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2 19: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4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情况 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导入: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 — 年,为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 和国防 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 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 公路相继通车, 大桥建成。 4.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__ 的面貌,向 迈进。 5. 年9月,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 6.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 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引导学生思考:读课本,结合材料,说说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史料展示: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5.教师提问: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说明了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说明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本。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 四、课堂总结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取得了巨大成就,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使我们更加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行 2.下列对“一五”计划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B.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C.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有(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D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