标 1、掌握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2000的基本使用方法2、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网页
所需资源和环境
网络资源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与北京故宫相关的信息(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常规资源 1、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6.2.5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设计制作“北京故宫”的网站主页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者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知道网页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页制作的大体过程
主页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知道主页的作用 主页的作用
你知道怎样设置表格的属性吗? 让网页更美观 虚线框的设置方法
你知道怎样设置图片的属性吗? 让图片更符合整体要求 属性对话框中的各个属性作用
如何说明你的版权? 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保护个人成果
如何预览主页并利用HTML语言进行网页的修改? 观察它与编辑窗口有何关系 各种代码所代表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利用IE浏览器打开临沂三中网站主页(www.ly-)和配套光盘中content\第6章\操作示例\北京故宫\index.htm(如果不能上网,需要自己提前制作一个较好的主页,以作比较用)。二、教学内容1、 设问:你知道这个网站的主页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教师活动:让学生打开课本第114页,快速浏览“实践体验”中主页制作的大体过程。2、设问:主页有什么作用?教师活动:切换到刚才打开的两个网页上,比较以后看看它们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有 什么特点?将临沂三中网站首页保存下来用FrontPage打开,观察它的结构并新建一个主 页,将标题设置好,并以index.htm为名保存。3、设问:怎样设置表格的属性?教师活动: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WORD的时候是如何插入表格的?教师演示表格的插 入,插入表格后,选中表格并依次展开表格->属性->表格(或者在表格上右击然后选 择表格属性),打开表格属性对话框,修改里面的各个属性值,将边框的粗细设置为0看看有何效果(这样可以让主页的整体内容看起来整洁、大方而又看不到表格的边框)。
4、设问:怎样设置图片的属性? 教师活动:让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WORD的时候是如何插入图片的?教师演示图片的插入,插入图片后,在图片上点右键,选择图片属性,打开图片属性对话框,点击对话框中的各个选项卡,修改里面的属性值并查看效果(这样做可以使图片与主页中的其它内容搭配更加合理)。 5、在表格中输入所需的文字,并设置好文字格式。 6、设问:做完你的主页后,如何说明你的版权? 教师活动:切换到刚才打开的两个网页上,观察他们在说明版权方面是如何做的?并在新 建的主页中设置好。 7、设问:如何预览主页并利用HTML语言进行网页的修改? 教师活动:做完主页后,怎样才能立即看到做成后的效果?现在不用打开浏览器而直接利用“预览”这个标签来查看结果,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回到编辑窗口继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另外如果懂得一些HTML语言的话,还可以对HTML语言直接修改。 8、保存制作的网页,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浏览自己制作的主页,看看有何感想?三、实践体验练习根据教材114页的制作过程和以前的规划完成“北京故宫”网站主页的设计(如果没有上网条件,可以以教材配套光盘中“content\第6章\操作示例\北京故宫”文件夹中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为实践练习的资源)。四、本课小结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于文武 单位和地址 临沂第三中学
电子邮件 ywwfish@ 联系电话 0539-3918292
设计制作“北京故宫”的网站主页学习任务单
一、观察打开的两个网页后,经过比较,你对他们的印象如何?
———————————————————————————————————————————————————————————————————————————————————————————————————————————————————————————————————————。
二、打开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新建一个主页,并以index.htm为文件名保存在自己建立的文件夹中。
三、打开刚才建立的网页,在网页上部输入标题:北京故宫,并用“居中”“黑体”、“36磅”、“红色”等 格式将其设置好。
四、插入一个5行5列的表格,将第二行合并为一个单元格,然后打开表格属性的对话框,将表格边框粗细设置为你想要的值并修改其他属性(比如颜色、阴影等)再预览效果,最后设置边框粗细为0,预览效果。
五、在刚才合并的单元格中插入一张图片,打开图片的属性对话框,修改它的属性值,预览修改后的结 果,特别注意“外观”选项卡中的属性设置,看看对图片修改后有何影响?
六、在网页底部输入版权信息,主要有网站的作者、联络方式、制作时间等。
七、预览网页,并根据预览到的结果进行修改,直到得到较满意的结果为止。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对其进行修改,使你的主页不断的得到完善。
八、讨论交流:各组将本组制作的主页同其他组进行交流并互提意见,通过比较你认为你组制作的主页怎么样?同其他组想比有何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争取做出最好的主页。
——————————————————————————————————————————————————————————————————————————————————————————。
九、按教材中的要求完成主页制作后,你有没有运用教材以外的知识?如果有,请在下面说明,并在交 流课上展示给大家,说明你的制作方法。
—————————————————————————————————————————————————————————————————————————————————————————————————————————————————————————————————————————————————————————————————————————。《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二十九)
教学主题 在线交流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学生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利用各种在线交流方式获得信息, 交流信息。能够体会到在线交流的快捷、方便,提高学习效率。重难点:①掌握电子公告板的使用方法②知道在线游戏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 掌握电子公告板的使用方法和在线游戏的基本知识。2、 能够利用学习的知识在BBS上成功注册一个帐号并发表帖子和参与讨论。3、 能在在线游戏网站上参与一些益智游戏,并自觉拒绝参与大型游戏和带有色情、迷信、反动、暴力倾向的各种游戏。
教 学 资 源 和 环 境
数字化环 境 1、中国科普城:http://stcity.dragon./2、科学教育:http://www.sedu./3、中国游戏中心:http://www./4、朗玛UC游戏:http://help.51uc.com/gameroom/game-room.html
常规环境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5.3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本节的学习任务单
教学设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真实网络环境为主。先利用配套光盘上的演示视频来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完成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 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知道在线交流吗? 知道在线交流的好处 在线交流的好处
什么是电子公告板? 了解电子公告板的定义 电子公告板的工作原理
如何使用BBS进行交流 掌握BBS使用方法 注册以及使用方法
如何进入在线游戏 掌握进入在线游戏的步骤 在线游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首先复习上节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电子邮件的优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点。(教师总结)1:电子邮件通常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交流。2:接受电子邮件取决于什么时候打开电子信箱。3:不能很好地实时交流和多人交流。教师总结之后,提出电子公告板BBS、聊天系统CHAT、QQ、UC等便是一种新型的即时在线交流方式。二、 教学内容:《1》 介绍电子公告板的相关知识,包括:电子公告板的起源历史;注册的一般步骤;注册用户的权限。(教学方法)在介绍上面内容时,可将其设计为多媒体课件,利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示。在介绍注册步骤时,可以利用教材配套光盘上的注册录像演示给学生。《2》 实验一:在K12教育网上注册成为会员,并参与某个话题讨论。 (教学方法)结合教材P101的实验步骤,看清网页提示。 (学生讨论)如何快速注册成为会员,并且利用注册的帐号登录论坛。以及在注册过程中哪些必须输入,哪些可以不必输入。《3》 练习实验:在以下两个网站的论坛上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账号。1、中国科普城:http://stcity.dragon./2、科学教育:http://www.sedu./《4》 学习拓展:1、 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记录自己所发帖子的URL。2、 如何在自己发的帖子里添加图片、Flash等。《5》 实验二:在263游戏网注册成为会员,并参与一个益智游戏。(教学方法)参考教材P103页的“实践体验”,并演示给学生注册的步骤。(学生活动)注册成为会员,并参与一个益智游戏。(学生讨论)高中生应不应该玩网络在线游戏?(教师总结)高中生可以适当地玩一下网络在线游戏,比如像暑假期间,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分迷恋,不能自拔。特别是对色情、暴力、反动游戏要坚决拒绝,做一名健康、合格的中学生。三、 小结: 填写《学习任务单》四、 作业:(在以下4个网站上注册会员,并参与交流)1、中国科普城:http://stcity.dragon./2、科学教育:http://www.sedu./3、中国游戏中心:http://www./4、朗玛UC游戏:http://help.51uc.com/gameroom/game-room.html
“在线交流“学习任务单
一、 电子公告板简称_________,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
二、 在K12教育网上注册成为会员,并参与某个话题讨论。
1、 注册成为BBS用户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论坛上发表一个帖子,然后再回复一个帖子,并记录如下内容:
你所发的帖子的UR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所发帖子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回复帖子的UR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在263游戏网注册成为会员,并与同学进行一次益智游戏。
四、 讨论题:
1、 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聊天室三者之间的优缺点?
2、 高中生应不应该玩网络在线游戏?
单位:沂水四中《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
教学主题 信息获取的方法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本小节让学生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掌握信息获取方法的多种途径。重点: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难点: 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
学习目标 1、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2、 掌握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3、 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作用。4、 了解不同历史信息获取方法的特征。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1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信息获取的方法”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 本小节的内容涉及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所以主要以问题为引导,以活动为途径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信息的来源有哪些?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信息的来源
如何获取信息? 了解信息获取的多种途径。 信息的表现形式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一样吗?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信息获取方法的特征。 获取信息的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由问题 “同学们知道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吗?”为切入点,说出他们知道这个信息的途径,从而引出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引入新课。 二、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你是如何获取有关奥运会信息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快速核对一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2、设问:如何获取信息?活动: 自学2.1.2小节的内容,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3、设问:你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信息获取技能与方法获取有关奥运会信息的?活动:分小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更直观的认识。交流:各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 容)4、设问: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一样吗?活动:小组的每位同学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一些资料。教师要鼓励学生查找更多的教材内容以外的资料。讨论:小组同学分别就“古代”、“近代”和“现代”这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获取方法进行讨论,共同完成表格。在班级中,由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向全班同学介绍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获取方法及其特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质疑,共同把表格补充完整。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三、 小结 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 四、 作业: 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程书丽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闸北区信息中心,上海鸿兴路37号/200071
电子邮件 zbjycsl@ 联系电话 021-56902742
“信息获取的方法”学习任务单
一、 信息的来源有哪些?
1.信息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了解奥运会有关情况的途径是:
途径一:
途径二:
途径三:
二、 如何获取信息?
1.信息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信息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1.你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关奥运会信息的?
