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数据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区分数据的筛选和统计的关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筛选(处理好两种不同方法的区别)。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分类汇总。
初步培养学生用电子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的筛选的方式方法
数据的分类汇总方法
难点: 数据的分类汇总及综合应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顾上节上过的内容: 一数据的筛选用“自动筛选”菜单进行筛选用“自定义”筛选条件进行筛选 二数据的排序 三数据的分类汇总 建立分类汇总分级显示清除分类汇总二、复习过程数据的筛选用“自动筛选”菜单进行筛选任务: (1)在学生档案表上筛选出性别为“男”记录 (2)在学生档案表上筛选“数学”成线高于80分的记录 二、用“自定义”筛选条件进行筛选任务:(1)把英语成绩高于80分以上的同学显示出来 (2)把英语成绩高于80分以上,且在90分以下的同学显示出来 (3)把英语成绩高于80分以上,且在90分以下的男同学显示出来数据的排序任务:(1)将“数学”成绩从底分到高分的进行排序 (2)按“数学”为主关键字升序,“外语”为次关键字降序进行排序。 (3)清除以上的排序的结果分类汇总任务: (1)按“性别”汇总出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的平均分。(2)分级显示区域的加号、减号,熟悉显示或隐藏明级数据。 (3)清除分类汇总(4)关闭Excel小结 学生练习1:新建一个工作薄,将SHEET1作为活动工作表内容见P69页第6题学生练习2在学生档案表上筛选出性别为“男”记录学生练习3把英语成绩高于80分以上,且在90分以下的同学显示出来学生练习4把英语成绩高于80分以上,且在90分以下的男同学显示出来学生练习5将“数学”成绩从底分到高分的进行排序学生练习6按“数学”为主关键字升序,“外语”为次关键字降序进行排序。学生练习7清除以上的排序的结果学生练习8按“性别”汇总出数学、语文、外语三门课的平均分。学生练习9分级显示区域的加号、减号,熟悉显示或隐藏明级数据。学生练习10清除分类汇总文件的共享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的概念,学会文件的共享;
教学重点:掌握建立文件共享的操作过程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我们有时希望他人的计算机资源可以为我所用,自己的一些计算机资源也放在网络上让他人共享;只有在网络上才可实现资源共享功能; 什么是网络?大致地讲,网络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通讯线路把单独的计算机连接起来,遵循一定的通讯协议,实现信息通讯与资源共享等功能;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二.正课下面就介绍如何设置文件共享共享前准备方法一: A单击“开始” B选择“设置”C选择“控制面板”D双击“网络”E单击网络对话框“文件及打印共享”F选中“允许其他用户访问我的文件”G确定方法二:A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图标B单击“属性”C单击网络对话框“文件及打印共享” D 选中“允许其他用户访问我的文件”E确定2文件共享A选中所要共享的文件夹B选中“共享”选项 C选中“共享为”项D 填上共享名E选择访问类型注:解释 “只读”. “完全”.权限;解释 “根据密码访问”; 操作:C盘中建立一个名为 “文在件共享”的文件夹,并将其属性设置成带密码的只读共享文件夹;操作系统基础
文件和文件目录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文件目录
教学目标:1)理解树型目录结构的概念
2)根据给出的路径找到相应的文件
3)简单了解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教学重点:对树型目录结构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所给出的路径找到相应的文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问:在上节课中我们学过在计算机中是以什么为单位管理磁盘上的信息?我们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非常多,如同一个学校有许多学生,且其中有同名的,为了管理和查找方便,学校里采用了以班级为单位管理。而我们的计算机中则是采用类似于班级的文件目录管理方式。 答:是以文件为基础单位管理信息
新课:所谓目录结构即是用户可以利用它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不同内容的文件存放在不同的目录(与学校分班相似),这样即解决了文件同名的问题,也方便了人们查找和存取文件。1、树型目录:在windows 中所采用的是树型目录结构。顾名思义整个结构如同一棵倒置的树。校长室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1班 2班… 1班 2班… 1班 2班… 树根树枝 树枝 树枝树枝 树枝 树枝 树枝 树叶 树枝树叶 树枝 A: 根目录B1 B2 B3 B4 一级子目录C1 C2 C3 C4 C5 C6 abc.doc 二级子目录D1 D2 D3 D4 三级子目录 dd.txt 文件子目录中可以有文件和下一级子目录,但文件中不能含下级子目录,目录又称文件夹。注意:同一目录下不能存在两个名字相同的文件或文件夹。2、目录结构图windows 是图形化界面,其目录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目录结构图观察体会。可以将以上目录结构转化如下结构图: A:\ - B1C1C2- B2 + C3 C4 C5 - C6 - D4 B3 B4说明:无符号:表示该文件夹不含下一级子文件夹+:表示该文件夹下含有下级子文件夹,但没有展开-:表示该文件夹下含有下级子文件夹,且已经展开用鼠标点击子文件夹前的符号可以展开或关闭。3、路径在树型目录结构中,从根目录出发到任何数据文件之间只有一条唯一的通道,在该通道中从树的根(根目录)开始,把全部子目录依次用“\“连接起来,即构成了该文件的路么,计算机系统中的每个数据文件都有其唯一的路径存在,以保证用户文件的唯一性。如:abc.doc的路径是: A:\B4 dd.txt的路径是:A:\B2\C3\D2我们学习路径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根据所给出的路径找到相应的文件。当前目录:当前被选中的工作目录,在结构图中名称显蓝色的。 我们把从根目录出发到指定目录的路径称为绝对路径,从当前目录出发到指定目录的路径称为相对路径。 学生练习: 1、写出windows 中记事本程序的可执行文件Notepad.exe的路径。 2、找到C盘中路径为C:\B1\C2\D3的aa.bmp.3、当前目录为B1,找到C盘中路径为C:\B1\C2\D3的aa.bmp.4、改变当前目录为C2,找到C盘中路径为C:\B1\C2\D3的aa.bmp.5、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区别。6、要求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并出题让对方查找文件。(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要树型目录结构和路径,通过反复的练习,熟悉计算机中的目录结构。理解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概念,能够做到在给出任何一种文件路径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文件。第四章节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8课时)
许利明 郑海红
在 BBS 上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⒈ 理解BBS
⒉ 能够较熟练的运用BBS,在Internet 进行信息交流
⒊ 学生自学应用QQ2000 的能力
[教学重点]
BBS 的注册及进入,参加 BBS 讨论活动
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BBS 进行信息交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教师提问: E-MAIL 的概念及作用引入正题介绍 BBS 新课[板书] 二、在 BBS 上交流信息知识点 ⑴、BBS 的概念及作用⑵、连接 BBS 的方式注:教师应对知识点1举些实例,引起学生兴趣教师提问:①E-MAIL是如何注册及登录 ②BBS 可能是怎样注册及登录教师讲解:BBS 的注册及进入知识点 ⑴、新会员注册 ⑵、登录参加BBS 讨论活动步骤: ⑴、点击“论坛”栏目 ⑵、进入“论坛”区⑶、获取信息,发表言论注:学生如何参加各项BBS 讨论活动是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应侧重于让学生上机实践 3.简单介绍QQ2000的功能及作用 学生回答学生回忆学生自由讨论并自行总结练习1以会员身份进入WWW站点练习2参加 BBS 论坛活动练习3让学生上机自学
小结: E-MAIL与BBS两种Internet交流信息的区别,BBS 的实际应用VB程序开发步骤(2课时)
课题:VB程序开发步骤
教学目标:介绍开发VB程序的基本步骤、方法和原则
教学重点:开发VB程序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VB程序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前面学习了VB中三种控制结构和VB开发界面,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内容。 学生复习: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新课开发一个VB程序的基本步骤如下:创建界面、设置属性、编写代码。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蝴蝶飞的动画为例来介绍VB程序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创建界面在新建的窗体中加入三个图像控件和一个计时器控件。下面我们利用控件工具箱来绘制蝴蝶飞这一动画所需要的各个控件:⑴用鼠标单击控件工具箱中的“图像控件”按钮⑵将鼠标移到窗体中,点拖鼠标使控件框的大小、位置与WingOpen图像控件相同⑶将WingClose图像控件和Main图像控件在相应位置画好⑷在控件工具箱中将计时器控件拖至窗体中设置属性 讲解对象框和属性列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编写代码为了实现蝴蝶飞的效果只要对计数器控件编写代码介绍编写代码的方法以及动画完成后如何运行 学生练习:同步练习创建界面、设置属性和编写代码并运行程序提问:蝴蝶飞的时候有一块白色的矩形图像也跟着在动,应如何改进?
