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知识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CaCO3
俗称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______溶于水
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②与氢氧化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与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①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②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医疗上,治疗_________过多 建筑材料、补钙剂 实验室制取___________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易错警示: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物,但胃溃疡患者不能服用,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胀大而加重病情。
二、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____________,生成另外两种_____________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AgNO3+NaClAgCl↓+NaNO3
2.特点:在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____________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DCB+AD。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或有____________或有_________生成时,反应才能发生。
【答案】一、纯碱、苏打 小苏打
难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HClNaCl+H2O+CO2↑ CaCO3CaO+CO2↑
胃酸 二氧化碳
二、1.交换成分 化合物
2.化合价
3.沉淀 气体 水
重点
一、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1.检验原理
组成里含有、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检验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3.检验方法
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有或。
易错警示: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或,只能确定溶液中可能含有或或同时含有和。
二、盐的性质
1.盐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可溶;盐酸盐除氯化银外全部可溶;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微溶外均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铵可溶及碳酸镁微溶外均不可溶。
2.盐的化学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盐能与金属、酸、碱以及另一种盐发生反应,见下表:
性质 发生反应的条件 实例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①盐要溶于水; ②金属的活动性排在盐溶液中金属的前面 Fe+CuSO4Cu+FeSO4 Cu+2AgNO3Cu(NO3)2+2Ag
盐+酸新盐+新酸 ①酸必须是可溶性的; ②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AgNO3+HClAgCl↓+HNO3CaCO3+2HClCaCl2+H2O+CO2↑
盐+碱新盐+新碱 ①反应物都能溶于水; ②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NaOHNa2CO3+Ba(OH)2BaCO3↓+2NaOH
盐+盐新盐1+新盐2 ①反应物都能溶于水; ②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AgNO3+NaClAgCl↓+NaNO3 CuSO4+BaCl2BaSO4↓+CuCl2
三、复分解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种类 发生的条件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有水生成,所以一般都能发生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都能发生
酸+盐新盐+新酸 ①盐中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氯化银等除外 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碱+盐新盐+新碱 ①反应物要都能溶于水 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盐+盐新盐+新盐 ①反应物要都能溶于水 ②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基本反应类型 定义 特点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用字母表示为A+BAB
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用字母表示为AB A+B
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用字母表示为AB+CCB+A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元素化合价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DCB+AD
典例1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 Na2CO3 H2SO4
B.CuSO4 KNO3 Na2SO4
C.BaCl2 NaOH Na2CO3
D.HCl Na2SO4 NaOH
【解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物质就是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的物质。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不能共存;B、三种物质都不会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因而能大量共存;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故选B。
【答案】B
典例2 为了将混有硫酸钾、氯化钙、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氯化钾提纯,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溶液,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除去碳酸氢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加过量碳酸钾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通过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将碳酸氢铵除掉。(2)氯化钡、氯化钙都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同时得氯化钾,加入过量碳酸钾的目的是将氯化钡和氯化钙完全反应,以除掉Ca2+和Ba2+。(3)此方案不严谨,理由是:加入的过量的 K2CO3未除去,影响氯化钾的纯度,可向⑤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再蒸发结晶。
【答案】(1)加热混合固体
(2)出去 Ca2+和 Ba2+
(3)不严谨,理由是:加入的过量的 K2CO3未除去,影响实验
典例3 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验证铜比银活泼:2AgNO3+CuCu(NO3)2+2Ag 置换反应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2NaH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C.乙醇作燃料:C2H5OH+3O22CO2+3H2O 氧化反应
D.用烧碱制纯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上述反应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A、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u(NO3)2+2Ag,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C、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且反应条件书写错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该反应是利用纯碱制取烧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
【答案】A
基础训练
1.在我国制碱工业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莫言 B.杨振宁 C.侯德榜 D.屠呦呦
2.碳酸氢钠常用于焙制糕点,其俗称为
A.纯碱 B.苛性钠 C.小苏打 D.烧碱
3.某化合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二氧化碳,该化合物可能是
A.氢氧化钾 B.碳酸钙
C.碳酸钾 D.硝酸铜
4.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HCO3? B.Na+、Ca2+、CO32?
C.K+、NO3? 、H+ D.H+、Cl?、OH?