途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时使用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____
四、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一样吗?
请填写不同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同方法:
时代 获取信息的方法
古代
近代
现代
五、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六)
教学主题 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让学生能够通过因特网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将有用的信息保存后,为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资料。重点:网络资源的保存和收藏夹的使用难点: 网页的几种保存类型、收藏夹中文件夹的创建
学习目标 1、 掌握网络浏览的方法2、 会保存有用的网络资源。3、 学会收藏有用的网址。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相关网站:http://2、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2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知道获取网址有多少种方法? 掌握获取网址的策略和方法 在检索信息时可以使用哪些关键词进行检索。
如何保存网页? 知道网页的几种保存类型 保存文件时新建文件夹的方法
如何“用好”你的收藏夹? 了解收藏夹的作用 掌握网址收藏的一般方法
如何“管好”你的收藏夹? 学会整理收藏夹 掌握收藏夹中文件夹的创建、删除、重命名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首先复习上一节课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然后提出“你想成为网上冲浪高手吗?”“你想成为信息的拥有者吗?”等问题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任务一:请用多种方法访问“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网站” 学生活动:通过多种方法浏览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网站,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讨论:获取网址的多种方法,快速核对一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任务二:探索浏览器中“前进”、“后退”、“刷新”、“停止”、“历史”的作用学生活动:利用找到的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网站探索浏览器的基本操作 (虽然课本上没有这部分内容,但作为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任务三:把“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网站”的主页保存到d:\ sports文件夹下,文件名“main.htm”,保存主页上任一张图片到d:\ sports文件夹下,文件名为“picture.jpg”。(注意保存文件时新建文件夹d:\ sports)学生活动: 保存网页内容,了解网页的几种保存类型,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讨论: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操作方法。任务四: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把“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网站”添加到收藏夹的“课堂资料”文件夹里。 学生活动:在收藏夹中创建文件夹,并熟练保存网址。 交流讨论: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操作方法。 在完成上面内容后,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行下面拓展内容的学习: 拓展内容:1、如何把“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网站”设置为浏览器默认页? 2、收藏夹有哪些使用技巧? 建议可以先问问学生,然后提示学生利用网站搜索功能进行自学。 三、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三、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程书丽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闸北区信息中心214室,上海鸿兴路37号/200071
电子邮件 zbjycsl@ 联系电话 021-56902742(13641867028)
“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学习任务单
一、 如何获取网址
1、 获取网址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网站的网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浏览器工具栏上“前进”按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退” 按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 按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如何保存网页
1、 保存网页时,如果文件类型选“文本类型”则保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保存网页时,如果文件类型选“web页” 则保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保存图片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如何使用收藏夹
在收藏夹下创建如下图所示的文件夹,并分别查找相应的资料保存到文件夹中。
Xxx同学
课堂资料
课外资料
漫画
音乐
四、 通过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通过学习,你对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新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十二)
教学主题 在线数据库的使用(2)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本节的任务是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加工处理从而形成观点、得出结论、表达主张。重点: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难点: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 1、 体验在线数据库的优势。2、 能够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相关网站:http://www.zhb../ 国家环保总局 http://www./ 百度搜索引擎http://www.zjepb./ 浙江环保局2、校园网站“成绩查询系统”。3、电子表格工具软件:Excel。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4节及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在线数据库的使用(2)”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持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如何查找“北京地区7月份空气质量日报”数据? 掌握使用在线数据库获取信息的方法。 体验在线数据库的优势。
如何保存获取的数据? 了解保存数据的一般方法。 熟练掌握保存数据的方法。
应该如何选取处理数据的软件?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合的处理软件。 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数据处理软件。
怎样使用Excel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 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xcel处理数据的方法。 Excel中数据的排序和图表的生成。
我们能从数据处理的结果中得到些什么? 培养学生通过对已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能力。 用适当和准确的语言对分析数据的结果进行合理的阐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指出本节课重点:锻炼上机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设问:应该怎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或液晶投影仪将学习任务单下发给每位同学。任务一:通过访问“国家环保总局网站”, 查找北京地区7月份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
学生活动:浏览国家环保总局网站,完成以上任务。交流讨论:在线数据库在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方面的优势。 任务二:把国家环保总局网站“空气质量日报”栏目中有关北京地区7月份的数据复制到Windows剪贴板上,打开电子工具软件Excel,将内容复制到Excel中。 学生活动:保存数据到适当的位置。 交流讨论: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操作方法。任务三:学会利用Excel处理数据。 学生活动1:按照数据库所提供的空气质量指数,对所取得的数据按日期进行排序。 学生活动2:将7月份“空气质量指数”的表格的形式转换为折线图并按照课本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综合分析。交流讨论:教师可以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讨论。 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按照下面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 折线图质量精确表达(6分) 较为正确(5分) 基本正确(3分) 尚需改进(2分) 任务四:访问校园网《学生成绩查询系统》,查找自己的期中、期末各学科成绩,利用Excel进行处理,并生成柱形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注:任务四可交给学生自行完成。三、小结活动:同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看看从图表中可提取什么有用的信息。交流:选取一小组让他们陈述取得的信息及过程,以及对所取得的信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乐小林、孙保平 单位地址/邮编 山东郯城第二中学/276100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在线数据库的使用(2)-学习任务单
一、 应该怎样快速浏览主页并寻找相关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保存所需数据的方法有几种?
1、如何保存含有数据的网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将数据复制到文本文档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直接将数据复制到Excel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处理数据
1、在Excel里,怎样对数据进行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用Excel把数据生成图表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通过学习,你认为Excel软件在处理数据上有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其他处理数据的软件并比较他们之间的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你对运用Excel处理网络中的数据都了解了哪些?还有那些不理解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二十八)
教学主题 电子邮箱及申请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让学生通过申请电子邮箱的活动,掌握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方法,,拓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的视野、方法和知识。重点: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方法难点:用户名和密码的选取
学习目标 1、 学会申请电子信箱的方法2、 知道电子邮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 源 1、 2、 3、 www.4、 www.5、 www.
常 规资 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5.2.3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电子邮箱及申请”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布置任务-学生活动-交流谈论-教师点拨”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知道获取电子邮箱有多少种方法? 了解电子邮箱的种类和获取的途径。 知道获取的多种方法和途径
如何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一般步骤 了解申请免费邮箱的方法,注意申请过程中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
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相比有哪些优势? 了解电子邮件的特点 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哪些
电子邮件是如何工作的? 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几种协议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首先复习上一节课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然后提出“你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电子邮箱吗?你想快速及时的和朋友取得联系吗?”等问题来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下发“电子邮箱及申请”学习任务单。问题一:你知道可获取电子邮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活动:学生分组通过教材及网络搜索引擎获得答案。交流讨论:获取电子邮箱的多种方法,找到最适合学生使用的一种电子邮箱。问题二:如何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教师活动:通过教材中操作方法示意图,介绍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一般步骤。强调对于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所要注意的问题。实践体验: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免费电子邮箱。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协作,通过网络申请一个自己的电子邮箱,可以结合教材指导,或者通过其它电子邮局网站申请。 交流讨论: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记录自己电子邮箱的地址,密码及电子邮局的网址等。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电子邮箱,相互发送电子邮件。体验申请成功的成就感。问题三: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相比有哪些优势? 交流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电子邮件的特点。问题四:电子邮件是如何工作的?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示意图及知识链接简要介绍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三、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 四、作业:课后“练一练”第5题。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 孙会升、张翔、王春华 单 位 沂水县第二中学(276400)
“电子邮箱及申请”学习任务单
一、你知道获取电子邮箱有多少种方法?
二、你所了解的免费电子邮局网站有几个,各自提供的免费电子邮箱容量有
多大?
三、你所申请的电子邮箱来自哪个网站: ,
容量多大 ,可以添加的附件能有多大 ,
你所使用的用户名是 ,你重复几次完成注册 ,
你所使用的密码为多少位 。
四、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相比有哪些优势?