归纳小结VB程序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上机练习改进蝴蝶飞动画程序,使蝴蝶不会飞出窗体的边界改进蝴蝶飞动画程序,使蝴蝶向多个方向飞改进蝴蝶飞动画程序,调节蝴蝶飞的速度改进蝴蝶飞动画程序,使蝴蝶飞的时候动态地改变速度和方向第二节 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
教学目标
理解宏与VB的关系
初步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通过实例了解计算机随机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难点: 计算机随机数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复习宏的概念及其基础操作,引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
新课1.宏与VB的关系2.程序是能被计算机执行的步骤,用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实现人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想法。VB程序设计中三种控制结构:(1). 顺序结构(2). 选择结构 (3). 循环结构随机数(1).Randomize 语句的作用(2).Rnd函数能随机产生一个值为0~1间的数, (2)选择结构学生区别下二语法的区别:If 条件 Then 语句 End IfIf 条件 Then 语句1Else 语句2 End If(3) 循环结构 形式: a. For Each …next 语句b for …next 语句c.Do…Loop 语句
小结初步学习VB的控制结构及语法建立工作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选择与插入工作表的方法。
(2)了解活动单元格、区域的概念,并掌握但区域和多区域的选定方法。
(3)掌握向单元格中输入各种数据的方法。
(4)学会使用Excel提供的自动填充柄进行数据的填充。
[教学重点]:区域的选定、数据的输入、自动填充
[教学难点]:利用自动填充柄向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在前一节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电子表格Excel,学会了Excel的启动和退出,认识了它的窗口,并了解了Excel中的几个术语。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学习第二节的内容,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几个概念。刚才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工作薄是由多张独立的工作表组成的,建立工作表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工作薄的过程。那么工作表该如何建立呢?这就是第二节要学习的内容——建立工作薄。讲授新课[板书] 第二节 建立工作薄1、工作表的选择与插入[演示操作] 启动Excel、打开一个新的工作薄[讲解] 工作薄名称默认为“Book1”,其中有三个默认的工作表“Sheet1”、“Sheet2”和“Sheet3”,“Sheet1”为白色,称为当前工作表。[提问] 可以使其他的工作表,如Sheet1或Sheet2成为当前工作表吗?[讲解]选择工作表的方法:单击工作表标签中的任何一个标签,即可选择该工作表为当前工作表。 插入工作表的方法:单击菜单中的“插入”,再选择“工作表”,即可插入一张新的工作表“Sheet4”。(教材要求)右击工作表中任一标签,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插入”,再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工作表”即可。改变工作表顺序的方法:用鼠标指针拖住一个工作表的标签移动到另一个工作表的前面或后面,即可改变工作表队列顺序。 [启发式提问] 刚才我们用右击标签的方法插入了一张工作表。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弹出的菜单上还有哪些功能?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教材上“想一想”的第二个问题,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下。2、活动单元格与区域活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即当前单元格,向单元格中输入、编辑各种数据、公式等只对活动单元格有效。*一个工作表中只能有一个活动单元格。选定区域 [提问] 如何选定区域? [操作讲解] 介绍两种区域的选定方法: 单区域的选定:用鼠标将矩形角上的一个单元格拖动至对角线的另一单元格。 特例:选定整列、选定整行 多区域的选定:先选定一个矩形区域,再按下[CTRL]不放,选定其他区域。3、工作表的数据输入单元格的数据输入介绍几种典型数据的输入方法:文本字符的输入、数字的输入、日期和时间的输入。强调日期型数据和时间型数据的输入格式: 日期型数据:“月/日/年” 时间型数据:“时:分:秒”自动填充[列题引入] 在A1:A10中输入序列数字1、2……10。[讲解] 对于这种有规律的序列数据,Excel提供了一 种十分简便的数据输入方法——利用自动填充柄向单元格中输入数据。要实现它,只要键入序列中的前两个数字或文字输入项,给出序列数据的变化规律,然后使用自动填充柄输入序列的其余部分。可以用鼠标拖动的方法向一行或一列填充序列数据。自动填充的数据可以是星期、月份、季度、甲乙丙丁等。小结布置作业:教材68页练习第一题 学生回忆复习:工作薄、工作表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回忆Excel窗口的组成,特别强调单元格。思考问题,回答学生操作:选择工作表插入工作表改变工作表顺序学生思考问题,并实践操作完成教材中的“想一想”。学生思考学生操作学生完成教材上“试一试”的内容。学生思考、操作完成课堂练习:上机操作完成教材上的列题1,并请个别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操作。第四章第五节第二课时
E-mail帐号的设置与收发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E-mail帐号设置的意义;
让学生掌握帐号设置的步骤;
让学生理解POP3、SMTP服务器的具体含义;
让学生熟练掌握E-mail的书写、发送;
让学生掌握E-mail的接收及阅读。
[教学重点]
E-mail的发送、接收。
难点:帐号的设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在获取了E-mail帐号之后,那么该怎样去使用你的帐号,用OE这个软件就得先配置这个帐号才可以接收这个邮件。新课设置帐号以OE这个软件为例(以上面申请过来的一个帐号:stu@ ( mailto:stu@ )为例)操作步骤:工具→帐号→添加→邮件输入“姓名”、“电子邮件地址”、POP3、SMTP服务器(解释POP3、SMTP)姓名为:stu(不一定)电子邮件地址:stu@ ( mailto:stu@ )POP3:SMTP:具体网站上的说明书来确定多个邮件的设置需要再添加收发电子邮件(1)接收电子邮件(两种方法)菜单:“工具”→“发送和接收”→“接收全部邮件”(2)发送电子邮件“工具栏”→“新邮件”→书写→发送已写的邮件可直接按工具栏上的发送全部邮件阅读电子邮件“文件夹”窗口选择“收件箱”,选择要读的信,打开显示阅读 学生练习1:配置一帐号:机号@已知:SMTP: POP3:学生练习2:发送一邮件给老师(teacher@),邮件内容自定。学生练习3:同学间互发邮件。
小结,并强调重点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第1课时)
在WWW上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WWW。
理解URL的概念及其组成
学会启动IE ,访问网站和设置默认主页的操作
[教学重点]
WWW的应用概念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门户网站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Internet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宝库,从政策、法规、经济、教育、科技到娱乐、商业等等,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信息以文件、数据库、新闻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中。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新课WWW的概念及作用概念:Word Wide Web或简称为Web,中文译作万维网,它是Internet提供的一种信息服务。作用:WWW是Internet上的主要应用系统,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上网就是为了浏览WWW。网页及超级链接网页:网页是WWW信息访问的一个基本单位,一般网页上都有文字、图片等信息,复杂的网页上还有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超级链接:它是HTML语言中的特殊的文字标记,它隐含着一个URL,当鼠标单击这些标记时,浏览器就会按URL打开另一张新的网页。URL概念:每个网站或网页都有一个确定的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URL。组成:服务类型名、应用名、域名和文件名组成。网页、网站、主页的区别与关系:网页是WWW信息访问的一个基本单位,网站是多个网页的集合。网站中的各个网页有序地链接在一起,条一个网页称为主页。浏览器常见的浏览器:IE, Netcape Communicator启动IE访问网站的操作方法设置默认主页的操作 看书,认真听讲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注意老师的操作3.学生上机操作:启动IE,访问网站及设置默认主页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及各阶段特征
(2)用丰富图片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的作用
(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方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与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 应用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难点: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概念:信息是什么?新课1.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补充信息的正确定义: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举一个例子:书本内容、文字、图片2.六次信息革命(表格见后)强调第五次及第六次信息革命:计算机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使信息记载、存贮及传播数字化,它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又使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消除了距离上的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交流。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各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指明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及应用。信息技术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一门新技术。3.现代信息技术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生及发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ENIAC,5000次每秒,理论原理的提出者:数学家冯诺依曼,重量30T,170平方米个人计算机(PC)的产生:1981年,美国IBM公司, PC和计算机不是同一个概念4。发发展速度快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速度快: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5.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课堂练习练习:课后作业1-4,可以留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下一次课可抽查完成情况。2.鼓励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信息学科等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第六节建立图表(二)
——对图表进行调整
教学目标:
复习建立图表的两种方法。
进一步了解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及根据不同的数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
培养学生根据美学的要求对图表中的对象进行调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图表中的各对象的调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1、教师给出教材p69页,第7题的产品销售表。任务:(1)在sheet1中生成关于“空调”各季度销售额的饼图。(2)在新的工作表中生成各商品年度销售额的柱形图。(3)将(2)中的柱形图改为折线图。2、教师讲解 可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讲评。 并提问还有哪些的类型。3、对应学生的作品,问: 如何使得图表更加漂亮一些呢?新课教学 图表的调整调整的对象。指出哪些是可以调整的。Y轴标题的大小、字体颜色的调整。 任务:(1)大小的调整(2)字体的调整(3)颜色的调整(4)刻度、形状的调整教师进行示范、并讲解操作要点。随后学生练习其它对象的调整 只要将鼠标移动到欲调整的对象处,双击鼠标,就可以根据对话框进行设置任务:(1)X轴的调整(2)图表标题的调整(3)图表的移动补充(若时间可以的话)讲解如何在其中插入独立文本,如“表一”或其它的文字。三、小结 学生练习1学生练习2学生练习3学生练习4学生练习5学生练习6
说明:本节课要求教师事先准备好教材p69页,第7题的产品销售表。以利于集中精力于本课次内容的学习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
第五节
第12课时 设备管理与添加、除程序
教学目标: ⑴了解硬件资源管理器中的设备管理及新硬件的添加方法和步骤
⑵学会添加和删除程序
教学重点:设备管理与软件的添加、删除
难点:控制面板的使用和添加、删除程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一些操作,那么资源管理器中还有哪些功能呢 (引导学生找到“控制面板”)。好,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资源管理器的其他功能。 学生观察并找到“控制面板”
二、正课当我们接触一台新的计算机,如何知道这台计算机的配置情况呢?利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介绍控制面板中“系统”选项的使用方法:通过双击“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可看到四个标签:“常规”、“设备管理器”、“硬件配置文件”和“性能”。在“常规”标签中,可了解到该计算机所用的操作系统及CPU型号,内存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在“设备管理器”标签中,可了解到该计算机里的显卡、声卡等的型号,并可进行新硬件的添加或删除(引导学生观察)注意:“设备管理器”中的设备配置,我们是可以任意修改和删除的,但对于设备表中的设备不能随意删除或修改,否则可能会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介绍“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选项的使用:前面讲到对设备表中的设备不能随意删除或修改,其实软件也一样。但当我们不再需要某个软件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添加、删除程序”的功能来删除它。如果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删除相关的文件或文件夹,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异常。 ⑴、通过双击“添加、删除程序”图标,在弹出的窗口里的列表框中,选中要删除的程序名,点击“添加/删除”按钮,系统将自动删除选中的软件。⑵、可通过该窗口中的“Windows安装程序”标签来添加、删除Windows 的系统组件(例示)。3.将“控制面板”中的其他个选项做一般介绍。 观察“系统属性”窗口的构成学生练习:利用所学知识,找出所用计算机的CPU型号、内存大小、显卡型号、声卡型号。利用“控制面板”中的“日期/时间”功能,修改所用计算机的系统时间。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进入Internet(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工作原理
(2)熟悉掌握通过普通电话线接入Internet的方法
(3)了解其它几种Internet接入方式`
[教学重点]
Internet接入原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网络的基础知识,我们知道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进入Internet世界,只有进入Internet才能领略其迷人的风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入Internet,从而实现网上冲浪的梦想。新课准备软硬件操作系统、电话线等介绍ISP的知识选择ISP(略)设置拨号网络(1)拨号网络的作用(2)步骤:a、打开“我的电脑”b、选择“拨号网络”c、双击“建立新连接”d、输入名称连接Internet步骤:a、双击“拨号网络”的连接,打开“连接到”对话框b、在“连接到”对话框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c、按“连接”按钮开始拨号上网其它上网方式简介(1)机顶盒上网(2)一线通: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特点:a.通过普通电话线可进行多种通信 b.可用64Kb/s或128Kb/s的速率快速上网,同时可进行电话通信 c.可将8个终端连接到网络,有3个终端可同时通信(3)ADSL上网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特点(略) 学生练习:设置拨号网络并连接Internet美化工作表(第3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作表。
