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22 22:1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这是1979年2月5日的封面,人物是邓小平。标题写着:邓来了。是说邓小平访美一事非同小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的
主要过程。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本情况。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
改革全面展开
本课索引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已学过的)?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运动
人民公社化
运动
材料一: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哪些弊端?
缺少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
合作探究: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
分田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农村改革
1.1978年农村改革的目的?形式?主要内容?最早开始的地点? 作用?
调动农民的……,促进……
目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形式: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内容:
安徽凤阳小岗村
最早地点:
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的责任、权、利益。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权: 土地的使用权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材料一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有什么变化?
小结
1.1978年农村改革的目的?形式?主要内容?最早开始的地点? 作用?
调动农民的……,促进……
目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形式: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内容:
安徽凤阳小岗村
最早地点:
激发了农民的……,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和…均有很大提高。
作用: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卖不掉,怎么办?农民从“大锅饭”里解放了,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怎么办?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3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人民公社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私有制
失误
材料一: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二:(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诊断:国有企业生产出现了什么问题?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国家
国有企业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
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2.1984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城市
重 点:
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内容?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作用
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南巡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通俗说法就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合起来的叫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会议?意义(作用)?
中共十四大
会议: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作用: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通过:
达标训练
B
D
1.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 C.城市 D.沿海地区
2.“它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C
4.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