五、你申请的电子邮箱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六、什么是垃圾邮件?如何识别和处理垃圾邮件?结合网上关于垃圾邮件的介绍,谈谈垃圾邮件给信息时代的人们所带来的危害。
七、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八、通过学习,你对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新的设想?《信息技术基础》教案(二十七)
教学主题 收发电子邮件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发送电子邮件和接收电子邮件组成,并介绍了使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的步骤,并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熟练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浏览器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和方法2、掌握附加文件的方法。3、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相关电子邮局
常规资源 1、浙教版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五章5.2.2小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收发电子邮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和小组研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知道哪些电子邮局? 熟悉电子邮局 掌握一至两个电子邮局
你有电子邮箱吗? 申请电子邮箱 至少申请一个电子邮箱
你知道你同学的电子邮箱地址吗? 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掌握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你经常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吗? 熟悉收发电子邮件 本小组内的同学互发邮件
你会发送附加文件的电子邮件吗? 学会发送附加文件 发送附加文件
你会下载附加文件吗? 学会接收附加文件 接收附加文件
什么是垃圾邮件?你对垃圾邮件是怎样处理的? 培养安全意识 会删除垃圾邮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21世纪是信息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了信息的社会当中,我们都在不停的交流信息,而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交流信息的最常用的功能之一。今天是教师节,老师告诉你们我的电子邮箱地址,请你们发一分祝福给老师,同时请接受一份老师给你们的祝福。二、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设问一:同学们知道那此些电子邮局?活动:同学回答,老师介绍
设问二:同学们有电子邮箱吗?活动:同学回答,根据同学的回答,老师归纳,没有的同学,老师给一些电子邮箱。设问三:你知道你或者同学、老师的电子邮箱吗?如何进入电子邮箱?活动:同学回答,老师板书强调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与规则。并告诉同学进入电子邮箱的地程、方法。任务一:请同学们给老师发一份祝福学生活动:四位同学为一小组,通过看书、交流,完成给老师发一份祝福的任务。教师活动:提示给老师的祝福可以是不同形式的,一句话、一份电子贺卡、一段音乐等等。交流讨论:老师通地查看收到的邮件,找出代表不同类型的邮件,请这些代表不同类型的发邮件的同学演示他们的操作方法任务二:接收邮件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份不带附件的邮件和一份带附件的邮件,请各小组查阅。学生活动:查阅老师发给的邮件,有附件的保存附件。交流讨论:请两位同学演示他们查阅带附件邮件和不带附件邮件的方法。任务三:给老师发一份带附件的祝福,同时接收一份老师发的带附件的祝福学生活动:同学收发带附件的邮件。老师活动:老师总结、归纳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过程、步骤。知识、技能拓展1. 如何把收到电子邮件进行保存?2. 对收到一些垃圾邮件如何进行删除?请同学们交流、回答,然后请同学们利用电子邮局进行操作、自学。三、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问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师生间、同学间解答疑惑。四、作业完成课本96页的实践体验
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共需4课时,我们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讲授,而是讲完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后,先讲授“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再讲授“电子邮件的收发”,让学生有对电子邮箱的更一步认识和进入邮箱的方法后,再进行学习“电子邮件的收发”,这样本节的重点、难点(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步骤)就会突显出来,老师便会有针性的任务,学生会有针对性的学习。整个课堂的时间分配为:教师操作、归纳讲解约为10分钟,27分钟为学生分组交流、实践时间,下课前3分钟为评讲、总结时间。
教案设计者 韩洪强 龚佃梅 单位/邮编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 276420
“收发电子邮件”学习任务单
一、写出你所知道的电子邮局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出你的电子邮箱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电子邮箱地址的含义是:@前表示_____@后表示_____。
四、收发电子邮件:
1. 在发邮件时单击“__”按钮,计算机将邮件发出。
2. 发一段音乐给老师,其方法是单击“__”按钮,选择一个音乐文件,再单击“____”按钮,计算机将音乐文件作为附件将发送到对方。
3. 发一新邮件:
收件人:teacher@
抄送:自己的邮箱地址
主题:向老师问好
附件:D:\picture下任意一图片
内容:正文要求在50字以内
4. 将第3题要求的内容发送以后,检查收件箱文件文件夹中是否收到抄送给自己的邮件。
五、通过上述学习,你在熟练收发电子邮件后,你还有那些疑问和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通过学习,你对垃圾邮件的处理还有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
教学主题 信息技术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对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发掘和对信息技术的历史的探索,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应用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重点:信息技术的的内容和发展历程难点: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3、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4、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http://www.stcsm./http://www-900./cn/grid/http://www./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1.3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如果要设计一个假期旅游计划,需要获得哪些信息?从什么渠道获得这些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成最后的计划? 了解信息科技的定义和应用。 获得信息的不同手段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发挥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载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哪些事物的发明或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不同历史时期中,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事件
最新的信息技术会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 知道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 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了信息的社会当中,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着取舍和加工,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现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假期旅游的计划,通过设置这样的活动逐步引入课题,让学生围绕着这个任务的执行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作用。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假期旅游的计划,并依托这个任务展开教学内容。首先,要求学生讨论为了制定旅游计划,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并提出获得这些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在这个活动中应该提示学生除了计算机以外还有许多传统的方法也可以获得需要的信息,如查阅旅游杂志、拨打旅游公司电话等,然后要求学生比较不同的信息获得方法,体会现代信息技术对于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作用及优势。当学生完成了上面的任务以后,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在20世纪的初期或者是中国古代,一个人要出去旅游该如何获得相关的信息呢?很显然,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能适用的信息技术的是不同的,于是,教师就可以以用填写时间轴的方法,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这样的方法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广义上信息技术的含义,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不同的信息技术对于进行信息的处理都是具有其自身的价值的,人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应用某一种单一的信息技术。最后,教师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在未来信息技术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为巨大的变化,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使用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信息科技的成果。该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介绍2个最新的成果,并根据学习任务表的内容填写相关内容,鼓励学生搜集教材中没有提到的最新的信息科技。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发展和未来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在小结中提示信息科技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应用,还包括很多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比如生物信息学、空间信息学等,计算机和网络只是信息科技的一个工具而已,鼓励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注意培养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力。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王菲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200011
电子邮件 farawaywang@ 联系电话 021-63160973-1506
“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
一、设计假期旅游计划
1、该计划中需要搜集的信息有:
2、这些信息来自于:
3、你的假期旅游计划书
旅游线路:景点介绍: 资料来源:
二、不同的历史时期哪些事物的发明或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古代的信息技术
历史时期 代表性历史事件 重要的信息技术发展
原始社会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2、近代的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的发展 时间 发明者(或国家)
机械计算机
电报
摄影技术
无线电广播
电视
电话
3、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主要的技术
爱尼阿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7)
现代光通信
计算机网络
三、最新的信息技术会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
阅读教材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展望,并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搜集有关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资料,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介绍两种最新的技术,完成下表:
最新的信息技术 原理 应用领域
四、通过学习,你认为计算机和网络作为现代信息科技的主要手段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五、通过学习,你认为掌握现代信息科技是不是就是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呢?你的观点是什么?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一)
教学主题 网站的策划与构思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本节主要是确定建立网站的任务,并提出解决的方案。重点:建立网站的构思 。难点:制定解决方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网站构思的一般方法。2、能够制定出建立网站的解决方案。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因特网、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软件。2、 搜索引擎网站(百度搜索)。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6.2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网页制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1、为什么要建立网站? 学会在网上宣传或发布信息 网站主题的确定
2、为什么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发挥同学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3、如何构思网站? 学会构思网站 网站的框架结构
4、如何制定建立网站的解决方案? 学会制定解决方案 方案的制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网页的基本元素,网页制作的一些常用工具,然后提出“你想成为网页制作的高手吗?”“你想拥有自己的网站吗?”等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导入新课。二、 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建立网站的作用有哪些? 教师活动:打开几个有名的网站作一简单介绍。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建立网站的作用。2、设问:如何确定建立网站的任务?教师活动:提出要求,学生分组。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建立网站的主题。3、设问: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教师活动:提出分工的项目:策划、素材收集整理、网站制作。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各自的工作。4、设问:如何构思,制定解决方案?教师活动:引导各组制定出自己的方案。学生活动:确定网站的名称、主题、内容、结构。交流:小组成员对制定的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并确立。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吴业光 单位/地址/邮编 山东省莒南县第三中学/276600
电子邮件 Jnsz2008@ 联系电话 0539-7212516
“网页制作”学习任务单
一、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
网站名 策划 素材收集整理 网站制作
二、建站构思
1、网站的名称
2、网站的主题
3、网站的内容
4、 网站的结构
三、通过对网站构思的学习,你觉得还要考虑哪些因素?
四、通过对一些优秀网站的参观,你还有哪些新的构思方案?
五、根据你的看法,建立网站的作用有哪些?《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九)
教学主题 智能处理(二)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对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学习,让学生对语言的计算机处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重点:翻译软件的使用及作用。难点:计算机处理语言的原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2、 学会使用翻译软件。3、 了解语言的计算机处理的重要性。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相关网络:http://www-ai.ijs.si/eliza/eliza.htmlhttp://icl.pku./icl_intro2.翻译软件:金山快译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三章3.5.3小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智能处理(二)”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认为计算机会说话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可以计算的吗? 让学生了解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机器翻译属于语言学的问题范畴。
上网时遇到自己翻译不出的英文网页除了查英汉词典还能怎么办?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翻译与计算机联系起来。 机器翻译的概念。
如何用翻译软件“金山快译”来翻译英文网页? 掌握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 翻译软件的使用。
语言的自动处理与人类自身的探索有关系吗? 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并加以重视,为以后的研究埋下一粒种子。 语言自动处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一、新课引入:首先复习语音识别系统的使用方法,然后提出问题:1、 设问:你认为计算机会说话吗?活动:指导学生访问网站http://www-ai.ijs.si/eliza/eliza.html与机器人进行对话,随后引入本课学习内容: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交流:让学生就与机器人的对话进行讨论,充分展开想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活动,引入本课内容。二、教学内容:1、 设问:语言是可以计算的吗?活动:了解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原理,掌握机器翻译是属于语言学的问题范畴。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机器翻译为什么属于语言学的问题。2、 设问:上网时遇到自己翻译不出的英文网页除了查英汉词典还能怎么办?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翻译英文网页的几种办法。可提示学生利用计算机也可翻译英文网页。3、设问:如何用翻译软件“金山快译”来翻译英文网页?演示: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金山快译”翻译软件的使用。活动:指导学生使用“金山快译”对英文网页进行翻译。交流:相互交流使用软件的心得,并指出计算机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明显错误,找出出现错误的主要因素。4、设问:语言的自动处理与人类自身的探索有关系吗? 活动:依据课本,得出语言的自动处理问题是人类探索自身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而让学生重视语言的自动处理,让学生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三、本课小结。四、作业:1、登录网站http://www-ai.ijs.si/eliza/eliza.html,与机器人对话,讨论当前使用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的局限性。 2、登录“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网站http://icl.pku./icl_intro,丰富自己的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知识。 3、使用“金山快译”对英文网页进行全文翻译。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杨志国 单位/地址/邮编 山东省苍山县第一中学/277700
电子邮件 csyz@ 联系电话 0539-5200203-8406
“智能处理”学习任务单
一、1.计算机在人文领域研究探索的重要结果之一是 ?
2.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中产生的专门的分支是 和 。
3.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的区别在于自然语言处理注重 ,计算语言学注重 。
二、1.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语言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机器翻译属于 的问题。
三、1.“金山快译”使用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2.翻译软件在翻译时能不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它的局限性在哪个地方?
四、语言的自动处理问题是 中的一个环节?