掌握工作表的美化。
学会单元格的设置。
掌握使用自动美化工作表的格式。
教学重点:单元格的设置。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工作表中自动格式,快速美化工作表。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复习上节的内容,导入美化工作表新课单元格边框。单元格的边框通常不被人注重,但在其操作时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因在通常情况下时,单元格边框为细网格线,不能被打出来。*下面我们看看单元格是如何设置的,我们首先为单元格或一定范围内的单元格增加边框,或用划线把工作表分成几部分。具体方法如下:先选取定要设置边框的单元格区,然后单击工具栏上“边框”按钮选择里面的边框。通过“格式”菜单中“单元格格式”命令,可很方便设置还可以改变单元格边框线的颜色。自动套用格式Excel中,系统提供了一些精美的表格格式。即自动套用格式,它要以快速美化表格的外观。例子:将学生成绩统计表使用“彩色2”格式设置。选中学生成绩统计表中有内容的单元格,单元“格式”菜单自动套用格式命令,选择“彩色2”。 三:小结: 略 让学生说说美化工作表有什么作用。32.日常生活中美化的重要性。3.学生上机:让学生对指定的单元格设置边框。让学生利用自动格式将学生成绩统计表中使用内置“彩色3“格式。学生活动第六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一节 宏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1、以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宏为起点,了解程序设计的意义。(宏可以理解为只有顺序结构、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程序)
2、宏是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简单重复工作的程序,(通过查看宏代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宏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难点——查看宏代码,并理解程序设计的简单结构及思路
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种办法来解决重复操作过程???二、新课1、教师总结出方法可以用宏解决。2、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简单重复工作。3、宏的定义——贮存在VISUAL BASIC模块中的一系列命令和函数,并且在需要执行该项任务时可随时运行的程序。4、教师对学生操作用宏来进行操作:(注意步骤的顺序)a、点击菜单栏中的工具+宏+录制新宏b、在录制新宏对话框里看出宏名为“宏1”,单击确定。c、在SHEET1中插入艺术字“高中信息技术”;在C12:F18区域范围内画一个矩形,颜色填充为黄色;插入剪贴画(鸽子)。d、点击菜单栏中的工具+宏+停止录制e、在SHEET2,SHEET3,-------执行“宏1”(点击菜单栏中的工具+宏+宏---)。5、教师解释在录制宏、执行宏等操作过程中必须强调细节:(再举例子:在SHEET1中把1——10行中奇数行设置为蓝色,偶数行设置为黄色。)同时教师在操作时用另外一种简便方法进行操作。a、进行录制(调出VISUAL BASIC工具栏),解释工具栏中的按钮。b、先点击录制宏(出现录制新宏对话框)宏的命名——宏名称的首字符必须是字母,其他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等字符。宏名称中不允许有空格。c、快捷键的作用(CTRL+SHIFT+C、D、F、等)说明(CTRL+C、CTRL+V等不能用来作为快捷键的原因。)d、录制宏结束时必须按停止录制。e、运行宏的方法有多种(强调用快捷键等执行)6、教师再引导宏定义时,突出宏是有函数和命令组成的程序。针对上面两个宏,我们查看宏的代码。a、宏的格式,以Sub开始,接着是宏的名称,最后一行是End Sub。b、宏语句中的注释语句和录制宏放置快捷键的位置等。c、宏中代码采用顺序结构。7、宏中的病毒当打开包含宏的工作簿时,EXCEL提示信息,警告你宏中可能包含对计算机有害的病毒。当EXCEL文件感染了宏病毒,导致这个文件占了很大空间,运行很慢等等。 学生操作:第一步:打开EXCEL程序,调出绘图工具栏,在SHEET1中插入艺术字“高中信息技术”;在C12:F18区域范围内画一个矩形,颜色填充为黄色;插入剪贴画(鸽子)。第二步:在SHEET2,SHEET3,-------重复同样的操作等学生练习:做练习P142上第1题目。第二节 建立工作簿
七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相对引用、什么是绝对引用;
能理解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
能正确区别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不同;
[教学重点]
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
难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在前面介绍利用公式求平均值时,其他学生的平均值可根据“李军”同学求平均值的公式,拖曳自动填充柄来自动填充。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习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 新课[板书] 五、相对引用和相对地址任务:1、求的“李军”同学的总分,示意学生注意编辑栏里的求和公式。2、拖曳自动填充柄,求得其他同学的总分,示意学生注意编辑栏里的求和公式3、引出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定义:变化的引用称为相对引用,相应的地址都是相对地址。 [板书] 六、绝对引用和绝对地址 任务:1、绝对引用的定义:指复制时,参数不管公式复制到哪儿,引用始终是同一个单元格的位置,保持不变。 2、绝对地址:绝对单元格述了特定单元格的地址,相应的地址是绝对地址。 3、使用绝对地址求得“李军”的平均分,再拖曳自动填充柄求其他同学的平均分,观察结果以及公式有无变化。4、简略提到混合引用。教师在讲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时,要注意单元格引用时书写上的不同。小结 学生练习:求得“李军”同学的平均分,观察编辑栏里的公式,再通过拖曳自动填充柄求得其他同学的平均分,再选中一个平均分,观察编辑栏里的公式,比较公式的不同处。
六、练习答案与提示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即可,无练习,上机是可给予指导。
七、参考资料
Excel97 帮助1.6 保护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使用道德
[教学目标]
⑴理解保护知识产权成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⑵理解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安全成为非常重要的大事。
⑶理解学校将肩负教育学生信息安全的法律意识和网络时代的道德重任。
⑷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在信息化浪潮中出现的新事物“电子商务”和“数字图书馆”。
[教学重点]
信息安全及计算机使用的道德
[教学难点]
落实计算机使用的道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提出问题:“在当前,知识与经济有这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又出引出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新课保护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信息安全问题计算机黑客问题计算机病毒问题拒绝服务攻击信息污染信息侵权信息渗透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信息立法管理措施物理安全防范措施技术防范措施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三、小结要保护知识产权,增强网络法制观和道德观。 学生回答:“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的核心要素,即知识驱动经济,知识创造财富。”阅读:“电子商务”和“数字图书馆”。练习:课后第16页 第14~17题。
温八中
2001年8月22日统计分析数据---数据筛选
苍南县求知中学 郑维滔
【教学内容】
数据的筛选
【教学目标】
理解数据筛选的意义。
掌握Excel 97中对数据进行筛选的各种操作。
要求学生掌握利用筛选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各种筛选的方法。
2、“自定义”筛选条件的选择使用。
【教学难点】
“自定义”筛选中逻辑符号及运算符的选择。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2’):当数据经输入运算后,有时候我们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当期中考后,语文教师要到教务处去查语文成绩85分以上的同学,或班主任要去查语、数、英三科成绩都为85分以上的同学,其实这些在Excel 97中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二、新课:(37’)【板书】一、数据筛选1、简单筛选(11’)【例题一】将I:\A.xls文件中的学生档案表中的所有政治面貌为团员的学生都列举出来。【示范】单击任一数据单元格 →“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单击“政治面貌”右边的下拉按钮并选择“团员”【分析】 全部:全部显示当前字段下的所有数据。前十个:筛选突出值。自定义:有条件地筛选数据。团员:筛选出此字段值为“团员”的所有数据。【练习】例题一【思考题一】如果要把学生装档案表中性别为“男”、政治面貌为“团员”的学生筛选出来,应如何解决?【分析】这是属于对多重字段筛选的操作,要完成这个结果只需再对“性别”进行筛选即可。(同时引入第二知识点)2、显示全部(4’)【例题二】如何将所有隐藏的数据都显示出来。教 师 活 动 【学生练习一】将学生档案表中所有政治面貌为团员的学生都列举出来。【思考题一】如何把学生档案表中性别为“男”、政治面貌为“团员”的学生筛选出来?学生活动
【示范】单击“团员”字段右边的下拉按钮→选择“全部”(如果多字段筛选过,可分别操作)。【练习】例题二3、前十个(6’)【例题三】将入学成绩前八名的同学列举出来。【示范】单击“入学成绩”右边的下拉按钮并选择“前十个”→“最大值”→“前八项”→“确定”【分析】① “前十个”是对最大的或最小值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条件的选择。【练习】例题三4、自定义(11’)【例题四】将“入学成绩”在490分以上,且在510分以下的同学都列举出来。【示范】单击“入学成绩”右的下拉按钮选择“自定义”→第一行左边选择“大于或等于”、右边框选择“490”→第二行左边选择“小于或等于”、右边框选择“510”→“确定”(以上过程引导式讲述,同时用比较法来讲解各运算关系符)【思考题二】如果将逻辑关系式选择“或”而不是选择“与”,那么出现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分析】与:490
490或X<510【练习】完成例题四【强调】① “自定义”是有条件地筛选。区别逻辑关系“与”和“或”的关系。注意运算关系符的选择。5、关闭筛选(5’)【例题五】①如何一次性地显示全部所有数据? ②如何关闭筛选状态?【示范】①显示数据:“数据”→“筛选”→“全部显示” ②关闭筛选:“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练习】完成练习五【思考题三】字段名下的“全部”与“数据”→“筛选”→“全部筛选”之间的区别。教 师 活 动 【学生练习二】将隐藏的数据都显示出来。【学生练习三】将入学成绩前八名的同学筛选出来。【思考题二】“与”和“或”的逻辑关系式的区别?【学生练习四】如何将“入学成绩”在490分以上且在510以下的同学筛选出来?【学生练习五】①如何一次性地显示全部所有数据? ②如何关闭筛选状态?【思考题三】字段名下的“全部”与“数据”→“筛选”→“全部筛选”之间的区别。学生活动
三、课堂练习(4’):在学生档案表中把“入学成绩”在“490”分以上且小于“510”的所有男同学筛选出来。四、总结(2’):数据筛选是对数据进行有条件地选择性地列举显示。对数据进行筛选是通过“数据”菜单下的“筛选”菜单项。“全部”、“前十个”、“自定义”、具体值的不同筛选意义。在“自定义”筛选中要注意逻辑关系符与运算关系符的选择。 【学生练习六】在学生档案表中把“入学成绩”在“490”分以上且小于“510”的所有男同学筛选出来。
注意:本教案以白板的机房条件为出发点。以上练习题以材料形式出现,学生档案表以文件形式存在工作站硬盘中。以上的小标题及示范以板书出现。2001年8月17日。信息的数字化
备课 分析
本章以信息论为导线,讲述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应用,与第一章有一定的联系。
第一节 信息论的简介 2课时
进制本节讲解二进制概念和数制转换,并提出一个重要的应用:ASCII码。
二进制的名词在第一章已提出,但只提到在机器内部,用二进制码表示信息这个层次,故本节任务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二进制,能进行换算。其中二进制换算是个难点,学生可能在第一节课时达不到完全掌握,所以第一课时做一些简单练习,并提出一些问题留给第二课时。AS CII码讲解不应停留在二进制数据的一个应用,而要提到其它编码,如GB2312编码,扩展ASCII码及在编程中的作用。
多媒体基础理论知识 1课时
本节是为后二节的知识讲解作铺垫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多媒体知识有更多详细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感受,对多媒体文件名、文件分类 、特点、关系等有较准确的了解。 激起兴趣,提出问题也是本节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 3课时
本节针对几个常见的媒体,从媒体的数据格式,数据容量,技术参数,数据压缩方法几个方面讲一此基本知识。三个课时在教学层次上基本平行。本节的教学牵涉到大量的专业术语,专业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一般了解,需要根据学生、教师、素材等现实情况精心推敲 ,但教师必需对这方面有更全、更广、更深的了解,这样才取其精华,详略得当。
第四节 多媒体的展示与应用 3 课时
本节以讲解PPT的简单制作和展示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画的设置,在达到理解动画设置,能做到举一反三,能对相类似的对话框进行设置,了解“幻灯片放映”菜单下常用菜单项名称和功能。学生通过学习PPT的应用,体会到PPT的优缺点,为解决其缺点,引入其它几种多媒体展示工具软件,之后从总体上讲一讲多媒体的广泛用途。故本节的第一、二节课时学习内容都是到120页的试一试,而难度上有层次区别,第一课时学习元素的插入和静态演示,但在课的开始教师曾演示过(相同的)有动画的情况,这样泊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把解决留给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则顺势推出Authorware和Director , 并在此基础上,讲有关多媒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信息的数字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二进制的概念
要求学生了解怎样通过二进制来表示信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如何理解二进制
二进制如何表示信息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通过上一章节网络基础的学习,可以看到计算机能为我们谛造出五彩缤纷的网上世界,这个世界里的字符、声音、图像,计算机是如何表示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表示信息的理论——信息论。第一节 信息论简介新课1、简单现象的表示这点亮的烽火台,在计算机中就可以用“1”来作为代码,来表达我们需要计算机来表达的某一信息。而这一代码在计算机所占的空间是一位(1Bit)。反之则用“0”可以代表另一种信息(用PowerPoint为例,古代烽火台如何来表示信息的,进行讲解)给学生引入在计算机中处理的信息都是用“1”与“0”来表示的二进制信息代码,在计算机中是由电路状态“开”和“关”,用“1”和“0”来表示,它们构成了计算机存储住处的最小单位——位(bit,又称为“比特”)。2、复杂现象的表示以古代烽火台为例向学生讲述二进制的代码意义(用PowerPoint为例,讲解,古代烽火台如何来表示信息的,并延伸入二进制的工作原理)。练习要求学生推算代表8种信息需要几位二进制信息代码。小结同学生一起总结出二进制传递信息的规则:当有n个比特时,可以表示的最大不同住处单元的个数为2n。思考题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做二个思考题。 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来描绘一下,用表示出敌人的数量分别为100人以下、100-500人、500-1000人、1000-5000、5000-1万人、1万-5万人、5万-10万人、10万人以上这同时需要几个烽火台来表示思考题: 1、一个汉字占二个字节(一个字节占8Bit),就二个字节的信息代码,最多可以代表多少个汉字。 2、您觉得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参考接下来的教材)
第三节第二课时
信息论简介(2)
教学目标:(1)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互换
(2)理解信息单位
(3)掌握ASCП码
(4)理解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1)数制的换算
(2)ASCП码
