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合计 学 期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文化基础课程 1 德育 176 2 2 2 2 2 文化基础课程平台共1338学时
2 语文 272 4 4 4 4
3 数学 272 4 4 4 4
4 英语 272 4 4 4 4
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2 6
6 体育与健康 172 2 2 2 2 2
7 物理 72 4
课程类别序号课 程 名 称学时合计学 期备 注一二三四五六专业必修课程9电工基础10224专业必修课程平台共744学时10计算机电路基础102611编程语言基础72412计算机原理72413数据库应用基础72414计算机组装与维修54415计算机网络技术72416多媒体技术应用72417就业与创业54318计算机专业英语724专业选修课程32常用应用软件724计算机信息管理专门化推荐选修课程共328学时33计算机安全与管理48334商务基础64435创造性思维72436文学与艺术欣赏72432常用应用软件724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门化推荐选修课程共344学时34商务基础64436文学与艺术欣赏72440多媒体制作64441动画设计制作724周 学 时2830282727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二、课堂授课学时与学分
课堂授课学时:64
学分:4
三、授课对象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四、教材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高级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
五、先修课程及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VB
六、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以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六、课程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程序设计技术。主要介绍程序设计方法、如何编写一个好程序、程序的排错与测试及程序性能的简单分析。
数据结构。主要介绍线性表、数组和串、栈和队列、树、图及索引和散列技术等各类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运算及其应用。
算法设计。主要介绍缩小规模算法、搜索算法和“难”问题求解算法等。
七、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64学时
1.概述 4学时
软件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术语、算法描述及算法分析初步。
2.高级程序设计方法 2学时
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程序设计步骤及程序设计实例
3.怎样编写好程序 2学时
程序中的命名、表达式和语句、一致性和习惯用法、函数宏、注释及界面
4.排错与测试 2学时
程序设计中的排错手段及测试方法
5.程序性能 2学时
计时与轮廓、加速策略、代码调整和存储优化
6.线性表 8学时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先行表的基本运算在特定存储结构中的实现及应用。
7.串和数组 4学时
串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模式匹配。数组的定义和运算、数组的压缩存储。
8.栈和队列 6学时
栈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栈的应用、队列的定义、表示和实现、队列的应用。
9.树 6学时
树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叉树定义和表示、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树和森林、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10.图 8学时
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11.索引和散列技术 4学时
索引结构、散列表的概念、散列表的构造、冲突的处理方法、散列表的查找及分析。
12.缩小规模算法 6学时
分治与递归算法、动态规划算法、贪心算法。
13.搜索算法 4学时
回溯法和分支界限法。
说明:另4学时用于上机大作业的分析及讲解及课程的总复习。
八、主要教学实践环节及内容:32机时
本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每节内容除附适当的思考习题外,还应配备基本的上机实验。实验课时大致分配如下:
1.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链表的基本运算(4机时)
2.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应用(4机时)
3.串(4机时)
4.栈和队列(4机时)
5.树及二叉树(4机时)
6.图(4机时)
7.综合大作业(4机时)
要求学生根据具体应用问题,设计一小型应用软件,用链表作数据结构,应:
(1)实现链表的基本操作;
(2)给出可运行程序;
(3)要求数据从输入文件中读入,并将输出数据写入输出文件
(4)按软件设计过程写出上机报告。
8.上机考试(4机时)
注:更详细的教学大纲正在本学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