五、通过学习,你认为将来的计算机能否与人类正常对话?《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五)
教学主题 网页制作(3)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一个网站中的所有网页,是通过超链接的形式互相连接起来的,本节主要介绍了链接新建网页的方法。需要一课时,通过大量的学生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链接网页的基本方法。重点:链接网页的基本方法。难点:在各网页元素上建立链接。
学习目标 1、掌握在网页内文字上新建链接的方法。2、掌握在网页内图片上新建链接的方法。3、掌握链接到其他网站的方法。4、掌握链接到电子邮箱的方法。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相关网站:http://www.”2、搜索引擎网站“”3、网页制作工具软件:FrontPage2000
常规资源 1、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二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网页链接”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网站中的怎样建立文字的链接? 掌握文字“链接”的方法 执行“插入” “超链接”
网站中的怎样建立图片的链接? 掌握图片“链接”的方法 选定图片
网站中的怎样建立其他网站的链接? 将文字链接到其他网站 在“URL”中输入要链接对象的网址
网站中的怎样建立电子邮箱的链接? 网页与电子邮箱进行链接 单击URL后面的“”按钮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进入因特网,演示在网站内任意链接的方便,体现网站的实用性,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二、教学内容:1、设问:在主页“北京故宫“上单击“北京故宫简介”能否直接转入对应的子页中?活动:参考教材步骤,在主页上创建“北京故宫简介”的超连接。交流:临座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活动的结果。总结:教师分析总结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练习:试分四个小组创建“太和殿”、“乾清宫”、“金水桥”、“文物宝库”的超连接,并进行比赛。2、设问:在网页上单击图片能否直接转入对应的子页中?活动:参考教材步骤,创建“北京故宫简介”图片的超连接。交流:临座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活动的结果。总结:教师分析总结学生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讨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在文字上和图片上创建链接的异同点。3、设问:在设置超链接时,能否链接到其他网站?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在网站之间的外国链接方法。交流: 小组间讨论网站之间链接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总结:教师总结链接到其他网站的方法:在“创建超链接”对话框中,直接在“URL”文本框中输入所要链接到对象网站的网址。4、设问:能否将网页链接到电子邮箱?活动:分小组探索建立“联络方式:lihai@.c ( mailto:lihai@.c )n”与电子邮箱“联络方式:”的链接 ( mailto:”的链接 )。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建立链接到电子邮箱的方法。 三、小结:通过对各种超链接的学习,总结它们的异同点,以便灵活方便地进行链接。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康从娟 单位/地址/邮编 兰山区第一综合高中,红旗路195号,276006
电子邮件 kangcongjuan@ 联系电话 0539-8372026
网页制作(3)——“网页链接”学习任务单
一、 什么是超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如何建立文字与网页的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何建立图片与网页的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如何建立网站间的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如何建立文字与电子邮箱的链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在你的网页中建立各种超链接。
七、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通过学习,你在网页链接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十六)
教学主题 信息表达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本节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信息表达方式、信息表达技术及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重点:掌握理解信息表达方式及信息表达的规范化。难点:信息表达的规范化。
学习目标 1、 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2、 了解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3、 理解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http://www.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5.1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信息表达”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 本小节的内容主要为理论学习,所以要以问题为引导,通过活动、交流、讨论、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通过什么方式传达信息? 掌握信息的表达方式。 信息表达方式
你怎样传达信息? 了解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信息表达技术
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及文字?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表达的规范化。 统一是为了正常的信息交流
规范信息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及意义? 掌握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 信息表达规范化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一、 新课引入:通过“瞎子摸象”的故事引入新课。二、 教学内容:1、 设问: 你是用什么方式传达信息的?活动:学生举例回答自己的传达方式。活动: 通过“天气预报的表达方式”说明信息的表达方式。讨论、交流、总结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2、 设问: 你怎样传达信息?活动: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余时间获得北京奥运会信息的途径。讨论、交流、总结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并完成“学习任务单”相关问题。3、 设问1: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活动:观看“秦始皇”录像视频资料。讨论、交流、总结。设问2:规范信息表达有什么作用及意义?活动:让学生分组通过“http:/www.”搜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资料。讨论、交流、总结。三、 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四、 作业:制作一份介绍“普通话推广”的演示报告(要求:图文并茂,至少六张)。
教后感
教案设计者 赵 军 电子邮件 zj1797@
单位/邮编 苍山县实验中学电教室 277700
“信息表达”学习任务单
一、 信息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二、 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不同旅行社“十·一”的旅游路线并完成下表:
优势 缺点 特点
报纸
广播
电视
计算机
网络
其它
三、通过实例说明规范信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了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通过学习,你对信息表达有那些疑惑及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
教学主题 文字处理(机器人板报设计)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0.5-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设计主题板报,熟练掌握文字处理技术。重点: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难点:如何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使用。2.掌握主题板报设计方法。3.掌握“批注”和“修订”功能的使用。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搜索引擎网站
常规资源 1.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2.1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文字处理”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没有机器人板报素材怎么办? 了解资料搜集方法 如何快速搜集资料
如何表达这些资料? 了解板报设计方法 板报版面设计
如何合并同学之间资料? 掌握“批注”和“修订”功能 如何合理均匀分工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展示图文并茂的板报,引入如何表达、加工信息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注意:教师事先可将学习任务单拷贝到几张软盘中,以防某些机器网络故障)
1. 设问:没有机器人板报素材怎么办?活动:通过因特网搜集有关机器人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有关内容。交流:机器人资料的分类和保存。2. 设问:如何表达这些资料?活动:分小组讨论,确定板报主题和内容分工,设计板报版面布局。3. 设问:如何使板报图文并茂?活动:每人根据分工,使用文本框和图片框处理有关文字和图片。4. 设问:如何合并同学之间资料?活动:由小组内起草人利用“批注”和“修订”功能,完成板报定稿。交流:小组每位同学对定稿后的板报提出修改,并完成修改。
交流评价:通过网络由小组代表展示各自的板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吴申广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闸北区少科站 芷江西路151号 200070
电子邮件 wushenguang@ 联系电话 28507724
“文字处理”学习任务单
一、没有机器人板报素材怎么办?
1. 你如何搜集机器人素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用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所搜集到的素材
素材名(包括文字和图片) 来源 作者
二、如何表达这些资料?
1. 板报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设计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组内你承担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何使板报图文并茂?
1. 版面设计的构思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板报中使用的图片(包括艺术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如何处理有关文字和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如何合并同学之间资料?
1.小组板报中所插入的“批注”和“修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板报初稿有哪些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通过上述设计,你在熟练使用字处理方面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通过学习,你对文字处理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四)
教学主题 网页制作(2)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举一反三,完成教学目标。实践体验的时间相对多一些。。重点:掌握图片的插入方法,并设置图片的大小等操作。难点:图文混排的具体操作方法。
学习目标 1、 学会在网页中加入图片。2、 掌握如何使插入的图像与文字达到更加和谐完美。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通过搜索相关网站(故宫):http://www.dpm.。2、 教师机和学生机的控制软件:相互传送数据。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6.2.5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制作网页(二)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我们为什么要在网页上插入图像? 导入本课内容 作为网页三要素之一的图像可以使网页变得更加形象,美观。
我们如何在网页中插入图片? 掌握在页面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
怎样调整才能使我们插入的图片更美观,与原有的内容之间更和谐? 熟练掌握调整图片大小,实现图文混排和图片定位 关键是能找到“图片属性”对话框,并对各项进行设计。
如何能更方便的比较各网页,以使同一主题系列的网页风格统一? 掌握编辑窗口的切换 Frontpage2000“窗口”菜单各项的使用
你知道Frontpage2000窗口的编辑区左下底部三个小标签的功能吗? 学会在制作网页时,三种方式的作用 查看所制网页的预览效果和代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通过展示几个都介绍故宫的网页,但样式不同,让学生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图片的基本处理以及图文混排,完成网站中其他几个页面。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将学生收集的素材(“北京故宫”网站素材)和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怎样在网页中插入图片?教师活动:演示在只有文字材料网页的确定位置插入指定的图片。2、设问:怎样调整才能使我们插入的图片更美观,与原有的内容之间更和谐?教师活动:演示调整图片大小、定位与图文混排操作。(重点和难点,速度要慢,讲解要详细一些)3、设问:对文字和图片处理时,使用图文混排与使用表格的基本区别?学生活动:各个小组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加深对图文混排重要性的理解。4、 设问:如何能更方便的比较各网页,以使同一主题系列的网页风格统一? 教师活动:演示通过菜单“窗口”命令,在不同的网页编辑窗口之间切换。让学生学会在制作网站时,网站内各子页之间的风格要和谐统一。5、 设问:你知道Frontpage2000窗口的编辑区底部三个小标签的功能吗?学生活动:各小组成员进行探索,推选一名代表将结果演示给全班同学。教师活动:对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评价。6、 提问:刚才使用菜单“窗口”可以在不同的网页编辑窗口之间切换,在浏览网站中各个网页时,不同的页面之间是怎样衔接的?(为下一节做一个引子,学生课下完成。)三、学生练习:1、 各小组根据老师下传的素材和要求,完成对网站中其他子页的制作。2、 将网页保存在网站要求的文件夹中,以便下一节课的使用。3、 提交作业,简单展示一下各小组学生作品四、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图文混排的心得体会。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学生小结本节主要内容,老师进行补充。五、作业:完成教材P117页表1(网页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隋本军 单位/地址/邮编 临沂第四中学 沂蒙路6号 276005
电子邮件 bjfollow@ 联系电话 0539-8023922 (13053995497)
网页制作(2)学习任务单
1、网页中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是 和 。
2、早期网页的编写,都是采用 语言,浏览时是 。
3、在网页中除了常见的文字和图片等元素外,经常见到的还有 等。
4、在网页中加入图片的主要优点是: 。
5、为了快速在不同的网页编辑窗口之间切换,可以通过菜单中的 命令来实现。
6、在编辑网页时,快速实现输入文字的段与段之间距离较小,可使用 组合键实现。
7、 一个网页中的图片为何不能太多?如果要加入更多的图片,我们应该怎样来实现?
。
8、 对图片进行定位时,在“定位“对话框中,需要注意那一点才能实现图文混排?
。
9、如何将一幅图片设置为网页的背景?
