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2 20:1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8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是指哪一事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这两次会议有很强的对比性,你能分析这两次会议的相同点吗? 导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的 ,促进 发展。 2.农村逐步实行 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 的大 解放。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 、 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4.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 制;实行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 、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 的崭新局面。 6.1992年,中共 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经济体制。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析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3.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①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②企业——只管生产;③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④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城市改革的内容。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提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引导学生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提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我们亲身体验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我们要衷心拥挤党的改革开放路线。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参考答案:1.C 2.D 3.D 4.D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