教学难点:数制的换算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复习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与技巧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单元的方法,即1位(1个bit)可以表示两个信息单元,n位(n个bit)可以表示2n个信息单元。新课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A.“除二取余”法 B.转换技巧特与字节(Bit & Byte)的定义即信息单位的概念。计算机中字符的表示字符---表示信息的书写符号用二进的制数“0”和“1”来表示字符。ASCП码(一种字符的编码),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的一种这了和会的编码。ASCП码的概念、数量、字符及使用方法。Unicode( 也是一种字符的编码)。GB2312(汉字及多种字符的编码),用国标码、内码、区位码输入汉字地都跟这个GB2312相关联。三、小结数制的换算信息单位字符的表示 练习: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1100=?11001=?二.学生复习,提问20=? 2 n= (n=0~10)学生练习一学生练习二 学生练习三已知字符“A”或“a”的ASCП码值,推出其它字母的ASCП码值。
第五章
第二节 多媒体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理解多媒体基本概念
了解文本、音频、图象及视频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多媒体的概念以及对生活中各种媒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通过提问所得的实例引入多媒体基本概念二、新课通过实例展示讲解文本的作用。通过欣赏一段音乐了解音频是一种动态媒体,可以描述各种声音,如语言、音乐。通过一幅生动的图像,讲解图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体。借助一FLASH动画作品来了解视频媒体的作用。小结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媒体视频与音频图像的联系 提问引入:现实生活中视听觉感受到的电脑信息有哪些?练习一:在指定网站浏览文本,并下载一段文本内容。练习二:在网站上在线欣赏一段音乐。练习三:利用查找功能查看一幅图像。练习四:指定贺卡网站让学生制作一幅图文并茂的卡片,并发送给邻桌,立即看到自己的作品。
第五章 第三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图形存储空间的计算,掌握利用画图工具作简单数字图像。
重点:图形、图像存储空间的计算
难点:图形、图像存储空间的计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字符用二进制的表示字符二、新课引入新概念数字化的图像包含有分辨颜色表示数据压缩等概念2、图形与图像的数字表示图像的表示:位图(光栅图)组成单元:像素(pixel)图形的表示:矢量图位图的存储空间计算 例:一幅分辨率为800×600的黑白图像需要多少存储空间?总像素:800×600=480000像素 8个位为一个字节 480000÷8=6000字节(2)进一步说明彩色图像的存储空间的计算(包括16色、256色、16位增强色、32位真彩色例:一幅800×600分辨率的16色彩图占多少存储空间。分析:因为计算机使用16种不同颜色显示的彩色图像,那么一个像素需要4个比特来存储即有800×600÷8×4=240000字节介绍一些较著名的专业软件如:Adobe photoshop使用方便的photoimpact等等利用windows中的“画图”程序制作简单数字图像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像的区别:矢量图形是通过计算机将一串线条和图形转换为一系列指令,在计算机中只存储这些指令,而不是像素,位图拉伸、放大会产生失真,矢量图则不会,且存储空间比位图图像要少得多。例举:word coreDRAW等矢量图专业制作软件。三、小结位图图像的存储空间计算与字符类似,位图是以象素为单位进行计算,注意分清黑白位图图像与各种彩色位图图像的不同,要知道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的不同。 学生答题 用二进制码表示小写字母a 110001,用GB312码表示汉字“中”0011011000110000学生计算一幅1024×786的黑白图像需要多少存储空间利用修改监视器分辨率来加深学生对分辨率的理解教师演示操作,学生动手模仿,并可自由发挥
第三节第二课时 内容为视频、音频的数字表示
教学目标:
掌握视频、音频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它们的存储空间的方法。
了解声音的波形
了解“采样频率”的概念。
难点:
计算视频、音频的存储空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图像的数学表示。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展示两个习题)。新课 我们知道图像的数字化可以为我们实现高品质的图像传播。实际上当前的信息领域已逐渐被数字制式所取代。比如,数字化手机代替模拟“大哥大”,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将取代模拟电视,CD机淘汰了录音机等。那么,这些视频和音视的数字形式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呢?引入并介绍视频的数字表示(在多媒体教室演示)用GIF Animator将几副简单的图像导入制作一副简单动画。由此让学生理解视频是由一帧帧的静止图像组成的。导入上节课图像存贮空间的要领结合视频的要领逐步讲解视频的存贮空间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介绍能用于制作动画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媒体播放器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动画和影像让学生对视频数字化再次有个感性认识。教学音频的数字表示用windons中的录音机程序一段高且响亮的音和一段低且轻的音。打开它们在学生观察波形时,说出它们波形的不同之处,讲解振幅和频率的概念。讲解“采样频率”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结全课本P144图5-14。引出计算声波的存储空间的方法。一般立体声采用为44KHz的采样频率,因此每秒钟需要用2*44000=88000字节的存储空间。上图还说明声波采样频率越大,声音越真而存贮量也越大。通过让学生自己练习的方式学习加工处理音频信息。学生反馈自学情况音频文件类型:wav、midi、mid、mp3总结学到现在,我们对图像、视频的数字表示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们让我们明白人们能轻松地以更低的低价实现住处的高速率、高品质传播,数字制式终将替代模拟制式。 学生复习并完成下列习题:将一幅分率为800*600的16色图像需要多少储空间。计算1分钟600*480像素的256色灰度图像的视频存储空间。让学生分析两种情况下在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而不需高质量的情况下。为了追求高保真音乐时。该降低还是该提高采样频率。计算一张650MB的光盘用立体声30KHZ的采样频率,可放多少时间的音乐。让学生交刚才录制的声音进行加工处理,如删除某段音乐,或与其它音混合在一起等。
第五章 第三节 第三课时 (作者:涂伟丰、张理玖、叶胜利)
数据压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数据压缩的意义,要求学生了解现行磁盘的压缩、文件压缩的技术以及图象和视频文件的压缩技术。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通用文件压缩的方法(WinZip)以及几种图象压缩的方法,在学习中通过自学阅读材料以及已掌握的Windows风格软件的学习经验,掌握WinZip的使用技巧。【教学重点及难点】:WinZip的使用方法【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要了解部分,其中Winzip的使用和图象压缩技术要求较熟练掌握,压缩技术是计算机使用中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
【教具与教学方法】:多媒体机房,演示、讲解加自学 课前准备:一张1.44MB软盘,内有WAV文件 一张1.44MB软盘,内有MP3文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分别播放两张软盘中的声音文件,让学生比较播放时长短新课:1、讲述数据压缩的重要性增加存储空间 2、传递方便2、磁盘压缩和文件压缩 数据压缩 磁盘压缩 文件压缩磁盘压缩:增加磁盘空间,常用与磁盘备份文件压缩:节省空间,便于文件传递。[讲授]通用文件压缩技术,如winzip能压缩各种类型的文件特殊类型文件压缩技术,如JPEG和MPEG它们能针对某种类型文件(声音图象视频等)压缩,以取得较大压缩比。3、图象文件压缩[演示]把一个位图文件用画图软件打开并保存为JPG格式,让学生看看压缩效果[讲授]讲解JPG的压缩技术和有损压缩概念4、视频文件的压缩[讲解]视频文件是由连续的声音和图象构成,它的压缩与图象相似,动态压缩技术MPEG对它进行的压缩,可以达到200:1的压缩比。5、小结:通用文件压缩和特殊类型文件压缩的区别,压缩技术的发展。 学生回答文件大小学生自学阅读材料,并通过上机,掌握WinZip压缩文件的方法。上机练习:把学生文件夹中的多个文件压缩成一个文件,并练习自解压压缩。上机练习:把学生文件夹中的bmp文件另存为jpg文件,并查看文件大小。
第五章 信息的数字化
第四节 多媒体的展示与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媒体展示的广泛用途
了解powerpoint的功能
学会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素材静态演示部分。对素材施加动作在下一课时讲)
教学重点: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教学难点:
各种媒体的引进方法
多媒体平台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已经完成了多媒体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各种媒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先复习一下:(对第二节学过的知识提几个问题)新课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媒体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这些媒体有机组合起来,就可形成有声有色、生动的多媒体。教师播放事先制作完成的书本上的示例powerpoint演示文稿多媒体的展示,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见课本,可要求学生照书念出)要把各类媒体元素组合成一个可展示的多媒体作品是要借助特定的软件来完成的,这类软件就叫做多媒体创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软件。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Powerpoint作品。开始制作上面播放的幻灯片(很简洁的)第一步:启动Powerpoint;第二步:文件/新建——两栏文本;第三步:从菜单选一背景(模板);第四步:输入标题、引入图片、素材、输入说明文字;第五步:观看幻灯片。学生发现制作很简单,但同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文字和图片还可以动起来呢!并就此置下悬念,留到下节课讲解。布置作业 全体学生当堂按老师的步骤,完成这一静态幻灯片的制作。小结体是多种媒体的合理组合;把各种媒体组合起来需要多媒体创作工具;Powerpoint 是一种很好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学生复习:回答问题学生观看多媒体作品的播放,领悟多媒体这个生动的事物可要求学生照书念出学生练习: 独立上机完成上面这个静态幻灯片的制作,并播放。
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多媒体的展示与应用(2)
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的更多功能
2、掌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方法,了解并能运用模板与背景的切换
3、基本了解同类软件的操作方法,知道PPT的优缺点。
4、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软件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教学难点:模板与背景的切换
教学方法:讲解与实践相结合,提问探讨
教具: PPT素材和已做好的文件。 上课地点:机房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给学生简单的讲述上课的内容及本节课的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多媒体演示软件POWERPOINT,学习了如何构造演示文稿,一张静态的演示稿我们已经制作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做的更生动漂亮。”)调出上节课的作品。新课:1、激发兴趣。(“现在就把我们的图片动起来”) 教师边讲边演示解决以下内容并能通过不停的提问、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效果的引入步骤声音的产生步骤(教师提问让学生解决)播放动画顺序时间按钮的功能播放设置 (13分钟) 2、通过模板与背景变化演示激发兴趣。(“现在我们来学习模板与背景的具体操作”)教师边讲边演示解决以下内容。讲解模板,通过运用模板来实现变化讲解背景,通过背景实现变化讲解模板与背景的切换(8分钟)小结:解决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下节课提出问题。(“如何设置影视动画?你希望多媒体软件能为你制作什么?) (1到2分钟) 学生找答案并回答学生听课并参与教学学生实践15分学生实践8分
多媒体的展示和应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其他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点:
1、多媒体的应用
2、各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虽然简单,应用广泛,但它的功能还有限,如它对多媒体信息的控制和交互性等能力较差。要想制作出专业的多媒体作品,还需要像Authorware、Director这样的专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们。新课:演示已准备好的用Authorware创作多媒体作品(最好是界面友好,对媒体的控制能力强,交互性好的作品); 打开Authorware程序,针对其界面,讲述它的特点。演示已准备好的用Directore创作多媒体作品;打开Director程序,针对其界面,讲述它的特点。简要提及除了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国外软件外,还有国内的许多优秀的多媒体创作软件。如方正奥思、洪图等。4、多媒体的应用(1)打开一个精彩的网页如中国学生网6TO23,通过超级链接引出更多的文本、图像及视频,向学生阐明像这种链接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的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网页的应用)。(2)讲述其他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电子读物、娱乐等的应用并举例。(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举例:如通讯行业数字网络代替了模拟网络,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电视会议等三、小结几种常见的多媒体创作软件;要制作一件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必须注意各种媒体的合理组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 情感激励:同学们,我们所学的这三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只是众多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中较为优秀几种,当然有几款国产软件也是非常优秀的。但是目前所有的这些工具都有其不足之处,大家如果在这方面有兴趣,肯努力钻研,那么我相信以后会有更优秀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 学生观看演示,与PowerPoint作比较,思考并体会Authorware的特点。学生观看演示,与PowerPoint作比较,思考并体会Director的特点。第三节 工作表的编辑(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格内容的修改、移动和复制
教学目标:1、了解工作表编辑的意义
2、掌握单元格的修改、移动和复制的方法
重点:单元格内容的修改、移动和复制
难得:用多种方法操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习: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文件夹(或文件)的移动和复制 ,先作个练习复习一下。学生操作结束后,归纳一下不同的操作方法。二、新课:在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工作表数据的输入,如果输入数据有错怎么办?在Excel 中能否也可以进行数据的移动和复制呢?这节课我们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单元格的修改(介绍两种方法):方法1:直接在要修改的单元格里修改方法2:在编辑栏中作相应的修改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在哪里?复制单元格用鼠标拖拽方式进行复制的步骤:选中要复制的单元格(或区域)鼠标指向单元格的框线按 ctrl键拖动到新位置先松开左键再松开 ctrl 键3 移动单元格 讲解用剪贴板的方式移动单元格. 问: 除了以上复制和移动的方法外, 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这与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类似吗 学生活动练习操作1:将C盘的某一个文件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复制到D 盘练习操作2:将B3:C7的内容复制(或移动)到D12:E16上
三 小结: 1单元格内容的修改, 移动和复制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 2 单元格移动,复制和文件的移动复制相类似.