。
10、通过对网页制作中图文混排的学习,你有哪些心得体会?
。
11、阅读有关材料比较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在外观和实现技术上各有何不同?
。
12、拓展练习:探讨对图片进行其他设置,比如设置图片透明、图片翻转、图片上加文字和图片叠加等功能。
13、综合练习:各小组设计一张班级同学座位分布图,并在图上建立每个同学的姓名(和其他情况的超级链接---下一节课练习),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评价。《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八)
教学主题 智能处理(1)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对语音识别和字符识别的学习,了解人工智能的一般应用。重点:智能处理软件的使用及作用。难点:智能处理软件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1、 学会一些智能处理软件的操作方法。2、 体验智能处理软件的工作过程。3、 了解智能处理软件的实际应用价值。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教师机安装语音输入软件。2、 所有计算机安装OCR软件。3、 带语音识别功能的手机一台。4、 扫描仪一台。5、 手写板一块。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5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智能处理(1)”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别人的语音输入系统? 了解语音输入的基础是语音识别。 识别语音的特征是提高识别率的关键。
为什么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汉字不一定比键盘快? 了解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哪些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方法? 了解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手写体汉字识别的主要使用场合。
使用OCR软件识别汉字应该有哪几个环节? 知道OCR软件的主要工作过程。 印刷文字图像化是基础。
在OCR中汉字与英文字符哪一种识别率比较高? 学会使用OCR软件 如何正确选定分析区域。
为什么夹在汉字中的英文单词较难识别? 了解OCR软件识别汉字的工作原理。 字符特征抽取是识别过程的关键环节。
影响OCR软件识别率的有哪些主要因素? 知道提高识别率的一般方法。 如何进行预处理是提高识别率的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使用一台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的手机,向所有同学演示语音拨号功能。让一位同学用教师的手机尝试语音拨号,但无法接通,从而引入本节“智能处理”学习内容。二、 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简单说明智能处理定义及主要应用领域。下面探究主要应用领域的特点和价值。1、设问: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别人的语音输入系统?演示:教师在教师机上演示语音输入软件的使用。活动:安排几个同学使用教师机上语音输入软件输入汉字,观察实际使用效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别人无法使用语音输入系统的原因。2、设问:为什么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汉字不一定比键盘快?演示:教师演示使用手写板输入汉字的方法。活动: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手写字体及连笔法输汉字,观察手写板输汉字的效率。交流:哪一种字体输入速度最快、哪一种字体输入准确率最高。3、设问:哪些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方法?活动:根据有关资料,自行找出适合使用手写汉字识别输入的设备、人群和场合。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总,得出较完整的讨论结果。全班同学快速核对。4、设问:使用OCR软件识别汉字应该有哪几个环节?活动:分组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根据有关资料,了解使用OCR软件识别汉字的几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作用。交流:各组同学重点交流每个环节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5、设问:在OCR中汉字与英文字符哪一种识别率比较高?活动:在实践体验活动中,选取纯汉字、夹数字以及夹英文单词等三种区域,分别进行识别,比较各自的准确率。交流:相互交流使用OCR软件的心得体会,特别是选取识别区域的方法和技巧。评价:讨论评价标准,并自行填写学习情况评价表。6、设问:为什么夹在汉字中的英文单词较难识别?活动:根据实践体验活动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理解有关资料,探讨在汉字中夹英文单词识别率不高的原因,以及提高英文单词识别率的对策。交流: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同归纳主要原因及提高英文单词识别率的方法。7、设问:影响OCR软件识别率的有哪些主要因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有关资料,找出影响OCR软件识别率的主要因素,以及整体提高识别率的基本方法。交流:通过交流活动,比较各个小组提出的提高识别率方法的可行性。三、 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相互交流有哪些疑惑和想法。教师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四、 作业:(1) 根据家里计算机的条件,选择完成教材《练一练》(1)—(3)(2) 通过因特网或其他资料,查找更多资料,自行解答“学习任务单”上的疑惑,完善自己的新想法。下一节课,前半节课进行讨论交流活动。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陈越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永兴路365号/200071
电子邮件 Shchenyue@vip. 联系电话 021-56636054(13801688710)
“智能处理(1)”学习任务单
一、 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别人的语音输入系统?
1、 什么是语音输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语音输入的适用领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音输入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语音输入中主要根据什么来进行语音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为什么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汉字不一定比键盘快?
试用不同的手写字体,分别用手写体识别技术输入汉字实验。
准备输入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个汉字以内)
手写字体 耗用时间(秒) 输入次数总计 最难输入的汉字(含输入次数)
宋体
仿宋体
楷体
美术字
连笔字
影响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哪些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方法?
阅读有关资料,完成下表:
使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法的设备
适合使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设备的人群
适合使用手写体汉字识别输入设备的场合
四、使用OCR软件识别汉字应该有哪几个环节?
分小组学习,了解使用OCR软件识别汉字的几个环节。
环节 操作方法 作用
1、
2、
3、
五、在OCR中汉字与英文字符哪一种识别率比较高?
在实验体验活动中,分别选取三种不同的识别区域进行识别,并填写下表:
区域类型 字符数 正确识别数 识别率正确数/字符数 无法正确识别的字符
纯汉字
夹数字
夹英文单词
识别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为什么夹在汉字中的英文单词较难识别?
分小组学习,阅读有关资料,共同解答以下问题。
1、英文单词识别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高英文单词识别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全班交流讨论后,完成下面问题。
提高英文单词识别率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影响OCR软件识别率的有哪些主要因素?
分小组学习有关资料,观察所用OCR软件的功能列表和使用说明,解答以下问题。
1、 影响OCR软件识别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OCR软件中提高识别率的技术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全班交流讨论后,完成下面问题。
4、 提高OCR软件识别率的可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通过学习,你在语音识别和字符识别等智能处理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七)
教学主题 信息检索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本节内容需要二课时,通过大量的学生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难点: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学习目标 1、 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2、 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3、 了解元搜索引擎。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搜索引擎网站“www.”2、 搜索引擎网站“”3、 百度搜索引擎“www.”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2.3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信息检索”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掌握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使用主题目录进行检索的关键是找到正确的路线。
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了解主题目录对因特网资源列表的管理方式。 找到网站登录网页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重点是了解搜索引擎相比主题目录的优势。
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了解搜索引擎的评价标准。 检索质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需要认真把握。
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了解全文检索技术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运用双引号是用好全文检索技术的关键。
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了解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工作原理。 理解网络信息蜘蛛、机器人的作用是关键。
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检索信息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减号的用法在不同搜索引擎中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因特网上的资源都是存放在各种服务器上的,我们只有通过URL才能访问服务器上的信息。你能马上告诉我某一个网站的网址或某一个文件的URL吗?说明信息检索对我们利用因特网资源的重要性,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二、 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设问: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活动:参照教材例子,每位同学通过新浪或雅虎网站主题目录查找感兴趣的内容。交流:临座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活动的结果。2、设问: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活动:以两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网站的登录。讨论:安排一名同学汇报一下网站登录的注意事项。3、设问: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活动:使用搜索功能查找前面活动中需要查找的内容。讨论: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优势。4、设问: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活动:分组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用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中进行检索,并记录有关数据。交流:各组同学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哪个搜索引擎较为优秀。5、设问: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活动:对使用双引号和不使用双引号作为关键词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检索。交流:分小组讨论加双引号的作用,以及全文检索技术的原理。6、设问: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活动:分小组活动,根据有关资料,了解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交流:汇总各个小组的方法,共同归纳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异同。7、设问: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检索信息 活动:参照教材实践体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关键词中的空格和减号运算符的操作。交流:各小组分别汇报活动情况,共同探究规律。评价:每位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中。(评价标准可以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8、自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元搜索引擎”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元搜索引擎的作用,了解基本原理。三、 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单”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交流:学生间交流新的想法,相互帮助解答疑惑。四、 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陈越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永兴路365号/200071
电子邮件 Shchenyue@vip. 联系电话 021-56636054
“信息检索”学习任务单
一、 通过主题目录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吗?
1、 目前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准备使用的第一个网站提供的主题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
该网站网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没有找到你所需要的内容?_______,如果找到该内容则该内容在主题目录中的层次为:首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使用第二个网站重复查找该内容,该网站网址是:_______________,如果找到该内容则该内容在主题目录中的层次为:首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主题目录是如何管理因特网资源列表的?
请尝试在“雅虎中国”网的分类网站栏目中,进行网站登录。
1、准备登录的网站是:_________________,其网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在分类网站栏目的首页中直接进行网站的登录吗?________,
如果不能直接登录,那么是什么原因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准备登录的网站将存放的分类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如何在因特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
1、 通过主题目录你找到了几条自己感兴趣的内容?________,数量多吗?_________。
2、 请尝试用新浪网或雅虎中国网中的“搜索”功能,查找刚才在主题目录中查找过的相同内容,可以找到多少信息?____________
3、 什么是搜索引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分小组学习,试比较几个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的性能,完成下表:
你所使用的搜索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引擎名称 搜索速度 搜索数量 搜索质量
www.
www.
