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时间的脚印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
在久远的年代,这些事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又靠什么东西来查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文,看看时间是怎样在大自然里留下自己的脚印的。
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曾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生字积累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掸掉(dǎn)
踪迹(zōng) 烘烤(hōng kǎo) 沙砾(lì)
沟壑(hè) 帷幕(wéi mù) 孔隙(xì)
消逝(shì) 倾斜(qīng) 琥珀(pò)
包裹(guǒ) 覆盖(fù) 犀牛(xī)
词语积累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山麓:山脚下。
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粉碎。形容经历久远的时间。多指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1、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是在写时间吗?
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岩石被破坏、新的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中所蕴含的地壳活动过程。“时间”只是造成上面三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整体感知
2、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阳光、严寒、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冰河、生物、人类。
整体感知
3、从“死”的石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地壳活动?
可以根据石头的颜色判断当时的气候;可以根据石头中的化石判断古生物状况;还可以根据这些化石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
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整体感知
5、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岩石记录的内容;研究岩石记录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意义。
6、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整体感知
以上哪几句可以作为划分全篇段落的标志?根据作者行文思路,拟出结构提纲。
1,3,4句。
(一)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
(二)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
1、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2、岩石保留的历史痕迹
3、岩石对历史发展的见证
(三)读懂大自然记录,造福人类。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
1、分类别
2、列数字
3、打比方
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科学而且准确地说明了岩石的形成速度缓慢。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风对岩石的腐蚀作用。
真实而有力地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方法探究
不能去掉。“有一些”一词表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物质填充到泥沙的孔隙中了,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部,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一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句子中加点词语可否删掉?为什么?
语言赏析
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语言赏析
课堂总结
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方法,将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我们要将这些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作业布置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人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你的感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