永二中: 王贤林第二章 第五节 资源管理器(第1课时)
教学内容:资源管理器的组成结构
教学目标: ⑴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组成结构,认识资源管理器的界面
⑵学会资源管理器的左右窗口的使用
(3)学会资源管理器的重要性体现
教学重点:资源管理器的组成结构
难点:资源管理器的具体使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对计算机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大家来共同回答,在计算机中有哪些资源?对于这些资源,WINDOWS系统是利用什么来管理的呢?我们采用统一的管理器——资源管理器,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资源管理器 回答:软件与硬件
二、正课概念:资源管理器作为WINDOWS系统中资源管理的核心,它可以处理大量与文件、设备资源操作相关的工作,还可以用于管理网络资源。打开让学生打开自己电脑上的“C盘”指针移到“我的电脑”——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上单击“资源管理器”c、把分别打开的两个窗口放在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窗口有什么共异点?介绍资源管理器的界面标题栏(简单的说一下)菜单栏(简单的说一下)工具栏(简单的说一下)地址栏(简单的说一下)工作区域左窗口:树型目录结构显示是以“桌面”、“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网上邻居”、“控制面板”,当我们单击树型目录中的某个文件夹的图标后,该文件夹中的内容就会显示在右边的窗口中。右窗口:用于显示左边目录树中当前被选中的文件夹中的内容。做练习在C磁盘,打开某个文件夹,查看这个文件夹的属性,再在D盘上,打开某个文件夹,查看这文件夹的属性打开资源管理器,在资源管理器中做上述题目,让学生自己比较哪种方法好。 两个窗口的共异点: 共同之处:同样具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 不同之处:资源管理有左右两个窗口课题:数据的格式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格式设置的方法。
通过格式的设置,对表格进行美化,培养学生的美学概念和对学习精益求精的方法。
通过对“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部分讲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数据格式化,以美化工作表。
教学方法与环境:
讲授法、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通过前面几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Excel具有计算、统计等功能,其实呢,它还提供了许多功能来美化工作表,使工作表表达得更清晰、更形象、更美观,比如:工作表中字体、字号、字型、字色的设置,文本的对齐方式,行高与列宽的更改,表格中边框的设置等等,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数据的格式化。新课讲授首先打开以前保存下来的工作簿Book1(P51),以它为例贯穿讲解本节课的全过程。数字格式化设置数字格式化的步骤如下:选定要设置的单元格区域(C4:G9)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单元格】命令在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选择“数字”选项卡在“分类”列表框中单击选项,然后选定需要的数字格式,在“示例”框中可以预览设置的效果单击 【确定】按钮完成设置任务一: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将(C4:G9)区域的数字格式设置为某一类型。字符格式化设置字符格式化的方法有三:方法一同数字格式化的设置类似利用格式工具栏中相应的按钮来实现利用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方式菜单来实现任务二:教师边讲解上述方法边演示,将P51中的C3:G3区域的字符格式设置为“隶书”、“18号”、“加粗”、“倾斜”。日期和时间格式化同时,你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来调整用来显示日期和时间的格式,主要步骤如下:选择含有日期或时间值的单元格范围选择“格式”→“单元格”→弹出“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单击“数字”标签在“分类”列表框中,按需要选择“日期”或“时间”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教师举例说明,日期和时间格式化设置的步骤。另外,在格式工具栏中还提供了货币样式、百分比样式,千位分隔样式,增加小数位数,减少小数位数的快捷按钮,请学生结合P51的工作簿Book1自行完成学生练习三。(主要培养学生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小结:………………四、课后记:……………… 学生练习一:以教师刚才所演示的实例为例来设置自己所想的数字格式。学生练习二:将区域(B3:B9)的字符格式设置为“蓝色”、“18号”、“加粗”、“黑体”。学生练习三:请你将P51工作簿Book1中的“平均成绩”列中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HTML和制作网页(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网页的基本实质。
了解浏览器的基本作用。
了解网页制作的前期准备
[重点]:网页的实质,网页制作的前期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从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看了很多的有关INTERNET的很多内容,那么我们看到的形形色色网页有五光十色的、有动感十足、有商业的、有介绍个人的主页等等。那么我们自己如何来自己的个人主页呢?要想知道如何制作就必须先了解网页的实质及用什么软件来制作。这节课我们就来讲一下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新课。我们知道所有的软件都是用语言来编写的,那么网页是用什么东西来编写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个网页的本来面目。1、[操作]将网页的“源文件”调出来。大家看见了,这些源文件都是由一些奇怪的字符表示的,这些字符又是什么语言呢?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在这些字符中又是如何体现出来呢?2、[任务]以书上来95页的: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EXCEL中的函数有何用。
学会EXCEL 97中函数的使用。
掌握函数的使用过程。
懂得函数及函数参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函数的使用过程
[教学难点]
函数参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在许多时候,我们希望得到某批数的总和或平均值,例如求某学生各科成绩的总和或某班某门功课的平均值;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一项一项求,但很繁琐;而EXCEL97中的函数就能方便地实现这个功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板书]六.函数的引用函数概述:能够完成某种特定功能(如求和,求平均值)EXCEL97中函数的分类用“粘贴函数”按钮对连续单元格求平均值。任务:(1)对学生成绩表中的第一个学生的各科学成绩求平均值(2)对学生成绩表中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求平均值。用“粘贴函数”按钮对不连续的单元格求平均值。任务:(1)对学生成绩表中第一个学生的列号为奇数的单元格对平均值(2)对学生成绩表中行号为奇数的学生语文成绩求平均值。简单介绍函数参数 学生练习:(1)对学生成绩表中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求平均值(2)对学生成绩表中行号为奇数的学生语文成绩求平均值(3)教材中试一试中的内容上机练习:学会所有常用函数中数学函数的使用,特别是求和与求平均值函数。
小结本课学习了对连续单元格和不连续单元格求平均值的基本步骤以及函数参数的含义,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对单元格的各种编辑操作信息处理高效工具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处理过程,理解数字技术的优势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理解CPU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
了解CPU的发展史,理解CPU的发展对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和应用范围扩大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CPU的快速发展对人类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CPU的发展史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请学生想一想用人工和计算机画一个如图所示的图形的过程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作图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其高效精确简便的优点新课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输入—存储—传输—加工—输出计算机信息处理是在模拟人脑信息处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计算机与人工或以往其他信息处理工具在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技术大不相同。由此引出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比较表格附后计算机基本结构计算机是依靠硬件和软件互相配合协同工作来处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份组成提问学生:举一至二个硬件实例并说一说其在系统中的作用或功能。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实际进行信息处理加工的装置。因此,计算机的发展和换代主要教师活动 1.说一说:这两种信息处理过程所用工具各有哪些?人工:圆规,直尺,笔,纸张计算机:鼠标,键盘,显示屏,附件中的画图软件说一说:计算机作图的优势有哪些?2.学生回答结果学生活动
取决于CPU的快速发展和升级换代。CPU发展历程中几个有特色阶段:三.小结CPU的发展为计算机的高效处理信息提供了可能,下一节我们学习另一重要设备存储器,它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3.要求学生利用报刊杂志,上网等手段进一步探索CPU详细发展情况和技术问题
附表:
微处理器 4004 I8087 80286 Pentium
特点 第一个微处理器 数学协处理器 采用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两种工作方式 多媒体扩展指令(MMX)
应用 是第一个用于计算机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 啬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 广泛应用于文字、数据库处理 广泛应用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处理
描述 是否受环境变化、元器件老化的影响 信息的加工和再利用的难易程度 存储的实际例子
模拟信号 用实物或电压电流等连续变化着的物理量来表示相应的不断变化着的实际信息 极易受影响,并使信号失真、损坏 较难 录音机上用的磁带以及录像带等
数字信息 在计算机中以0和1来表示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 不易损坏 容易 软磁盘、光盘上存储的数字信息
输入设备: 举例:键盘、鼠标、扫描仪
中央处理器:包含:运算器 和 控制器
内存储器 分为: RAM、ROM
计 硬件系统 存储器
算 外存储器 举例:硬盘、软磁盘、光盘
机
系 输出设备 举例:打印机、显示器、音箱
统 系统软件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系统、语言编译系统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 举例:WORD字处理软件、游戏、附件中的画笔计算机中的信息存储及输入和输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信息存储最小单位“位”和计量单位B、KB、MB、GB及相互间的转换
掌握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概念及区别
掌握内存中的ROM和RAM的特点及不同点
掌握存储器的发展对人类信息存储及信息传播所起的作用
从信息输入输出的角度,了解常见的数字化输入输出设备
教学重点:信息存储各单位间的转换;主要的输入输出设备
教学难点:内外存储器的区别;ROM与RAM的不同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复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CPU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通过数字化信息,引出计算机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存储器。新课信息存储单元由0和1构成的数字化信息引出信息的最小单位。信息存储的计量单位有B、KB、MB、GB,其每个数量级相差1024,而1024为210,与二进制有关。存储器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内存储器主要用存放计算机工作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内存储器分为RAM和ROM。RAM——随机存储器,RAM允许用户随时对其进行读写操作。ROM——只读存储器,主要是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只能对ROM进行读写操作。RAM与ROM不同点: 断电后:RAM 信息丢失,ROM不丢失。 数据存放:存放在RAM中,ROM中存放的是计算机厂家的启动程序。外存储器存放计算机暂存的信息,有软磁盘、硬盘、光盘等。内存与外存的区别: 处理速度:内存快,外存慢。 存储容量:内存小,外存大。 断电后:内存RAM中的信息丢失,外存中的信息不丢失。存储器的发展内存的发展与应用的需要硬盘的发展与应用的需要输入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数码相机、话筒等。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绘图仪等。小结存储器的分类及区别;内存、硬盘的发展;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 课堂练习1)一张1.44MB的软磁盘,可存放多少字节的信息?答:1.44*1024*1024≈1500000B2)我们所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本约有20万字,这张磁盘放得下吗?答:200000*2=400000B,这张磁盘约可存放该课本的3倍多的文字容量。(提问:为什么要乘以2)3)常用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有哪些?答: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 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绘图仪等。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入了解存储器的各个阶段的技术发展细节,以及存储器发展的应用需要的历史背景。如RAM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内存容量是否越大越好:RAM与CPU的关系。深入一点:目前均使用的是DRAM动态内存,那么你知道EDO和SDRAM这两种动态内存吗?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要求同学们不断向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到报刊杂志上收集资料,也可以在家里在家长的指导下上网收集以上资料,今后学习了上网及用计算机进行制作后,将要求同学们根据该题材用计算机制作后,在全班作一主题发言,优秀的素材将在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软件工程基础
教学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软件工程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
⑵了解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概念,以及它与“软件生命周期”的区别。
教学重点:软件工程及其相关的概念。
