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2 20:1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卫士,那么你知道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吗? (2)我国导弹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导入: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 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年, 在接见 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 , 。 (3)倡导: 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印度总理 、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把以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 。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 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1) 年,在印度尼西亚 ,第一次没有 参加的亚非会议。 (2)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上图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和刀枪的“强盗”指的又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被迫、屈辱的外交。 3.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呢? 4.阅读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根据教材知识,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 提示: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3.教师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图片展示: 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3.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X k B 1 . c o m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4.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 提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弱国无外交”已随着祖国的发展而成为过去。当今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美国 B.印度 C.苏联 D.蒙古 2.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4.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谈判和重庆谈判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