通过比较,较好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全文检索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
1、全文检索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试在关键词外加双号与不加双引号的区别。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分别作为关键词时,经过搜索后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你所使用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数量 信息准确性 适用领域
不加双引号
加双引号
六、 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的网络资源列表管理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有关资料,列表说明搜索引擎和主题目录的异同:
检索工具 信息收集方法 信息管理技术 主要优缺点
搜索引擎
主题目录
七、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检索信息
根据提示完成有关操作,将操作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表格中填写检索到的网页数,注意有些搜索引擎中减号后面不能有空格)。
关键词示例 奥运会 奥运会 雅典 奥运会 –雅典
自己使用的关键词
使用Google
使用yahoo
使用sina
空格运算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号运算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通过学习,你在信息检索方面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十一)
教学主题 在线数据库的使用(1)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使用在线数据库,让学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重点:通过检索在线数据库获取数据。难点:理解在线数据库的特点。
学习目的 1、 了解在线数据库的访问方法。2、 体验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 相关网站: 列车时刻查询系统 太平洋电脑网www. 携程旅行网www. 百度搜索引擎2、教师制作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学生成绩查询系统》部分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4.1.4节及其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在线数据库的使用(一)”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1、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你可以从什么渠道方便快捷的获得信息? 引出在线数据库。 在线数据库的概念。
2、在线数据库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了解在线数据库的访问方法。 在线数据库的特点。
3、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最短的火车有哪些班次?用时多少? 体验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在线数据库的优点。
4、(1)假如你想组装一台电脑,如何获得各种硬件的价格信息呢?(2)假如你想到某一城市旅行,你该如何获得关于此城市旅游景点、食宿和交通方面的信息的信息。(3)你也可以另外选择你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在线数据库的检索。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强化对第3个问题的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共安排3课时,其中在“线数据库的使用”为2课时,本节是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打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在线数据库的使用》部分,向学生展示“成绩查询系统”平台的界面。引入新课,设问:新学期刚刚开始,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了,你可能还不知道,你可以从什么渠道方便快捷的获得信息?学生活动:利用成绩查询系统查询自己上学期的考试成绩。二、教学内容:1、设问:展示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成绩查询系统平台的界面,你可以使用它方便快捷的获得你的成绩信息。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你的成绩信息是存放在哪里的呢?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和总结,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在线数据库(on-line database)的概念。2、设问:在线数据库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和总结。教师活动:向学生指出,各式各样的网上数据库存储着海量数据,是人们存储和组织信息的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源泉。3、学生实践体验:体验网上数据管理带来的好处活动内容: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最短的火车有哪些班次?用时多少?请到列车时刻查询系统()网站在线检索并获得信息。学生活动:分小组进行实践,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对网上数据管理的好处进行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前采用“异质分组法”先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保证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学习,另外要向学生强调注意体验和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活动评价:依据学生对“网上数据管理的好处”的体会的深刻性对学生的能力作出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网上数据管理的好处深刻理解(6分) 比较深刻(5分) 能够体会(3分) 需要帮助(2分) 4、学生分组练习:下面有几个题目:(1)假如你想组装一台电脑,如何获得各种硬件的价格信息呢?( 太平洋电脑网)(2)假如你想到某一陌生城市旅游,你该如何获得关于此城市旅游景点、食宿和交通方面的信息(www. 携程旅行网)。(3)你也可以另外选择你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利用百度搜索引擎(www.)进行在线数据库的检索。三、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四、作业: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线数据库的使用(2)》的“数据加工”部分,熟悉Excel的使用方法。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仝磊、刘清明 单位地址/邮编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276100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在线数据库的使用(1)”学习任务单一、把你查询到的自己的成绩填入下面的表格中:科目 成绩 二、网络上的信息一般都是利用__________进行存储和管理的。三、在线数据库具有哪些特点和哪些方面的应用? 四、在你上网时所接触到的网站中,有哪些用到了在线数据库?请把这些网站的名字写下来。1、2、3、4、5、五、使用在线数据库都给你带来了哪些方便? 六、你认为使用数据库的网站与没有使用数据库的网站有什么不同? 七、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在线数据库有了哪些了解?对在线数据库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十五)
教学主题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2)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ACCESS数据库的最后一小节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ACCESS数据库的界面和数据记录的基本操作已经掌握,本节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设计数据表,了解ACCESS数据表的结构。难点是了解字段的数据类型,科学选择数据类型并能编辑数据库的结构。课外扩展可以让学生在线查询因特网上的数据库。
学习目标 1.加深对数据表及其结构的了解。2.掌握简单数据表设计方法。
数字化资源 1、 搜索引擎网站(以关键字“体能表”搜索)2、 http://pe./bj/show.asp id=3075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P88或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或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高一新生体能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 设计数据表结构
每个字段应该选取什么数据类型? 选择字段类型
如何设计数据表? 学会ACCESS建立数据表方法
如何编辑数据表结构? 学会数据表结构的编辑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中考的时候大家都测试过体育成绩,体育成绩是学生档案数据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你知道体育成绩是由哪些项目测试得来的吗?这一节课大家就可以用刚学的ACCESS建立一个我班学生档案数据库中的体育成绩的数据表(体能表)。二、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习任务单下传给每位同学。1、 问题:我班学生体能表应该包含哪些字段?活动: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关于体能表的信息。交流:相邻的同学分别讨论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并进行初步总结。2、 问题:每个字段应该选取什么数据类型?活动:参照课本P85页的表4.2.1,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体能表中所包含的每一项成绩最适合哪种数据类型。交流:四个小组组长汇总评价应选取的数据类型。3、 问题:如何设计数据表?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如何根据上面确定的字段进行数据表设计。然后学生进行练习。4、 问题:如何编辑数据表结构?活动:把建立的体能表删除、添加、修改一个字段同时演示给学生。交流:数据表结构的管理与数据表记录的管理对比后,讨论交流有什么不同。三、交流评价:通过网络由小组代表展示各自的设计的体能数据表,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评价。重点放在数据表的结构设计,数据表字段类型选取的科学性和编辑数据表结构。
课后反思:学习完本节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数据表的结构和记录的基本操作,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设计数据表结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给学生上网查询一些在线的数据库,例如http:// ( http: / / / )列车时刻查询系统等,扩展知识面。
教案设计者 陈文阳 单位/地址/邮编 山东平邑一中
电子邮件 pychwy@ 联系电话 0539-4211405
“数据库操作(2)”学习任务单
一、要建立我班学生体能数据表并能完整反映学生体能特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二、根据归纳分析,填写下表:
体能表项目 数据类型 类型选取理由
三、描述编辑数据表结构的步骤:
四、调查学校各部门是如何进行数据管理的,例如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
五、在因特网上访问若干个在线数据库,并填写下表
在线数据库名称 网址 提供查询服务项目《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二十四)
教学主题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数据库操作”是高中《信息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四章〈信息的管理〉中的内容。本章是在学习完“图表处理”和“数据库操作系统”之后的内容,主要包括(1)熟悉数据操作系统ACCESS的界面及一些基本操作;(2)掌握数据的最基本操作:数据表记录的浏览、添加、删除等基本操作;数据表的建立等内容,大部分同学对数据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结合以前学习的旧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学习目的 1、熟悉ACCESS的操作界面,了解其基本操作方法。2、通过使用ACCESS,掌握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操作。(数据表的记录的浏览、添加、删除等基本操作)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http://office./zh-cn/assistance/HA010714972052.aspx2、http://www.bgy./diannao/20021/senior-2/plan/Lesson2.htm3、搜索引擎(百度网站)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2.2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物投影/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比教学) ACCESS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数据操作系统工具,采用典型的EXCEL电子表格界面设计。因此,在教学中,我想到了同学们刚学过的EXCEL电子表格图表处理工具,利用熟悉的EXCEL操作,过渡到ACCESS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子表格EXCEL,让学生从熟悉的入手,再进入陌生的,基于这一点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老师引导、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利用旧窗口—>进入新窗口—>再利用旧窗口—>再进入新窗口—>引出新问题—>进行讲解—>练习巩固—>课下作业(旧窗口为excel,新窗口为ACCESS)。具体如下表:
解决的问题 在EXCEL中(熟悉的) 在ACCESS中(陌生的)
目的(复习) 重点/难点/关键点(学习研究)
如何认识ACCESS的界面构成及基本操作? 通过熟悉的EXCEL复习一下CEXCEL启动、退出、界面组成等基本操作。 通过对比自主学习,解决ACCESS的启动与退出、界面组成等操作。重点是界面的组成,熟悉新环境。
如何在ACCESS界面中打开数据库表? 先在EXCEL中打开一个电子表格文件。 学习在ACCESS中打开一个事先建好的数据库表文件。
怎样在ACCESS界面浏览数据库表的记录? 先在EXCEL中浏览记录。 在ACCESS中进行浏览,比较与EXCEL中的异同点。关键在ACCESS中,在界面的左下方有一些浏览操作按钮,让学生明白其功能。例如:如何定位某一条记录,向前后浏览等操作按钮。
怎样在ACCESS界面添加数据库表的记录? 先在EXCEL中添加记录。 学习在ACCESS中进行添加记录。
怎样在ACCESS界面删除据库表的记录? 先在EXCEL中删除记录。 学习在ACCESS中进行删除记录,可与EXCEL比较异同点。
如何对修改过的数据库表进行保存? 先在EXCEL中进行保存文件 学习在ACCESS中进行保存。
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我们大家知道表格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种表现方式,那么我们前面学习过哪几种表格制作软件?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和总结,最后找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图表处理软件:电子表格、WORD表格制作等。那么我们今天就认识一下与EXCEL电子表格差不多的“新朋友”:ACCESS数据操作软件。(引出新的课题) 二、教学内容 1. 熟悉ACCESS的界面组成及其基本操作:(1)先让学生打开熟悉的EXCEL电子表格软件,然后让学生复习一下。(可找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操作演示)。(2)再让学生打开ACCESS数据操作软件,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完成学生习任务单中的第一个任务,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可事先准备一个ACCESS数据库表文件)(让同学自己总结说出异同点) 2. 掌握学习ACCESS数据表打开与保存(1)先让学在EXCEL电子表格中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第二题,巡视指导学生自已动手完成:这一过程是复习过程,可适当要求快点。(这个过程可找一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起到示范的作用)(2)让学生在新环境ACCESS中进行打开事先建立好的数据库表(库表的内容可与上面一样),并保存。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适当的演示,帮助学生顺利地打开文件。可让比较二者打开、保存文件的异同点:3. 学习ACCESS数据表的浏览、添加、删除记录等基本操作: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可适当放慢速度可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始终打开两个操作界面:(EXCEL和ACCESS)(1)让学生在EXCEL电子表格中浏览全班同学的成绩,如何快速查找某一人的成绩。然后返回ACCESS界面中浏览全班同学的成绩,在这里要向学生讲清ACCESS界面左下侧的记录浏览按钮的使用,可适当的演示讲解,这是与EXCEL不同的地方。(2)让学生在EXCEL电子表格中添加某一同学的成绩。然后返回ACCESS中添加某一同学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可找一名好一点的同学上台进行操作,起到示范的作用,老师巡视指导,尽量做到不要讲解。(3)让学生在EXCEL电子表格中删除某一同学的成绩。然后返回ACCESS中删除某一同学的成绩。方法同上。(4)保存数据库表。4. 课堂练习:分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ACCESS中,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第三题。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同学,可先让其返回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操作,然后再返回ACCESS中进行,重复进行。5. 交流总结活动。找出在新旧两个环境下的操作的异同点,加深操作印象。 三、本课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结识点,让学生明白好多操作都与我们前面学习过的EXCEL电子表格的操作是相同,借助“旧朋友”来认识“新朋友”。重点掌握数库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可再重复一遍操作过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四、课堂作业完成学生任务单上第四、五题:五、课下作业(1)完成学习任务单上所剩下的问题。(2)根据以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A、http://office./zh-cn/assistance/HA010714972052.aspxB、http://www.bgy./diannao/20021/senior-2/plan/Lesson2.htm(3)试想一下,我们在ACCESS中打开的数据库表是如何建立的?数据库表能更改吗?