难点: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方法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VB程序的设计方法及简单的VB程序设计。而我们使用的软件绝大部分是大规模程序,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软件工程。新课软件工程:它是研究“大”规模程序设计的方法、工具和管理的工程科学。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具体表现的几个方面: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不准确用户对软件不满意软件质量不够可靠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软件开发的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成本在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软件开发生产的效率远低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软件本身的特点造成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方法不正确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介绍“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由此引入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概念。面向对象方法学:它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符合人们认知习惯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它不是把程序看作是工作在数据上的一系列过程或函数的集合,而是把程序看作是相互协作而又彼此独立的对象的集合。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四个要点:把事物看作对象;而复杂对象是简单对象的某种组合。把所有对象划分成各种对象类,每组对象都定义了一组数据和一组方法。按照子类与父类的关系把对象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相互联系。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好 巩固:由学生陈述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概念。
例如:家用电器生产,它是由多个厂家生产的原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在Internet上交流信息
一、E-mail的使用
获得E-mail地址
[教学目标]
了解E-mail的用途、由来;
了解E-mail的工作原理,介绍接收邮件服务器和发送邮件服务器;
掌握E-mail的地址格式;
掌握申请免费信息的步骤。
[教学重点]
E-mail的地址格式,申请免费信箱的操作
难点:收发电子邮件的协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前面我们介绍了如何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重点应掌握下载WWW上的信息, 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Internet上交流信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E-mail。新课简介雷·汤里逊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说明E-mail和普通信件的区别。演示课件,用两组计算机和两台服务器说明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再说明两台服务器是接收邮件服务器和发送邮件服务器。在发收邮件的过程中,为了标识每个人的信箱,引出E-mail的地址格式,强调@的意义 ( mailto:强调@的意义 )。获得E-mail地址的两种方法:ISP赠送;(一句话带过)申请免费信箱。6、任务:进入新浪网页,申请一个免费信箱,允许学生在其它网站申请。 让学生回答网上交流信息的方式。由学生先说出普通信件的缺点。给出几个域名和E-mail地址,让学生指出哪个是后者。申请成功后,学生之间互发电子邮件,并在网站上接收。课题: 应用软件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掌握应用软件的概念,能区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了解应用软件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掌握软件获取和安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应用软件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介绍目前较流行的软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在屏幕上显示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图。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问题见右学生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题目补充完整。问:据你所知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做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出上面的软件的共同点,从而引出应用软件的概念。 回答: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是由_____和_____两大系统构成的,其中软件系统又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由图知,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自由回答。
新课在屏幕上显示出应用软件的概念。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当人们在现实中有了需要,应用软件就应运而生了,在早期,人们利用计算机只是进行科学计算……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应用软件的发展历程。1科学计算2文字处理、报表处理WORD3声音、图象进入计算机(电子游戏)4多媒体。例举目前相关行业的最普遍使用的软件(平面设计,如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等;三维设计如3DMAX,MAYA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DIRECTOR,PREMIERE等;与网络相关的如FLASH,DREAMWEAVER,ASP,JAVASCRIPT等。5人工智能(人机对弈)6虚拟现实7应用软件在INTERNET方面的运用。WEB浏览器,电子邮件,网上聊天,杀毒防黑客。软件的获取和安装获取软件的途径(网上下载,光盘)应用软件的安装的演示 学生练习:安装一个应用软件
小结: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不同之处应用软件的发展由单一科学计算到生活的各个层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也就是计算机不断普及的表现。提问:刚才介绍过的一些应用软件你们能报出几个? `学生回答单元格的插入与删除
教学目标: ①、如何插入或删除一个空单元格
②、如何插入或删除多行或多列
③、删除单元格与删除单元格调内容的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用菜单功能、鼠标右键或键盘实现单元格的插入与删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会如何来移动和复制单元格,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提问:看图表3-9,如果在数据输入的过程中,不小心漏掉了王明辉同学的数学成绩(即 D5),结果造成数学成绩“张冠李戴”,那么我们该如何把D5的成绩补进去而使原D5开始的数据下移呢?讲解:我们可以采用插入功能完成上述任务 学生:每位同学自己来复习一下单元格的移动和复制学生:回答
正课:插入①、插入一个空单元格(D5),并使原D5开始的所有单元格下移方法1、步骤:选中D5点击“插入” “单元格” 显示对话框(见图3-10)根据需求选择“右移”或“下移”方法2、步骤:将光标指向D5,单击右键点击“插入” 中的“单元格”, 显示对话框(见图3-10)根据需求选择“右移”或“下移”②、插入一行步骤:将光标指向D5,单击右键点击“插入” 中的“单元格”, 显示对话框(见图3-10)在显示对话框中选择“整行”,然后点击“确定”③、插入一列步骤:将光标指向D5,单击右键点击“插入”中的“单元格” , 显示对话框(见图3-10)C、在显示对话框中选择“整列”,然后点击“确定”删除①、删除单元格方法1、选择单元格选择“编辑”中的“删除”,显示对话框根据要求选择“左移”或“上移”点击“确定”方法2、A、选择单元格按DEL 键②、删除单元格内容选择单元格B、选择“编辑”中的“清除”,显示对话中选择“清除内容”讲解:①、②的区别①将整个单元格删除②仅将单元格中的内容删除,而单元格依然存在删除行单击要删除的行号选择“编辑”中的“删除”删除列A、单击要删除的列标号 学生:按方法1、2 的具体步骤练习一单元格的插入学生:按①、②的具体步骤练习多个单元格的插入,即行、列的插入学生:按2中的方法1、2练习单元格的删除与单元格内容的删除学生:按3、4 练习行、列的删除
B、选择“编辑”中的“删除
小结:我们根据具体的需要在表格中插入、删除一个单元格或多行、多列单元格,我们可以通过菜单、鼠标又键或键盘来实现,看哪种操作更方便。
永嘉中学:郑利雨第四章第四节第2课时
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两种方法(分别从WWW和FTP上)。
了解“下载”的含义。
了解常用的下载工具如netants,flashget的使用。
教学重点:
下载WWW上的信息。
难点:保存文字。
教学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WWW与URL的含义及作用?从WWW的作用(提供信息服务)引入新课——获取信息新课[板书]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下载和信息的概念获取信息的方法在WWW上下载信息。在FTP上下载信息。3、在WWW上下载信息保存网页步骤:打开IE窗口,认准所需网页。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在“保存Web页”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网页文件的文件夹并命名网页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注意:保存类型为Web页,全部(*.htm,*.html)例如:将网易首页下载到文件夹c:\temp中,并以网易首页为网页文件名。学生练习1:下载学生自己喜欢的网页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保存图形步骤:例如:将当前网页中任一图形保存到c:\temp中。学生思考:如何将当前网页中任一图形设置为墙纸?学生练习2:下载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保存文字到字处理软件中。例如:将当前网页中的任一段文字保存到Word文档中,并将文档保存。学生练习3:下载学生自己喜欢的文字到Word文档中,并将文档保存。下载文件技巧:用netants下载工具下载文件。例如:下载华表2000软件。学生练习4:下载winamp软件。在FTP上获取信息注意:在FTP上只能获取文件。操作方法与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相似。小结在WWW上可下载网页、图形、文字、文件;而在FTP上只能下载文件。保存网页是将网页的全部内容以文件的形式保存;而保存文字是将网页中的某段文字复制到字处理软件中。四、作业:思考如何下载有关信息,制作一篇图文并茂的学校介绍。 学生练习1: 下载学生自己喜欢的网页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学生练习2:下载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学生练习3:下载学生自己喜欢的文字到WORD中学生练习4:下载winamp软件。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下载WWW上的信息
[教学目标]
学会获取信息的两种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了解获取信息的常用软件。
[教学重点]
下载WWW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
保存页面上的部分文字
[教学方式]
采取教师讲解指导,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Internet最大优势是资源的共享,我们访问WWW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那么如何获取信息呢?新课下载-----把需要的信息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磁盘中的操作称为“下载”上传----- (稍作了解)利用IE下载WWW上的信息(1)保存网页--保存当前页面的全部内容任务:a.保存新浪网首页b.保存http://www.k12. ( http: / / www.k12. ) 首页教师针对任务a讲解保存页面的操作步骤,学生练习任务b,教师指导。注意点:在“保存Web页”对话中,保存类型应为默认的“Web页,全部(*.htm;*.html)”(2)保存图形---当前网页中的某个图片任务:a.保存新浪网首页中一幅图片 b.保存新浪网首页中另一幅图片教师针对任务a讲解保存图片的操作步骤,学生练习任务b,教师指导。注意点:一定要将鼠标移动到要保存的图片上(3)保存文字---把当前网页中的某段文字复制到其他字处理软件中(如Word)-----难点任务:a. 把当前网页中的某段文字复制到Word中 b.把另一打开的网页中的某段文字复制到记事本中教师针对任务a讲解保存文字的操作步骤,学生练习任务b,教师指导。注意点:区别保存页面和保存文字的不同 (4)下载文件------下载在IE中不能直接浏览的文件,通常是某些软件任务:a.进入华军软件园,下载某个文件 b.下载另一个超链接所指向的软件教师针对任务a讲解下载文件的操作步骤,学生练习任务b,教师指导。在FTP上获取信息(1)FTP------和HTTP一样,也是一种传输协议,能方便地下载文件(2)FTP服务器下载文件任务: a.进入清华FTP服务器,下载某个文件 b.在清华FTP服务器中,下载另一个文件教师针对任务a讲解下载文件的操作步骤,学生练习任务b,教师指导。注意点:比较利用http和ftp下载文件的不同三、小结 保存页面 保存图片利用http 保存文字 (在页面上) 下载文件获取信息 利用FTP-------下载文件 学生练习1:保存http://www.k12. ( http: / / www.k12. ) 首页学生练习2:保存新浪网首页中一幅图片学生练习3:把某段文字保存到记事本中,存放在练习1的文件保存的文件夹中,观察这两个文件的不同学生练习4:下载某个文件学生练习4:在华军软件园中利用FTP服务器下载某个文件第六节 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
四、制作网页(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在网页中插入图像、文字及水平线;
使学生了解如何设置超级链接;
[教学难点]
超级链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制作网页的工具FrontPage的使用,以及如何利用FrontPage插入表格,这节课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介绍如何在网页中插入图像、文字、水平线,以及如何设置超级链接。新课插入图像用工具栏中的插入图像按钮插入一幅图像输入文字(略)(1)在相应的位置上输入文字(2)改变文字的属性:如设置字体的字体、字形、大小及颜色等。插入水平线4、设置超级链接 (1)超级链接的定义 (2)建立文字超级链接(3)建立图片超级链接(4)书签的使用 问:在Word中是如何插入一幅来自文件的图像?比较和在FrontPage插入一幅图。学生练习:让学生做一个超级链接,链接到学生论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自己的制作网页中插入图像、文字、水平线,如何设置超级链接。下节课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制作一个网页第五节 统计分析数据
三、分类汇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类汇总的概念
(2)掌握分类汇总的方法
(3)掌握明细数据显示层次的控制
(4)清除分类汇总
教学重点:分类汇总、概念的理解、分类汇总操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分类汇总概念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有时要对数据进行求和、计数、求平均值、求标准差等统计运算,通过分类汇总可以实现这些要求二、新课1、对表3—23人事档案进行分类汇总操作,让学生对照3—23和3—25分类汇总结果,让学生对分类汇总有感性上的认识。2、教师演示分类汇总的全过程并对每一步进行解说。3、对分类汇总对话框上的每一选项的含义详细说明。4、通过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5、让学生动手点击,工作表左边分级显示符并观察及了解其作用,老师加以总结。6、教师演示清除分类汇总、学生立即练习。]三、小结(略)四、学生练习五、课后思考 完成试一试的思考部分 学生观察操作前后表格的不同之处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对照书本完成分类汇总学生探索学习分级显示符的作用将表3—23以“职务”为分类字段,求和的方式对“工资”、“奖金”进行分类汇总完成书中试一试的操作部分教学内容:第三章第四节 美化工作表
行高和列宽的调整
教学目标:
掌握用鼠标拖曳和菜单命令来调整行高和列宽
了解在缺省情况下字符数字的对齐方式
熟悉掌握格式工具栏中四个对齐方式
掌握垂直方向对齐方式的设置
教学重点:
两种方法来调整列宽
字符对齐的设置
教学难点:
用鼠标拖曳法调整列宽及技巧
合并后居中的对齐方式
教 法:讲授法、演示法和实践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建工作表时所有单元格具有相同的宽度和高度,当在单元格中输入过多的字符,太长的字符将被截去,太长的数字则用“######”表示此时必须调整行高与列宽,以便数据能在屏幕上得到正确的显示。二、新授行高和列宽的的调整 鼠标拖曳法(一)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方法 菜单命令法1.用鼠标拖曳法来调整列宽[操作步骤]鼠标移到该列列标右边框线上 指针变为╫ 时 拖曳鼠标[小技巧]将鼠标指针移到所调整列标的右边框上 指针变为双箭头时 双击左键 列宽变为该列中最宽数据的“最适合的列宽”2.用菜单命令法来调整列宽操作步骤:选取目标列宽 选择“格式“菜单“列“命令 “列宽”选项 在“列宽”栏中填入数据 确定[小技巧]在“列”命令中提供了“最适合的列宽“命令。3.类似地可用鼠标拖动或菜单命令来改变单元格的行高(二)对齐方式设置1.了解缺省情况下,单元格的对齐方式2.点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左对齐、居中和右对齐,按钮来实现对齐方式3.合并及居中对齐任务:完成课本例8操作步骤:选定单元格区域B1:G2 单击按钮输入内容 设置字体字号4.垂直方向对齐方式设置任务:完成课本例9操作步骤:选定目标单元格 选择“格式“ 下的”单元格“命令 选“对齐”标签 在“垂直”中选择“居中” 确定三、小结1.熟练掌握行高、列宽的调整2.熟练掌握字符对齐方式设置 课堂练习1:(1)指名学生分别在单元格上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0123456789“(2)让学生观察两单元格有何单元格有何变化课堂练习2:在图3-13所示工作表中每一列调到最适合的列宽课堂练习3在应用3-15所示工作表中把标题单元格行高增大课堂练习4把标题单元格跨三行并居中且垂直居中作业布置:新建工作表《通讯录》要求列出8位同学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信息,且对表格行高、列宽、对齐方式进行设置。第二章第五节 资源管理器 (第二课时)
