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战国策》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邹忌讽 纳谏”
齐王
解
题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纳——接受。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guān
cháo
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再读课文
1、读准句读
2、理解文意
重点词句解释:
昳丽:
服:
窥镜:
旦日:
不若: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美我:
私:
光艳美丽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第二天
不如
仔细地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认为我美
照镜子
动词,偏爱
诚知:
皆以美于徐公:
地方:
左右:
蔽甚矣:
善:
面刺:
谤讥:
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
确实知道
都认为比徐公美
土地方圆
蒙蔽很深了
好
当面指责
批评议论
公共场合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满一年
国王旁边的近臣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受上赏
5、闻寡人之耳者
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偏爱,形容词作动词。
当面,名词作状语
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
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
二、词类活用
三.一词多义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2. 时时间进
又何间焉
3. 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
(早晨)
(朝庭)
(间或,偶然,)
(参与)
(以…….为美)
(美丽)
(偏爱)
(私情)
(朝见)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 仔细)
6、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上等)
(送上,进献)
7、乃下令
受下赏
(颁布,下达)
(下等)
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门庭若市
(及,比的上)
(像,如)
9、邹忌修八尺有余
欲有求于我也
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与“无”相对
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邹忌讽谏
(2)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邹忌问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1)
威王纳谏
(3)
三令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纳谏结果:
(4)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皆
以
美
于
徐
公
妻私臣
妾畏臣
客求臣
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
莫不求王
生活
小事
国家
大事
见
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邹忌
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受
蔽
推及
研读课文
体会构思之精妙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谏后齐国的三变。
赏读人物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意炫耀
自喜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格外偏爱
极尽赞美
吾孰与
徐公美?
自信又
怀疑
徐公何能
及君也?
畏惧讨好
有点勉强
吾与徐公孰美?
更加
怀疑
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礼貌尊重
敷衍逢迎
邹
忌 三次
问话 心 理 三次
回答 心理
妻
妾
客
邹忌
齐王
足智多谋,头脑冷静,
勇于进谏,善于辞令,
善于思考,爱国忠君
胸怀宽广,善于纳谏,
有富国强民的愿望,是一个勇于改过的开明君主
赏析语言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赏读:
外貌描写,身高具体,“形貌”概述,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
动作描写,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语言特点:言简而意丰。
结构上,引出下文妻、妾、客关于“美”的对话。
明确:
妻——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
妾——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赏读妻、妾、客的回答
邹忌先以自家故事引起齐王兴趣, 然后再以小比大,以家比国。他劝说齐王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了直接批评、触犯龙颜引起的杀身之祸,贴切自然,入情入理,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邹忌进谏为什么成功?
邹忌之所以进谏成功,是因为他巧妙地运用了“设喻类比、委婉说理”的方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王要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占别人的便宜,不想到另外有人在算计他。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情境一: 你和同学乘车时,看见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孙子(看起来十二、三岁的样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而他(她)的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巧妙的方法告诉老人,他(她)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情境二: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中学生自然纯朴才是美。
用一用,练一练
旦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日,客从外来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信誓旦旦
私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燕王私握臣手曰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明,早晨
第二天
天天
诚恳的样子
私人
偏爱
私下
长
修建
整治
诚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于
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方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真心,真诚
的确,确实
表假设,如果
介词,向
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到
方圆,纵横
地方
才,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