教学策略与对策
(1)在保存数据库表时,在保存文件类型时,部分同学往往有随意性,不知其扩展名,与EXCEL文档的类型进行比较。并告诉学生ACCESS的扩展名为mdb。(2)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始终打开两个操作界面:EXCEL和ACCESS。(3)在ACCESS操作中,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例如:浏览数据表中的记录、添加、删除记录等基本操作),不要轻易告诉学生操作过程,可让其在EXCEL电子表格中进行找到答案,那样效果会更好些。
教学体会
本节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数据库操作的基本知识,在教学中把EXCEL电子表格当作“参照物”,从启动到窗口到界面的组成,让学生与EXCEL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始终把“EXCEL”当作自己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中认识了一种新的应用软件工具,改变了以往正面介绍、按部就班的做法,采用了让学生从“熟悉”走向“陌生”,然后再从“陌生”走向“熟悉”的做法,我想这也许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需要的。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周松 电子邮件 pyzhs@
单位 山东省平邑县第一中学 邮编:273300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学习任务单
一、对比EXCEL电子表格与ACCESS数据表的异同点:(从启动到退出,界面的构成等)
二、先利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本班某次考试成绩库表,要求有姓名、考号、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成绩,记录为本班全体同学。
建立完本班成绩后。完成下列操作:
(1)浏览本班全体同学的成绩,如何快速查找到本人成绩?
(2)添加一名同学的成绩。
(3)删除最后三名同学的成绩等操作。
(4)保存该文件。
三、利用ACCESS软件打开本班数据库表文件(可事先课前建立好放在同学们的桌面上)成绩.mdb(包含的内容可与上面的一样),同样完成下列操作?
(1)浏览本班全体同学的成绩,如何快速查找到本人成绩?
(2)添加一名同学的成绩。
(3)删除最后三名同学的成绩等操作。
(4)保存该文件。
四、Access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
A、xls B、doc C、txt D、mdb
五、在ACCESS中浏览、添加、删除记录、保存文件时,与EXCEL中的操作是否一致?试比较?
六、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七、通过学习,你对ACCESS软件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八、课后思考题:
试想一下,我们在ACCESS界面中打开的数据库表是如何建立的?数据库表中的各项(字段)能更改吗?《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九)
教学主题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0.5-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和工作原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为什么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工具,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难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征。2、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http://www.hongen.com电影《人工智能》片断或其他科幻片片断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1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计算机无所不在,你能找到它们吗?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计算机让学生对计算机的概念有所了解 计算机的概念与存在形式
计算机能干什么?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计算是计算机的最基本的功能
计算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特征 计算机的几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如CPU速度等
计算机真的无所不能吗? 知道计算机还远不能达到人类的智慧,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计算机不能完全替代人脑
计算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解决问题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计算机无处不在,除了我们习惯使用的计算机以外,它还是个百变金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很多产品当中,找找看,它们都躲在哪里了?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摆脱对计算机的一般理解,明白计算机的实质就是微处理器,许多物品都可以使用微处理器进行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处理,实现计算机的功能。二、教学内容首先,在学生找到的各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物品当中,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能够完成哪些功能,然后教师适时地提出学生所说的那些功能就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而这些基本功能的本质就是计算功能。接着,教师可以选择某几种物品,比较使用计算机和不使用计算机的两种型号的同种物品在使用上会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计算机速度快、准确性高,存储量大的基本特征。比如,到银行取款,如果使用自动取款机就可以快速地完成取款任务,而如果采用人工取款则会使用比较长的时间。这些比较可以由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总结出计算机的基本特征。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计算机既然具有这么多的优势,是不是可以在所有的地方都使用计算机呢?它是不是无所不能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摩一些科幻电影的片断,电影中计算机无所不能的情节真实吗?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而教师则应该提醒学生电影中的情节只是一种幻想,人脑的工作方法是十分复杂的,计算机是不可能完全模仿的,即使将来科技发展到智能计算机,也只能比较好地模拟人脑的一部分工作。最后,教师可以讲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材上的图3.1.1、图3.1.2和图3.1.3提出的只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大致的流程,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讲解,比如,指纹锁是如何识别指纹的,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析问题(这个指纹正确吗?)——>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标准指纹进行比对,使用图像识别软件)——>用计算机处理(计算两个指纹的匹配度,如果正确则开锁,否则则报警)。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一般的工作步骤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重点强调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是一切功能的本质,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人解决问题的步骤,只是计算机能够将这些步骤集成到一个软件中去,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更为便捷。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王菲 单位/地址/邮编 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200011
电子邮件 farawaywang@ 联系电话 021-63160973-1506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学习任务单
一、我身边的计算机:
二、计算机能干什么?
你找到的带有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物品能完成哪些工作,请填写下表。
物品名称 功能
三、计算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下面列举了一些物品或事件,思考一下使用计算机和不使用计算机会有什么不同,你也可以从上面提到的物品中选择若干填写表格。
物品或事件 不使用计算机的效果 使用计算机的效果
上班签到
洗衣机
查找关于计算机性能指标的信息,填写下表:
性能指标 单位 流行配置 资料来源
CPU的速度
内存容量 M(兆)
四、计算机真的无所不能吗?
你的观点是:
五、计算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下面是你遇到的一些问题,要求使用适当的软件进行解决,请你连连线。
图书管理 多媒体软件
制作VCD 文字处理
报纸排版 数据库管理系统
六、通过学习,你认为人脑和计算机比较起来,各有哪些优缺点?
七、通过学习,你认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人相比有什么异同?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三十六)
教学主题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概述:通过对身边数字化与生活的理解,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最新的数字化技术,让学生能够了解、认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重点: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难点: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范围与内容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生活中的数字化产品,了解它们的功能。2、能够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知道实现这个目标涉及到哪些技术和设备,对人员的要求有哪些 3、认识到信息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常规资源 1、课件2、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七章7.1节;配套光盘3、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4、“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列举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用品 了解数字化与生活的关系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 了解实现目标需要涉及的技术、设备及对人员的要求 数字化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根本动力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通过看课件,观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二、教学内容首先要求学生上网以“数字化与生活”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了解数字化与生活的关系及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要求学生预习本节的有关内容,解决教材中提供的两个“问题思考”。设计一个讨论交流活动: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范围与内容活动目的:1、 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2、 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3、 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活动步骤:1、 首先,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有关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将结果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2、 然后,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所查找的内容,并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3、 最后,分别由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四个方面向全班同学介绍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意见补充内容,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完成“社会事业信息化”一览表。领域内容提要教育科技 医药卫生 广播电视 社会保障公共事业 4、 活动评价: 项目评价指标评价 个人检索准备情况准备充分(6分) 较为充分(5分) 有所准备(3分) 需要提高(2分) 最后,教师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在未来信息技术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为巨大的变化,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使用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信息科技的成果。该活动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介绍2个最新的成果,并根据学习任务表的内容填写相关内容,鼓励学生搜集教材中没有提到的最新的信息科技。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信息科技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应用,还包括很多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比如生物信息学、空间信息学等,计算机和网络只是信息科技的一个工具而已,鼓励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注意培养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快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四、作业完成教材《练一练》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薄雯 单位/邮编 山东省临沭县第二中学/ 276700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0539-6994790
“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单
一、讨论交流活动“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范围与内容”
1、 社会事业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
2、 社会事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 社会事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二、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实现这个目标涉及到哪些技术与设备,对人员有哪些要求。
三、近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如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 社会 经济
机械计算机
电报
摄影技术
无线电广播
电视
电话
四、最新的信息技术会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
阅读教材中关于信息技术的展望,并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搜集有关最新的信息技术的资料,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介绍两种最新的技术,完成下表:
最新的信息技术 原理 应用领域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一)
教学主题 信息及其特征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0.5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以及信息的特征等内容。由于本节教材叙述性内容较多,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 1.了解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 2.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3.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1.1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信息及其特征》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什么是信息? 了解几个关于信息概念的说法。 “信息”至今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定义。
常见的信息的载体和形态有哪些? 从“载体”角度看“信息”。 不同层次的载体。
举例说明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 了解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 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多种不同的载体之上。
信息具有哪些主要特征?举例说明。 了解信息的特征。 结合实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由于《1.1 信息及其特征》课时计划安排为0.5课时,加上《1.2 信息的编码》中的《1.2.1 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和《1.2.2 字符编码》的内容,成为1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1.信息无处不在。 2.设问、引入:举例说明信息的重要性。 讨论、交流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信息? 设问:什么是信息? 讨论、交流和总结。 2.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设问:信息的载体和形态有哪些? 讨论、交流和总结。3.举例说明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讨论、交流和总结。 4.信息的特征设问: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讨论、交流和总结。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
课后随笔
教案设计者 马克 电子邮件 marke@
单位 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国西路135号,200020)
《信息及其特征》学习任务单
一、什么是信息?