6.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之一:MgCl2+Ca(OH)2CaCl2+Mg(OH)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 →CO B.Fe2O3 →FeCl2
C.Cu→Cu(NO3)2 D.Na2CO3 →NaOH
8.在以下有关纯碱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能力提升
9.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溶液,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稀盐酸
B.加入适量石灰水
C.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
D.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试剂
A 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固体 加水
C 验证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加入稀盐酸
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 加水溶解,过滤
11.某品牌爽肤水为蓝色溶液,小明怀疑其含有硫酸铜,欲通过检测硫酸根离子就能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Ba(NO3)2溶液和稀HNO3
C.NaOH溶液
D.NaCl溶液和稀HNO3
12.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 甲 + 乙 有气泡生成
② 甲 + 丙 有沉淀生成
③ 丙 + 丁 有沉淀生成
④ 乙 + 丙 没有现象发生
A.CaCl2 B.AgNO3
C.HCl D.Na2CO3
13.现有10.6 g碳酸钠和8.4 g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其中
A.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B.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C.碳酸氢钠消耗的氯化氢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
14.如图是小红归纳总结有关Na2CO3的知识网络。
(1)遇Na2CO3溶液变红色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
(2)若图中反应④发生,反应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反应③模拟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其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4)用熟石灰通过反应②可制取的一种碱是______________。
真题练习
15.[2019·扬州]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水无法鉴别的是
A.CuSO4、Na2SO4 B.KCl、NaCl
C.CaCO3、Na2CO3 D.NH4NO3、NaNO3
16.[2019·丹东]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作建筑材料
B 石灰石 CaO 氧化物 用作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2CO3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17.[2019·扬州]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Mg+ O22MgO
B.Cu+2AgNO3Cu(NO3)2+2Ag
C.CuCl2Cu+Cl2↑
D.2NaOH+H2SO4Na2SO4+2H2O
18.[2019·南通]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NH3和CO2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方法中涉及的反应有:①NaCl+CO2+NH3+H2ONaHCO3↓+NH4Cl,②2NaHCO3Na2CO3+CO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该生产工艺中CO2可以循环利用
D.副产品氯化铵作氮肥时,应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19.[2019·长春]下图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某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能够实现转化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转化③、④、⑤都是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CaCl2,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B、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D、硝酸铜与稀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会使人中毒,亚硝酸盐类都是致癌物,错误;B、碳酸钙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被人体吸收,可做补钙剂;C、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因碳酸氢钠和发面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更蓬松。故选A。
5.【答案】A
【解析】能大量共存,即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A、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不能共存;B、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不能共存;D、氢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选C。
6.【答案】D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该反应中要求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故选D。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正确;B、纯碱具有碱性,能和油脂反应,可以除去油污,可用纯碱代替洗涤剂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正确;C、纯碱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正确;D、纯碱、食盐都易溶于水,均生成无色溶液,故无法用水鉴别,错误。故选D。
能力提升
9.【答案】B
10.【答案】B
【解析】A、二氧化锰不易溶于水,应该是通过溶解、过滤、烘干的步骤分离,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故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三者,正确;C、金和铜都和盐酸不反应,不能验证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错误;D、分离是将物质分开,但物质的组成不能改变,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加水,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石蕊试液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并不能检验是否含有SO42-离子,故A错误;B、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蓝色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故B正确;C、NaOH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但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故C错误;D、NaCl溶液和稀HNO3不和硫酸铜反应,没有现象,不能检验SO42-离子,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排除其它杂质离子的干扰,如Cl-、CO32-等是解题关键,欲证明某种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最好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如果产生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某种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12.【答案】D
【解析】将这四种物质两两反应: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硝酸化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反应现象:甲+乙有气泡生成,说明甲、乙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乙+丙没有现象发生,说明丙是氯化钙、乙是盐酸;那么甲是碳酸钠,丁是硝酸银。故选D。
13.【答案】A
【解析】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
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 44??
8.4 g?? 3.65 g???? ? ??? 4.4 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 g? ?7.3 g?????????? 4.4 g
?通过分析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碳酸钠消耗的氯化氢多。故选A。
14.【答案】(1)酚酞溶液
(2)有白色沉淀产生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氢氧化钠
真题练习
15.【答案】B
【解析】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氯化钠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温度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符合题意;C、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B、CaO是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错误;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故选A。
17.【答案】D
18.【答案】D
【解析】A、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正确;B、碳酸氢钠可以和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C、反应①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反应②中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所以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正确;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可以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所以氯化铵作氮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错误。故选D。
19.【答案】(1)分解反应
(2)CO2+ Ca(OH)2CaCO3↓+H2O
(3)稀盐酸(HCl)
【解析】(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CaCO3↓+H2O。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反应④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所以该物质是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