-------文件、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删除
平阳一中 潘吉光 平阳三中 张小军
教材分析
本章是本教材的重点,也是初学电脑的同学一定要好好掌握的内容,而本节又是本章的重点,因为作为使用电脑的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整理、规划好自己软硬件资源,那就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电脑。本课时及下一课时主要介绍资源管理器在软件资料管理方面的操作,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教学目标
学会文件、文件夹的建立
学会文件、文件夹重命名
学会文件、文件夹删除
在练习实践中,还要注意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法、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因为这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大家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并由此激发、维持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环境、对象
LanStar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以一般的高一学生为授课对象。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资源管理器的组成、结构,现在请大家打开它并说明它的组成、结构。在资源管理器中大家看到了许多的文件、文件夹,大家知道这些文件、文件夹哪里来的吗?(软件安装;用户建立等)师:那是怎么建立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资源管理器中如何建立文件、文件夹等。 练习1:打开资源管理器并说明它的组成、结构
新课文件夹的建立在第三节中,我们曾经在“My documents”下创建过一个“My picture”文件夹,请大家回忆一下操作过程(老师同时演示)。现在来学习在资源管理器中如何建立文件夹,并请同学们跟以前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它们的特点。操作步骤:(以在D盘根目录建立一个以自己的名字(拼音)命名的文件夹为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边目录窗口中选中D盘再在相应的右边内容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中其中的“新建→文件夹”在右边的窗口中出现一个高亮的“新建文件夹”并有一个闪烁的光标,等待你为新建的文件夹命名,这时大家输入自己的名字(拼音)鼠标单击其他地方,完成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提示:利用菜单等)另外,文件的建立方法与些类似,不再详细说明,马上布置任务。 练习2: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以自己的名字(拼音)命名的文件夹,形如 D:\name。(以后大家在公用机房上机,就可以把自己的资料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下)练习3:在刚才的文件夹下建立一个BMP画笔文件,文件名自定说明:这时可发挥一些同学的“小老师”角色,可以让同桌、同排之间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体现协作的精神,也能让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文件夹的重命名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觉得原来的文件、文件夹的名字不合适或原来输入有误,怎么办?能不能修改?可以!不知大家在做文件、文件夹的建立时,有没有发现在菜单下还有一项“重命名”子命令,那就是了。操作步骤:(把刚才的文件夹重命名为中文名字)打开资源管理器找到刚才的文件夹并选中单击鼠标右键(一定要在选中的地方),弹出快捷菜单,选中其中的“重命名”,原文件夹名呈高亮显示,并出现闪烁的光标,这时大家可以修改了鼠标单击其他地方,完成实践(尝试其他方法:菜单法、选中再单击标签的方法等)另外,文件的重命名操作完全类似,不再说明。 练习4:把刚才的文件夹重命名为自己的中文名字注意:在公用机房上机,请大家不要随意修改别人的文件、文件夹名。
文件夹的删除电脑用久了以后,特别是公用机房,硬盘里的东西很多很乱,需要整理,这其中就包括如何删除一些垃圾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操作步骤:(把刚才的文件夹删除)打开资源管理器找到刚才的文件夹并选中单击鼠标右键(一定要在选中的地方),弹出快捷菜单,选中其中的“删除”,屏幕弹出一个“确认文件夹删除”的对话框,单击“是”,将你选中的文件夹送入“回收站”。如果你后悔了,怎么办?还有办法。如果你及时反悔(还没有在回收站清除)还有反悔的余地,请大家参照P34的“小知识”。 练习5:删除刚才建立的文件夹练习6:还原被删除的文件夹
小结
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了在资源管理器中如何建立、重命名、删除文件、文件夹的操作,而且是主要介绍了利用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再选取相应的子命令来完成的,其实还有许多的其他的方法(菜单下的命令,工具按钮等等),请大家自己去摸索、讨论、交流并体会各自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2001年8月17日
1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
(文件和文件目录第二课时)
课题:文件属性
教学目标:1、掌握文件的一些属性及其含义。
2、了解各种属性在文件操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文件的长度属性及其之间的换算单位
2、文件的四种控制属性及其含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文件的概念,以及如何给文件取名,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巩固一下。 学生复习: 下列文件名哪些是错误,指出错误所在,哪些是正确的,指出它们的类型。 setup.exe track01.mp3 xue sheng.txt l\s.jpg index.htm
二、正课一个文件给了它文件名后,相当于一个人有了名字。同样一个文件跟一个人一样还有许多自身的特殊性征文件的长度(1)查看一个文本文件README.TXT,容量为( )KB (2)查看一个图形文件和视频文件,容量分别为( ) ( )MB 小结:不同的文件,它们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即文件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们还要熟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文件存放的物理位置(1)介绍主要的存储设备,并认识一下它们的图标。(2)用画笔作一幅画,命名为L1.BMP .分别存放在A盘和D盘中。文件的修改时间指最后一次修改该文件的时间怎样显示修改文件时间修改时间有何作用文件的存取和控制(1)选中文件,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项(2)观察常规标签属性栏中有“只读” “存档” “隐藏” “系统”四个选择框(3)单击其中一个选项,可以改变当前文件的存取控制属性 学生练习1:我们的教科书大约有20 个汉字, 它在存放在几张软盘上 思考一下,文件名长度有何区别 学生练习2: (1)在D盘上创建一个文件STUDENT.TXT,把它的存取控制属性改为“隐藏” (2)把”隐藏”的STUDENT.TXT 文件再修改为”只读”属性(3)打开”我的文档”找出修改时间在2001年9月1日前,长度大于2K的文件
三、小结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文件如何命名,以及文件的一些属性。那么另外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就是这么多的文件怎样管理,我们才可以方便地去查找。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回去把(二节的文件目录)预习一下。Visual Basic中的核心概念及界面认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掌握Visual Basic中的核心概念;
2、让学生通过与已经学过的Excel界面的比较,介绍Visual Basic的总体界面,从而得出Windows平台下一般应用软件的界面框架,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教学重点:Windows程序设计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窗口、事件、消息
教学难点:1、事件驱动模型
2、Visual Basic的界面与Excel界面的不同之处及其功能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机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Visual Basic中的三种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简单了解“什么是Visual Basic”,引出Windows程序设计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 二、新课(一)什么是“Visual Basic”?“Visual”指的是开发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方法。“Basic”指的是Basic(初学者通用指令代码)语言,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一种。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二)Visual Basic 中的几个核心概念1、Windows的工作方式窗口: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如资源管理器、图标、文本框、选择按钮、和菜单条也都是窗口,它也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所在。<切换到DOS界面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Windows这一个图形界面中的窗口特征>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每一个窗口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这样就大大地方便了操作系统对它们的管理。事件:独立的偶发的事情。举例:打铃在计算机中,可以通过单击鼠标、按下按钮、操作键盘而产生事件,也可以通过程序的控制而产生,甚至可以由另一个窗口的操作产生。消息:当发生一个事件的时候,将引发一条消息发送至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处理该消息并广播给其他的窗口,最后由窗口根据自身处理该条消息的指令采取适当的操作。2、事件驱动模型在以前的“过程化”程序设计中,应用程序自身控制了程序运行的顺序及步聚,比如在哪一步之后输入数据等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事件的发生顺序是无法预测的,那么我们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呢?这里我们就引入了事件驱动模型。在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中,代码不是按照预定的路径和顺序执行。(三)集成开发环境的元素区分Visual Basic与Excel界面的不同之处及其功能三、课堂小结事件与事件驱动模型的区别Windows操作系统下窗口的一般结构 课前提问区分3种基本控制结构的流程图及书写形式;区别3种基本控制结构的适用情况。二、课堂练习学生自己举例理解“事件” 概念;2、学生看书了解“事件驱动模型”;三、学生可能有的疑点1、图形用户界面(GUI)到底是指什么?2、事件驱动模型和事件有何区别?学生通过与Excel界面的比较认识,得出结论学生熟悉VB的界面,自行使用其中的菜单、工具箱等等利用FRONTPAGE设计网页
教学目标:了解几种常用网页格式
掌握如何利用表格设计网页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设计网页格式
难 点: 版面格式的设计(利用表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上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制作网页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图像、表格的插入,超链接的设置等,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展示上机练习题)新课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掌握了制作网页的一些基本操作,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功能合理的组合起来,制作出漂亮的界面。2、介绍几种常用网页版面介绍页面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4、介绍如何利用表格来制作版面(制作一个标准的表格,然后利用单元格的合并和拆分功能制作出各种版面)练习:利用表格设计一张网页(格式如下图,内容自定)Logo图标Flash动画(服务器调用)导航条文字图像版权信息四、小结设计出有自己风格的网页注重界面的整洁合理利用图片,注意网页文件的大小 学生复习:(上机)插入一幅图象制作一个3×3表格3、输入几个文字设置超链学生练习:制作如右图所示的页面(内容自定)课 题: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
教学目的:了解硬件和软件间的关系,了解操作系统和计算机语言的用途。
重点、难点:操作系统的用途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但光有硬件系统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
新课:
提问: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实际上计算机只能执行某些特定的指令,这些指令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要计算机工作,必须用这些指令编制程序,并让计算机执行。
程序:一组指令的集合。
软件:为运行、管理、维修和开发计算机应用而编制的各种程序称为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用于计算机内部的管理、维护、控制等。它能帮助用户方便地操作、使用计算机。主要有:操作系统、监控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语言编译系统等。
操作系统: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软件,没有它计算机将无法启动使用。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UNIX、Windows、Netware、Windows NT、Windows 2000、Linux等。
计算机语言系统:是一种推动计算机应用的系统软件。
机器语言:用二进制指令代码编写的程序。(计算机可直接执行,速度快,但难读懂、难编,不独立于机器,不同的机器可能有不同的指令集合)
汇编语言:用反映指令功能的助记符表达的计算机语言。(须汇编后才能执行,不独立于机器,不同的机器可能有不同的指令集合)
高级语言:可独立于机器面向过程的语言。如:FORTRAN、BASIC、COBOL、PASCAL、C++、Visual Basic、Delphi、Power Build、Java等。
数据库语言:dBASE、FoxBASE、FoxPro、Oracle、Sybase等。
结构化程序设计:用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编写的程序
小结:
计算机系统必须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才能正常使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软件,任何操作都是在操作系统帮助下完成的。
用计算机语言可按自己的要求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课题:计算机网络简介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网络的定义、作用、分类。
2理解Internet的含义。
3了解Internet的发展史与Internet在中国的现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的含义、作用、分类。
难点:对通信协议、服务器、工作站专业术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提到网络,因为网络化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讲授新课计算机网络的含义与三要素通信主体 通信设备 通信协议小知识:服务器与工作站举例解释其含义(电话机中的总机与分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远程通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 城域网广域网Internet的含义和发展史Internet的起源Internet在中国6、小知识:TCP/IP协议 讨论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自学小知识:服务器与工作站讨论网络的作用与好处4、自学小知识:TCP/IP协议
