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岗村的变化,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措施和作用。
2.查阅《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措施和作用。
3.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
一、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措施和影响
二、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及意义
【预习案】——课文知识结构归纳整理示意: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___政策。改革先从_________开始。
2.改革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最早尝试: _________ 年,凤阳 村农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4.中央态度: 支持、肯定。
5.改革内容: 在全国推行__________________。
6.历史作用: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②带来_________的大解放,
③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④___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2.全面展开: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改革内容:
①所有制改革: 把原来_________经济,发展为的_________经济。
②国有企业改革: 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_________,实行_________。
③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_________的制度。
4.城市改革中心环节:_________ 。
5.城市改革的作用: ①企业有了自主权。
②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③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大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确立:_________ 年,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特点:把_________和_________结合起来。
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解惑案】及【合作探究案】
1、我国农村和城市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什么不同?
【易错易混点】
1、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是安徽小岗村的包干到户。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农村和城市两大领域,最先从农村开始
3、农村的包干到户,分田到户,土地仍然是公有制,农民没有所有权,只有土地承包权、自主使用权。
【练悟案】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
2、请观察右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
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3、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赞扬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 C.农业合作社 D.土地改革
4、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B.1985年,国有企业开始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 1984年刚上任的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就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职工的大锅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出现这一生产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何时何地?
(3)材料二中的协议书签订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该顺口溜反映了农民的什么情绪?
(5)农民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案】请用本子遮住划线部分的答案,把本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完整记忆一遍,之后同桌同学相互随机抽背其中的至少五个,测试一下你掌握的情况。
第8课答案:1-5:ADACB
6、(1)状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集体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
主要原因: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性,收入少。
(2)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3)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农业获得了丰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热烈拥护、支持。
(5)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符合此意即可)。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