二、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常见的信息的载体和形态有:
“古代人们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教材中的这段话,既指明了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说明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请举例说明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
三、信息的特征
信息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请使用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信息的特征。
四、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通过学习,你对什么是信息还有哪些新的想法?《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一)
教学主题 图表处理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在文字处理和图表处理部分,教材介绍了流行的字处理和表处理软件有哪些,以及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功能。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结合学生对字处理、表处理软件的掌握情况,安排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掌握这些功能。 由于表处理的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属于选修部分,会导致学生初始知识和技能的不一致。在本学期,专门用于学习图表处理的课时不多,可能的话,需要在《信息技术基础》的其他课中,加强图表处理的实践,以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熟练使用”的要求。
学习目的 熟练使用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http://office./home/default.aspxhttp://j-/ss/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2.2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图表处理》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物投影/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加工哪些信息,会使我们工作便捷? 了解表处理软件的作用 要求学生“非零起点”
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有哪些? 了解大多数办公软件包中,都含有表处理软件 利用搜索引擎如何查找,即如何选择关键字
电子表格的结构是怎样的? 加深对表处理软件的了解 单元格的编号方法
单元格中支持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加深对表处理软件的了解 不同类型的数据,各自能进行哪些处理
较常用的图表类型有哪些? 加深对表处理软件的了解 选错图表类型,会导致数据表达含义模糊
打印出来的电子表格和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有哪些主要不同? 加深对表处理软件的了解 加强对简洁、美观输出的重视,即电子表格也需要经过“排版”再输出
使用表处理软件记录本学期班会费收支情况,如何设计制作这张表? 在实践中进一步熟练使用表处理软件 “公式”或“函数”的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 一、引入新课 设问、引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加工哪些信息,会使我们工作便捷?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有哪些? 讨论、交流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 1. 电子表格的结构 通过讨论交流,填写学习任务单中相应的部分。 2. 进一步了解表处理软件 学生通过使用表处理软件,针对以下问题,填写学习任务单。 (1)单元格中支持的数据类型有哪些?(2)较常用的图表类型有哪些?(3)打印出来的电子表格和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有哪些主要不同? 讨论、交流、总结。3. 使用表处理软件处理数据使用表处理软件,记录本学期班会费收支情况,并要求打印输出。数据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设的,数据以数十项为宜。首先需要安排讨论,本电子表格应该包含哪些“列”。由于需要打印输出,需要对表格的格式进行设置,获取简洁、美观的效果。由于本实验中有收支相关的数据,可以使用“公式”或“函数”来自动计算账目余额。打印输出时,也可以按日期、金额、或收支进行排序。最后安排交流总结活动。 三、本课小结 四、作业
课后随笔
教案设计者 马克 电子邮件 marke@
单位 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建国西路135号,200020)
《图表处理》学习任务单
一、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加工哪些信息,会使我们工作便捷?至少列举3项。
1.
2.
3.
二、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有哪些?
三、电子表格的结构
1.一个独立的由行和列组成的表,称为 。
2.在大多数电子表格中,列号用 来标识,行号 用来标识。
3. 行和列的交叉部分称为 ,并具有唯一的 。
4. “公式”是 ;
“函数”是 。
四、通过使用表处理软件,完成以下填空。
1.单元格中支持的数据类型有哪些?(观察“单元格格式”窗口中的相关内容)
2.利用原始数据生成图表时,较常用的图表类型有哪些?(先选中原始数据,执行菜单命令“插入”中的“图表”,观察“图表向导”中的有关内容)
3. 打印出来的电子表格和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有哪些主要不同?(可以使用“打印预览”命令,比较不同之处)
五、使用表处理软件,记录本学期班会费收支情况,并要求打印输出。数据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设的,数据以数十项为宜。
你在制作这张电子表格时,是否应用了以下方法?
1. 设置表格标题格式 □ 是 □ 否
2. 设置数据格式 □ 是 □ 否
3. 使用“公式”或“函数” □ 是 □ 否
4. 按不同的需要,进行排序 □ 是 □ 否
六、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七、通过学习,你对表处理软件还有哪些新的想法?《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三)
教学主题 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一)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图像处理是多媒体素材采集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成功地完成对图像素材的采集和加工,首先必须了解决定图像质量的一些重要因素,教材通过对图像的分辨率、颜色、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图形图像的区别和常见的文件格式等方面内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有关知识,为第2课时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学会区分图形、图像。2.了解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3.认识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1.相关网站:http://www.lnnu./xdjyjx/duomeiti/http://www.cgan.net/science/popular/cookie/res1.htmhttp://www.adultedu.tj.cn/~dmt/learn/d3z1j.htm2.用PowerPoint制作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图力比较》课件3.位图制作工具: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软件4.矢量图制作工具:Flash MX
常规资源 1.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3.3.1小节;配套光盘2. 教材配套教师用书。3. “图像处理(一)”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计算机能够上因特网、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或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你能识别图形、图像吗? 学会区分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的概念
位图和矢量图有什么不同? 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及常用的软件 位图与矢量图的类比
图像的质量由什么决定 了解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分辨率和颜色的概念
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有哪些? 认识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 GIF、JPG格式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展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主要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图力比较》演示文稿,说明用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并由此引出作品中所用的媒体素材,以其中的图片素材为主,说明媒体素材处理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教学内容:1. 设问:图片素材的表现形式有哪两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有关图片和图像的介绍。2. 设问:你能识别图形、图像吗?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中的图形、图像混合的事例,并以单个提问的方式,请学生进行识别。3. 静态图像的位图与矢量图的表现形式介绍教师实验:分别在“画图”软件和“Flash”软件中绘制一条长度相近的450角的直线,然后都放大800%,进行比较。 设问:从画面上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在画图软件中的直线出现了锯齿状,而在Flash中的直线还是同样的光滑呢,请大家继续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说明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及其特点。4. 设问:了解了静态图像的表现方式,那么图像的质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活动:通过上网查资料和阅读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 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计算机的显示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2) 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有什么关系。5. 设问:图像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盘上,常见的文件格式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三、本课小结四、作业:预习教材中的实践体验《对图像进行裁剪操作》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者 韩肃晟 单位地址/邮编 杭州三墩振华路5号/310030
电子邮件 T117@ 联系电话 057188959988-1402
“图像处理(一)”学习任务单
一、图片素材的两种表现形式: 、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图 形 图 像
形成的方式
基本组成元素
灰度和色彩
编辑的方式
二、位图与矢量图的比较:
位图的特点:
矢量图的特点:
常用的位图软件:
常用的矢量图软件:
三、图像的质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
(1)什么是计算机的显示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
(2)描述分辨率和颜色值大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1)罗列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2)网页中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是: 和 。
(3) 文件格式是对数据进行有损压缩, 和 的格式是无损压缩, 格式是没有压缩。
五、通过学习,你觉得对那方面的内容了解不够。
《信息技术基础》参考教案(十七)
教学主题 程序设计实例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就目前来说必须使用一种计算机语言,但在一个课时内是很难使用学生学会一门计算机语言的,因此只能体验现成的程序。重点:用计算机语言实现算法难点:循环结构的实现
学习目标 1.了解程序和程序设计2.了解算法的程序实现3.体验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过程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数字化资源 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环境,如QBASIC、VB、C++、PASCAL等。
常规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4节;配套光盘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3.“程序设计实例”学习任务单
教学支撑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教学引导问题设计 问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点
什么是程序 了解程序的含义 指令的有序性
什么是程序设计 了解程序设计的主要步骤 步骤的顺序与完整
程序包括哪两种描述 了解数据和操作 数据和操作的作用及区别
你了解有哪些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了解各种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不同语言的不同作用
选择一种较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如QBASIC、VB等,了解它的最基本的语句。 了解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一般语法规律 输入、输出、赋值、分支、循环(一种)语句。
什么是顺序结构 了解顺序结构 赋值、输入输出语句
什么是选择结构 了解选择结构 分支结构的语句实现
什么是循环结构 了解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的语句实现
如何运行一个程序 体验某一种环境中程序的运行 体验运行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3.1.4“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关算法问题的内容,引入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二、教学内容1.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1)设问:什么是程序?它有什么特点?活动: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并讨论。(2)设问:什么是程序设计?它有哪些步骤?活动: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并讨论。(3)设问:程序设计包括哪两种描述 活动:阅读教材有关部分并讨论。2.程序设计语言(1)设问: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除了教材中所介绍的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用)? 活动:阅读教材中有关部分,并可以通过因特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有关程序设计语言的资料,最后可以选择一种作为体验用语。(2)设问:写出你所选择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最基本的语句:输入、输出、赋值、分支和一种循环语句。 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并可以通过因特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有关这种语言的资料。(3)体验顺序结构的程序 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并运行在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的程序,并打开源程序,观察代码,体会顺序结构是如何用程序实现的。(4)体验分支结构的程序 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并运行在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的程序,并打开源程序,观察代码,体会分支结构是如何用程序实现的。(5)体验循环结构的程序 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并运行在教师指定的文件夹中的程序,并打开源程序,观察代码,体会分支结构是如何用程序实现的。三、小结活动:在“学习任务表”上填写通过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新的想法,并进行交流。四、作业将教材P71页上的“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编成程序,语言不限。
课后反思
教师姓名 叶彬蔚 地址/邮编 上海市风华中学/200072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程序设计实例”学习任务单
一、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
1.什么是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程序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程序设计分为哪几个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程序设计应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述。
二、算法的表示
1.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
教材中介绍的 特点(作用) 在其他资料中查到的 特点(作用)
2.写出你所选择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句。
功能 语句 实例
输入
输出
赋值
选择
循环(一种)
3.体验顺序结构的程序。
输入 运行结果 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4.体验选择结构的程序。
输入 运行结果 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5.体验循环结构的程序。
输入 运行结果 分析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三、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