小结
四、作业 自学传输速率的概念第六节 在Internet上发布信息
四、制作网页(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制作网页的过程
(2)通过学习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
[教学重点]
(1)表格使用技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网页的前期准备,如选择编辑工具、确定网页主题、准备素材,今天我们学习如何用微软的FrontPage Express来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新课1、准备工作我们先建立一个文件夹用来存放网页,如C:\Myweb,然后再在该文件夹下新建Image来存放收集的图片。2、启动FrontPage简单介绍FrontPage启动,常用工具栏。3、插入表格插入表格的作用?插入一张定位的大表格表格属性的设置:对齐,边框颜色等在表格里插入表格表格单元格的合并及拆分4、保存网页首页一般取名为index.htm或者defaul.htm。其它网页根据其内容来命明。如介绍学校内容可取名school.htm.。三、小结复习FrontPages概述,表格。引申下节课内容插入图象,超级链接等。 课堂练习1是不是一定要建Image来存放收集的图片?如果不建Image文件夹,而你编的网页有大量图片,会出现什么情况?引申网页设计理念2、用一张插入表格用来定位的网页和没插入表格的网页,让学生进行对比3、问和excel表格的设置是否相似,有什么不同?插入大表格指定宽度为什么用选用按百分比,而不选中按象素?第五 节建立工作簿
四、数据的计算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的计算;
掌握求和与输入公式;
3、懂得用自动求和统计成绩。
[教学重点]
数据的计算,能熟练掌握求和、求平均等计算。
难点:公式的输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统计大量的数值,如果用传统的珠算或笔算,工作量大并容易出错。今天我们来学习Excel的重要功能:数据的计算。新课[板书] 四、数据的计算自动计算任务:(1)、打开学生成绩表,(2)、用自动求和计算学生的成绩总分学生做学生练习1。 2、公式计算任务:(1)、公式中可以使用的运算符四则运算比较运算文字运算优先次序(2)含单元格名字的运算公式 单元格的名字当变量使用。(3)用公式计算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教师针对任务1和任务2的讲解步骤。在讲任务2时,要注意单元格的引用和公式的输入方式。学生做学生练习2。学生做学生练习3。总结 学生练习1: 计算各科总分。学生练习2: 计算各科平均分。学生练习3: 教材中试一试的内容。
六、练习答案与提示
本章练习为操作练习,以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任务为目的。具体操作略,上机时给学生以指导。
七、参考资料
Excel 97 帮助。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
教学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进程;
(2)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能区分常见操作系统分别属于哪一类操作系统。
教学重点: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
教学难点:区分常见操作系统分别属于哪一类。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请同学列举出常见的操作系统。 回答问题
二、正课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那么它的发展进程是受什么东西推动的呢?整理学生的回答,板书四大动力。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在所出现的诸多操作系统中,有些应用于大型的计算机、有些应用于个人的计算机,有些适用一个用户,有些适用多个用户;根据操作系统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类。按机型分:大型机、中、小型机和微型机操作系统按用户的数目分:单用户和多用户按功能特征分: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在讲每种分类时,要求讲清每种分类的具体含义,如:单用户的,它只允许一个用户上机)同学们已知道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Nerware、Windows NT、Linux,请同学讲出每种操作系统的特征,再针对这些特征说出它的归类。 翻阅书本,回答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分类,重点在同学们能知道自己所熟悉的操作系统属于哪一类。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
第一节 初识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1、基本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作用。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及作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在投影机屏幕上给出如下一幅图,再跟学生一起:由此得出:一台正常运作的计算机相当于一个正常人,大脑好比是软件部分,而其中神经中枢就是指操作系统。然后就使每个学生得知了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中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促使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先让学生谈论左边这幅图中“人、大脑、神经中枢”这三者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英文名是“Operating System”,简称OS。 它是一种系统软件。注:顺便提及软件的分类。概念两部分: 它是一种接口。实例:打开WORD文档的过程。2)、操作系统的作用a、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相当于一个工具,而我们就是用这个工具来使用那些硬件的。 命令方式而方法有两种 程序调用方式b、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包括 1)、处理器管理管理(提及处理器的组成)2)、存储器管理(提及存储器的分类)3)、I/O设备管理(提及I/O设备通常包括哪些?)4)、文件系统管理:负责文件的存取、复制和删除。其实操作系统相当于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一样指挥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使用户感到用电脑非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c、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Dos、OS/2、Mac Os、Unix。 同一个操作系统也有不同的版本:如Windows就有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NT,以及还有最新的Windows XP。最后顺便提及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现状……在增加学生计算机的课外知识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对计算机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 与学生一起回顾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帮助理解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人
神经中枢
大脑课题:建立个人主页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个人主页空间的申请方法。
能够利用上传软件(CuteFTP)上传自己的主页。
让学生了解域名的知识。
教学重点:
申请个人主页空间的过程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网页,而且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精心设计的主页。可是我们的主页只能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欣赏,大家是否希望我们的主页,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我们的作品呢?正课我想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主页让更多的人来欣赏。那怎么样才能让别人来访问我们的主页呢?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申请个人主页空间(以中国学生网为例)将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启动浏览器后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在中国学生网主页上点击“主页空间”,登录到“学生个人主页基地”页。点击“申请成为会员”,输入“用户名”、“密码”和电子邮件地址。回到第3步,输入会员名和密码,单击“我要空间”即可。申请完成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存储主页的空间,但我们怎么把自己做的主页传到网上去呢?我们在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CuteFTP软件东方网页王网页编著软件自带的上传简介域名小结1、人主页空间的申请2、常用上传软件的使用作业(P102,第5题) 在教师讲解步骤之后,要求学生操作演示个人主页空间申请过程。练习在网易(http://www. ( http: / / www. ))申请个人主页空间的方法与要领。用任一种上传软件上传自己的个人主页,传送完成后,浏览自己的主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申请和使用域名来访问主页。课题:数据的计算
永嘉中学:林洋 LYJY@21CN.COM
【教材分析】
数据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既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又是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起重要作用。通过前面的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与思维方式。对本节的教材处理:主要以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数据的计算为切入点,让学生先从对EXCEL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并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再用传统方法进行计算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两种不同方式的比较,对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总结两种不同方法的特点;主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操作此类软件的基本方法,而非仅对EXCEL这个单一软件的机械使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运算公式的运算符与方法。
能力目标: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根据EXCEL不同
的运算方法的特点对所选的数据进行计算。
通过学习EXCEL的数据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操作此类软件的基
本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运算公式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难点】
含单元格名字的运算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讲
授、演示、提问、操作练习等方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例子 学生课堂操作题等 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在生活中的经常需要计算的表格
导入新课 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需要进行计算统计的数据有那些?请例举,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 学 生 回 答
新课教授 一.自动求和⒈ 相连单元格求和 ⑴演示操作(课本例2) ⑵学生操作题: 将各自所选的工作表,进行相连单元格求和的操作。⒉ 不相连单元格求和 提问: 如果存放结果的单元格与计算区域不相连,该如何操作? 教师小结 ⑴并演示操作(课本试一试) ⑵学生操作题: 计算区域与单元格不相连的求和操作⒊ 位于不同位置数据的求和 学生操作:(课本P47 小实践)提问: 以上三种方法,分别适合哪些不同的场合。哪一种比较适合你所选择的工作表中数据的计算。 教师小结 观察演示教程,思考并记忆操作方法学生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学生回答观察演示教程,思考并记忆操作方法学生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学生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学生回答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教授 二.公式计算⒈ 运算符 内容:运算符、运算的优先次序 以讲授法、提问法为主结合分析法等其它教学方法。⒉ 公式运算 ⑴演示操作(课本例3) 提问: 公式运算与刚才上面所讲的不相连的单元格求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并讲述其不同与相同。 ⑵学生操作题:将各自所选的工作表,使用单元格的名字进行公式计算。 提问: 如果参于计算的数据在不同的多张工作表中该如何操作? 此题先不作答,请学生先思考操作后再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而后请个别学生进行回答。 (由此判断学生是否能真正的掌握其方法,而不是机械的按步骤操作。) ⑶ 学生操作题: 将位于不同工作表中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教师小结 聆听并思考观察演示教程,思考并记忆操作方法学生回答学生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学生思考学生操作学生回答
小结 课堂小结 作业: 试分析你在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与传统方式进行计算的不同特点?你认为除了以上操作方法,还有其它的操作方法吗?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课体名称:文件的命名及类型
教学目标:
了解文件的概念;
掌握文件的命名规则;
认识文件的各种属性,熟记常见的文件类型。
教学重点:文件的命名、类型
教学难点:文件的类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计算机中的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的。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存取和查找文件,对每个文件都要进行命名,即给文件取一个名字。 学生练习:问: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答:系统软件。
正课(一)文件(1) 文件的命名有以下规定 计算机中的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的。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存取和查找文件,对每个文件都要进行命名,即给文件取一个名字。 文件是数据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文件可以是一个程序,一组数据,也可以是一信封,一篇文章等。文件名的构成:ASCII和汉字文件名的组成:主文件名。扩展名在命名时,主文件名不能缺少。扩展名主要是使用户或系统对文件进行分类或更好的组织。 有些文件中可以没有扩张名,这时可以省略,但是有些文件不能没有扩展名,否则系统将不能正确识别和处理。文件名的长度:WIN98之中规定文件名长度不超过255个字符且可以使用空格和汉字。DOS中规定的文件名长度是主文件名的长度不超过8个,扩展名不超过3个。文件名的命名注意事项(1)可以使用空格和汉字。(2)不能使用下列字符: ? / \ ; * < >例: 正确的文件名 错误的文件名 student 张** student.doc 高一?.doc 高一段.jpg 1>1 123456789 1+1 (2)、文件类型程序文件a、概念:控制计算机执行特定任务的指令。通常称可执行文件。b、扩展名:com, exe, bat等。c、如何执行可执行文件: 双击程序的图标或从菜单中选择该程序执行。数据文件概念:可以查看、编辑、发送、和打印的词语、数字和图片。数据文件的分类及扩展名: 文件类型文件扩展名文本文件Txt doc声音文件 Wav mid mp3图形文件Bmp pcx wmf jpg gif动画/视频Avi mpgWebHtm asp 解释文本:扩展名为TXT是WIN98写字板的的文件,扩展名为DOC是WORD文件。 C、 演示几种类型的文件: 如例子: 用WORD程序打字再存盘产生扩展名为DOC的文件; 用画图板绘画再存盘产生扩展名为BMP的文件。 (3)小结对于文件的命名规定,要求同学们将相关的注意事项牢记,特别要注意文件类型的扩展名的区分。 学生练习:判断文件名的正误:teacher studet.bmp123.doc同学/老师.jpg学生上机操作练习题:用WORD程序打字再存盘产生扩展名为DOC的文件;打开一些图形文件或用画图板绘画再存盘产生扩展名为BMP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